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针灸康复护理措施研究
2019-07-19刘敏
刘敏
【摘 要】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肢体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采用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护理2个月后比较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及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关键词】 康复护理;针灸;脑中风;运动障碍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112-01
肢体功能障碍指的是患者肢体不受主观意识控制而发生运动,或患者肢体受主观意识控制但不能完全按照这种控制而活动[1]。中风为神经内科常见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且常伴多种并发症,而中风致肢体功能障碍者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经济负担。康复护理有助于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恢复运动、神经及社会能力,其中针灸有助于改善頭部血液循环,在抑郁症、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睡眠障碍等方面具有明显疗效[2]。对脑中风患者采用康复护理配合针灸治疗,观察其对肢体运动障碍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150例,均为首次发病,符合脑中风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无明显沟通障碍;排除伴认知、沟通交流障碍,患有精神疾病等。本方案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50~84(62.1±3.7)岁,病程2~12(5.9±0.7)小时。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51~82(62.4±3.2)岁,病程3~12(6.1±0.8)小时。两组一般资料接近(P<0.05)[2]。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采用康复护理:①认知护理。向患者科普脑卒中的先兆症状、主要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介绍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目的和意义。②关节活动护理。患者仰卧位,指导家属托起上肢、肱骨外旋,依次做肩关节上举、内收外展、内外旋,肘关节屈伸,腕关节腕曲、背伸、内外旋,指关节屈伸、拔伸等运动;双手抬起下肢,做髋关节内收外展、内外旋,下肢屈髋、屈膝,踝关节背屈、跖屈、左右旋转等,每个动作重复5~10遍[3]。③身体功能位护理。患者交替采用健侧卧位与平卧位,每隔1~2小时翻身1次,减少患侧卧位预防肢体受压。④生活训练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起坐、床上移动、离床、重心转移、负重、站立、步行与上下楼梯等日常训练活动[3]。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主要针灸穴位为四神聪、合谷、阳陵泉、外关、丰隆、肩髑、太冲、曲池、风池及环跳,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穴位:手指拘挛另取八邪、后溪;肘部拘挛另取三里、小海穴;膝部拘挛另取曲泉、阳谷;踝部拘挛另取解溪、照海、太溪;烦躁另取大陵、内关;言语不利另取廉泉、哑门、通里。每次针灸时间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间隔2天,两组均持续护理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前后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FMA),得分越高说明肢体功能越好。②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强。③护理前后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共49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Lovett肌力分级法确定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分0~5级,级别越高提示肌力越正常。显效:肌力提高2~3级或达到5级。有效:肌力提高1级,但未到5级。无效:肌力分级无改变甚至降低[4]。显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FMA、MBI、SS-QO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FMA、MBI、SS-QOL评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72/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3%(6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1)。
3 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中风是因外邪期间静脉瘀血或血虚导致气血不畅,人体饮食不节、五志过极、正气不足等因素致脏腑、阴阳失调,产生虚、火、痰、瘀等病理变化而致气机逆乱,影响神经与肢体的正常活动[4]。因此,要治愈脑中风需刺激高级神经中枢,恢复阻塞静脉、顺畅气血,恢复肢体活动。针灸治疗脑中风取机体头部、身体及足部的主要穴位,以畅通气血、疏经通络、活血化瘀[5]。
结束语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FMA、MBI、SS-QOL评分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能有效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直接作用于自由基,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脑细胞。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采用被动活动患肢的刺激方式,增强患侧感觉、防止关节活动范围缩小、促进患肢血液循环[5]。通过反复的康复训练,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避免神经恢复时因肢体挛缩、僵便、畸形,导致运动困难。
参考文献
[1] 阙道琼, 曾德军. 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针灸康复护理措施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7):253-254.
[2] 李灵, 杨治艺. 肢体功能障碍行针灸康复护理措施对康复情况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6):173-173.
[3] 尹丽.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7, 9(3):117-119.
[4] 梁现泽. 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3):195-196.
[5] 张秀华, 梁佳红, 黄日媚,等. 针灸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J]. 四川中医, 2018(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