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灾害护理的认知调查及影响因素探究
2019-07-19黄晰昉
黄晰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灾害事件频发,这种趋势是大规模的和长期的。2008,中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发生了7级以上的强震。中国、孟加拉、印度、中、东欧等地发生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严重威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经济发展。紧急医疗救助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灾害医学主要研究人身伤害的规律,制定合理的医疗保障方案,动员必要的卫生力量,使其成为严密的救援网络,充分发挥各医疗学科的协同作用,采取预防措施。灾害对健康问题的快速反应与康复[1]。护士作为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救灾工作中应发挥应有的作用。2017年3月,我们对我院东院和南院急诊科护士共200名做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7年3月,我们采用自制的《急诊灾害护理现状调查表》,对我院东院和南院急诊科护士共2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掌握灾害护理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现状和需求”。共有200名急诊科一线护士,年龄21-50岁,有1-30年的工作经验。其中,中专学历5人,专科学历145人,本科学位48人,研究生2人,初级职称156人,初级职称40人。高级职称4人;年资在5年以下92人,5-10年68人,10年以上40人。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参考某项权威调查表,自行设计《急诊灾害护理现状调查表》(见附件1)广泛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测试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测,并根据反馈情况对问卷进行修改后开始正式调查。调查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年资等。第二部分,灾害应急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灾害应急救援和灾难护理的最基本知识和技能,由2009军医出版社出版,杨晓爱,灾难护理科学主编。2006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周秀华编辑,《急救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第三部分是灾害护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的现状。第四部分,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问卷测评。
1.3 资料收集
在我院东院和南院急诊科,问卷调查采取现场发放,并对被研究者表明此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填写问卷的方法,经研究者同意,匿名调查问卷200份,问卷收回200份,有效收回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分析,对一般资料和灾害护理能力进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以%表示。
2 结 果
2.1 急诊护士对灾害急救知识的认知情况
(1)对灾害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灾害急救知识完全不了解的有6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0%;了解灾害应急知识的有130人,占调查对象的65%,了解灾害急救基本知识的1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了解灾害急救知识的情况
(2)现有灾害急救知识的来源;结果表明,目前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有45.7%来自于普通电影电视或新闻报道,20%来自相关书籍的自学,34.3%来自报刊杂志。
2.2 急救护士对灾难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认知
从表2可以看出,急诊护士与灾难护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总体水平较低。他们不具备灾难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灾害事件应急救援任务难以胜任。需要注意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表2 急诊护士灾难护理知识和技能
2.3 对灾害急救知识的需求
(1)学习需求调查结果显示,16.4%的受访者认为学习灾害急救知识的效果甚微;认为学习灾害急救知识会有作用的人占83.6%。
(2)对于开展灾害急救知识的培训,85%的人认为有必要学习和愿意参加培训;13%的人认为不能对灾难急救知识进行培训;2%的人认为灾难急救知识的培训是不必要的,也不会。参与培训和学习。
从问卷调查显示,196人希望通过学习、沟通、培训和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掌握灾难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过程,在灾害条件下的急救、创伤急救、各种疾病的判断能力、急救能力等方面采取应急措施;在野外生存,灾后防疫知识,参与救灾基金预算,参与灾害指挥和管理网络等方面;救灾人力物力数据库的建立与评价、伤员心理干预与护士对突发性灾害自我适应心理调试能力和技能进行整合。
2.4 学习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期望所在医院开展灾害急救知识的学习班和参加护理学会有关自然灾害的高峰论坛。希望开展学习班的占90%,参加护理学会高峰论坛的占85%。对于开展灾害急救知识学习班的频率,33%的人认为每3个月开展一次较好;27%的人认为每6个月开展一次较好;28%的人认为每年开展一次较好;12%的人认为每2年开展一次较好。
3 讨 论
1995次大阪大地震后,灾难护理学逐渐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到PubMed下的“灾难护理”。共检测到3723篇文章,其中以日本和美国为主要代表。日本灾难护理学会成立于1998。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灾难护理。在继续教育教学大纲中,对灾害护理基础教育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和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第一届亚洲灾害护理研讨会[2]。
日本还启动了“disaster nursing in a ubiquitous society”项目,获得的理论成果包括:灾害准备的5个要素;6个常见的与健康、照护、培训等相关的问题;在灾害护理活动中必要的6因素,并阐明了特殊人群在灾害救护中的注意事项[3]。继“911事件”之后,美国的灾难护理逐渐形成。2003,美国出版了灾难护理科学、化学、生物和放射性恐怖主义以及其他意外伤害护理和应急计划的最新教科书,这标志着灾难护理的正式形成。在护理教育领域,诞生了“大规模灾难教育的国际护理联盟”[4]。
在相对发达的国家,中国的灾难护理学起步较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它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也没有跟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2008四川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中,中国的护理人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灾害护理备受关注。同年十月,中国卫生部和世卫组织主办了“2008届亚太区域灾害与护理合作网络会议”。中国的灾害护理发展迅速。
3.1 影响急诊护士了解灾害护理知识的原因
从本次调查来看,急诊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掌握并不好,许多急救护士根本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首先培养医学人才的学校没有重视灾害护理教育,大多数医院及医学校均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其次大多数医院资深并没有重视这方面教育,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并不好,极少开展灾害护理教师的培训与学术研究。从调查情况来看,了解一点占据了65%,而一点不了解占据30%,真正能够了解仅仅占据5%。有这些数据来看,大都数急诊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有一点了解,但是仅仅知道而已,更不要说针对在灾害护理有实战经验。在获取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网络,由此体现出在灾害护理知识的培训方面缺乏规范性,根本没有引起急诊护士和各级培养单位的重视。
3.2 加强急诊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的认知
开展灾害医学和灾难护理教育,提高护士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急诊护士不仅要学习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和各种急救技能训练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加强灾害条件下的心理素质训练。此外,还可以建立灾难医学、灾难护理学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开展网络教育[5 ]。同时,定期进行规模的应急演习或抢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评估,提高救灾能力。通过建立一支合格的灾害医学救援队伍,使其具备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良好应变能力和协同能力,有助于提高急诊护士在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作用。二是加大护理装备研究力度,增强技术储备,完善灾害医疗救援组织体系。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
因我国大多数医学院都没有开设灾害护理知识,因此许多在岗的护理人员均未接受过灾害护理的规范培训,尤其是急诊护士,缺乏现场的救护基本技能,就需要针对在岗护士开展灾害护理知识培训教育,要适度开展灾害相关的学术研究。培训重点内容为:灾难护理的概括、急救基本技术、灾难的心理护理及障碍、灾后防疫等个或者功能知识,让每个急诊护士深入了解灾难护理知识。
4 总 结
综上所述,虽然近年来灾害护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必须顺应灾害医学的发展,适应世界灾害救援的需要。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急诊护士虽然在灾害护理相关知识的测试中成绩不甚理想,但继续学习,要求学习的积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加强急诊护士的继续教育,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运用护理程序理论,建立完整的灾难护理程序,完善灾难护理理论建设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