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是医生的灵魂”
2019-07-19李微希马雪娇
李微希 马雪娇
他行过军,打过仗,在卫生系统基层部门工作过,当过重庆市中医院院长。
她才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在重庆市中医院麻醉科当医生。
他行医七十载,花甲之年,别人退休安享晚年,他却激动地说:“高兴,终于可以专心治病了!”于是安心到诊室坐诊,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她行医一载,正值青春,别人梳妆打扮,她却终日穿梭在麻醉室,为病人服务,虽资历尚浅,但赢得了病人的好评。
他说:“医生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
她说:“学医,就是要践行自己的理想,从一而终!”
他是91岁的国医大师——段亚亭。
她是重庆市中医院麻醉科90后医生——张艳萍。
当91岁的国医大师段亚亭,遇上90后的年轻医生张艳萍,两人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段亚亭(右)与张艳萍(左)
“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学医初心”
张艳萍:段老,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走进了医学的大门?
段亚亭:我出生在安徽省界首市,当时家乡十分贫困,那里一无医生、二无药品,群众生病后死亡率相当高。作为当地的一名青年,看到死亡率那么高,我就生出一種同情,想要救他们。要救人,就必须要有一门技术,当时我认为这门技术就是医学,这就是我日后学医的思想基础,也是我童年的一个愿望。后来,我考入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随军队挺进大西南,当了好几年军医。转业后,我到了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担任卫生科科长。1956年,我考入刚建立的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始系统学习中医学。毕业后,我一直坚持用中医为患者诊治疾病,在妇科、男科和脾胃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
张艳萍:从医七十载,您曾遇到过一些更好的发展机会,是什么让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呢?
段亚亭: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党都在不断地教育我、培养我,给了我圆梦的机会。当年送我去学医的是一位地下党员,在自贡工作时,也是自贡卫生局(现自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两次送我去学习,大大提高了我的医务水平,我才能考得上成都中医学院。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尽管当时条件艰苦,我却乐在其中,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医学知识。因为忘我地学习,有一次我得了肺病,被成都中医学院的领导送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治。从接触医学到自己的生命被医生所救,自此,我对从事医学事业更加坚定了,行医也成为我永远不变的方向。
张艳萍:在当今社会中,有部分90后医生选择弃医从事更高薪的工作,对于学医初心有所动摇的青年医生,您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段亚亭: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很好,青年们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的目标也不完全和我们那个年代一样。在当今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青年医生更需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我认为,一些青年医生之所以会动摇学医初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基础不牢固。要坚定理想信念,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讲吃、讲穿、讲漂亮放在一旁,精于业务,好好学习,树立好为什么学医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总书记的这番话,既是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也是对学医青年的要求。健康中国建设的希望,还得寄托在青年身上。
段亚亭(左)在社区坐诊,妻子何冰洁(右)在旁帮忙
“医德,是医生的基本功”
张艳萍:您曾说过“医德,是医生的基本功”,在您心中,何谓医德?
段亚亭:医德是医生的灵魂。一名医生如果失去了医德,那他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医生。医德,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不为名、不为利,对病人一律平等。医生行医的目的,是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要全心全意运用自己的技术给人治病,保障病人能够看得起病。
几年前,一位河北的病人病愈后专程来看望我,偷偷留下了2000元钱的红包。我当时急坏了,想退,却找不着人。后来,我把钱上交给医院管理部门,心里才踏实了。这么多年,我一分钱的红包都没收过,这个话我敢挺直腰杆说。光讲钱,那还叫啥医生?
张艳萍:青年医生应当如何践行您说的医德?
段亚亭:简单来说,就是给病人看病,应该给予他们平等、尊重,用爱心和善心对待他们。举个例子,给病人开药,我是出了名的“抠”: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我不愿给病人开太贵的药,一服药一般也就二十几块钱,甚至十几块钱。过去,我遇到没钱买药的病人,还会掏钱给他们买。这么多年来,我从未遇到过一起医患矛盾。一名医生,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具备良好的医德和医术,那他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就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
“胸怀济世之心,传承中医事业”
张艳萍:您一直注重对中医中药的研究,且一直走在中医学研究的前沿,您是如何做到的?
段亚亭:医者既要有济世之心,更要具备“活人”之能,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所谓“活人”,办法之一就是要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古代经典来进行经验总结,利用现代医学经验来不断研究发展,这样才能紧跟医学发展步伐,掌握更好的医术。为此,我熟读经典,常读常新,《金匮要略方论》《傅青主女科》等中医古籍,无论读多少遍都不为过。我不仅熟读经典,还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医很强大,处处是精华,在研究的同时,我也不断总结经验,想让年轻人少走些弯路。如今我91岁了,依然停不下来,除了坚持坐诊,还会抽空撰写文章。
张艳萍:您认为应该如何培养青年医生?
段亚亭:现在的中医传承,除了学校教学外,跟师学习也很重要,要“两条腿走路,同步发展”。我能做的,就是把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我特别看重学生对待病人的态度、在问诊过程中的细心程度、论文的学术高度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理方式,我还会检查签字。
对年轻人,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毕竟人是要一代一代老去的。作为老同志,我总希望下一代比我们好、比我们强,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行医多年,没有发财,只是平平淡淡过了一生。我觉得我这一生最珍贵的财富,就是和病人建立了比较深厚的关系。这份深厚的关系,源于我给予病人的平等和尊重,希望青年医生也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我现在老了,但我也依然坚持坐诊,就是希望我活着一天,就能为中医事业奋斗一天。生命不止,中医事业长存,学医的青年人也应有此初心,为我国的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