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医科大学智能填报中心为用户自动筛选数据

2019-07-19潘志方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区块流程

文/潘志方

高校用户服务现状

为什么要构建应用独立而数据集中的智能填报系统?本质上,智能填报是通过填报过程与填报结果的深度融合,来提高数据的使用价值,从而提升填报过程的服务质量,这呼应了当前“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特别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师生在校期间对填报服务质量的诉求是很尖锐的,填报服务的体验度是最为核心的指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用户侧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处室业务管理流程规范性,缺少师生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90%的线上业务系统只服务于10%的校内管理人员;二是校级流程管控缺失,各处室割离建设造成流程杂乱与重复;三是流程杂乱及数据质量监控缺失造成数据质量低下,数据可用性不高;四是缺乏统一的开放服务支撑平台和整体解决方案,用户入口不便捷;五是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责任权限划分不明,存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医科大学希望建立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智慧校园,构建智能填报中心。在温州医科大学实际的用户服务过程中,关于师生用户填表类服务存在如下不合理现象:一是不同部门填写同样的表格;二是同一部门每年重复填写同样的表格;三是用户数据缺乏权威认证源和管理机制,多头管理;四是缺少统一的门户提供一站式填报类服务,服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业务系统。面对这样的用户服务现状,具体要怎么做?

教育大数据治理、流程中心和区块链技术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教育大数据治理是智能填报中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校级流程中心是智能填报中心建设的前提性工作,区块链技术则实现了双向的数据清洗,确保填报数据和数据中心双向数据的准确。

教育大数据治理通过数据交换、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应用、建模、评估、发布和高维度可视化的业务链条,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建立高校数据交换机制和基础信息库,归集各类业务数据,推进教学、科研及办事流程协同应用。通过对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流转及建模,构建了高校数据治理体系架构,为后续数据的展示分析和用户服务提供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它是实现智能填报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校级流程中心能够快速帮助高校从流程的建模、设计、执行、监控和优化全生命周期的进行业务流程管理,实现有效的集中规划、整理,解决高校原有建设过程中按业务部门视角进行建设带来的流程割裂、流程离散的问题。采用统一的流程管理与监控工具,在业务流程执行的时候,能够积累大量的过程数据,同时对数据进行不同维度的统计与分析,向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真实的业务优化数据支持,可以说它是实现智能填报服务的前提性工作。

区 块 链, 简 称 BT(Blockchain technology),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让每个接入用户平等参与数据库记录的管理与保存。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融合了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技术、哈希算法、非对称加密等原有信息技术,使得区块链上的数据具备防篡改性、加密透明性、分布式自治性。

区块链技术在高校大数据交换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跨系统间数据流转控制。在大数据系统的数据流转过程中,区块链记录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修改、调用以及数据处理的权限定义,使数据可在一个多业务、多系统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生命周期管理与信息演化管理。

2.跨系统数据可信存证。区块链数据的分布式高可用与数据不可篡改的特征,保证了上链数据在业务系统不完全可靠、审核操作分部门协作体系下,数据历史真实性和审核责任方的可溯源性质,实现了被调用数据的可信任性。

3.多系统用户身份统一。区块链的公私钥管理体系为多业务系统协同提供一种完备的统一身份认证机制。该机制一方面提供了数据中心接入的高扩展性,另一方面保证了业务数据源、数据用户标识、数据访问权的高安全保障。

如果把区块链作为一个状态机,则每次交易就是试图改变一次状态,而每次共识生成的区块,就是参与者对于区块中所有交易内容导致状态改变的结果进行确认。通过区块链的这种机制,可以确保每次填报时各类数据的准确,可以说它是实现智能填报服务的关键性技术。

随着高校用户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及多样化,应用的价值交付不断增加,单一利用某种技术,很难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必须把大数据治理、流程中心和区块链等各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保障高校用户填报服务的全过程,包括用户获取服务、使用服务、服务关闭和对服务进行评价,通过数据和流程双引擎,达到数据的一体化和服务的一站式。

智能填报实践探索

应用技术规范,构建大数据治理平台

1.《高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元规范》

温医大制定《高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元规范》。该标准规定了高校公共基础信息的数据元分类、数据元属性与数据元目录,共涉及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办公活动中的人、财、物等5大数据子集,12个数据类,39个基本数据子类,合计396个数据元,每个数据元设置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中文全拼、内部标识符、对象类词、应用约束、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16个属性,每个属性设置取值范围,全文共六万六千多字。

2.《高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交换规范》

温医大制定《高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交换规范》。该标准适用于温州市高校之间公共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与管理,标准规定了高校公共基础信息库数据交换的模式、技术要求、接口规范、安全规范、接入规范、管理规范。该标准适用于温州市高校公共基础信息库数据交换所有过程。

3.高校大数据治理平台

将以上两大技术规范应用到实践中,温医大定制开发了大数据治理平台。治理平台集平台管理、数据交换、数据管理、数据服务、数据监控、运行展示和前置程序7大功能于一体,共10万多行代码,该平台根据《高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元规范》和《高校公共基础信息数据交换规范》形成了数据字典,将采集到系统里的数据按照数据字典和用户自定义策略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重复数据、错误数据、非标数据将统一提示,进行纠错,统一保存在该平台里。根据业务需要,平台统一对外提供数据接口服务。该平台所有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都在平台数据监控下有效运行。

引入区块链,构建次级数据中心

相较于大数据治理建设的目标——数据的汇聚,次级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构建可信历史精准数据的集合。所有填报数据在经过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存储于次级数据中心,并同时存储于区块链系统。温医大次级数据中心的构建是基于Token标记的私有区块链体系,所有填报审核过程、填报结果、评审结果的数据指纹均入链保存。该数据私有区块链上主要记录审核数据的指纹、审核历时、使用历史以及相关审核人(或部门)。区块链的构建包括数据账本、多物理记账节点(DPOS共识)、区块链数据浏览器、节点访问监控系统与可接入服务接口(多语言SDK)等组成部分。区块链系统保障次级数据中心数据的存储可信性,即保证次级数据中心的数据具备历史保真性与审核或使用的可追溯性。当用户使用次级数据中心已有历史数据时,系统通过链上数据的比对,智能分析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与相关性,确保填报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与保真性。拥有数据加密和区块链的次级数据中心为学校唯一权威数据源(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填报数据区块链数据流转过程

通过大数据治理平台和次级数据中心双向的数据清洗,确保填报数据和数据中心双向数据的准确。

从区块链应用上看,对外集成办事大厅、大数据治理平台和次级数据中心,拥有校级统一身份认证、消息推送、数据防篡改和数据双向清洗等特性。

统一应用入口,打造网上办事大厅

温医大网上办事大厅是师生办理公共事务、进行工作管理和流程服务的总入口,它是温医大所有服务事项的集散中心,也是智能填报中心建设的前提、内核和容器,填报中心的流程流转、服务管理、任务调度、权限管理和身份认证都依赖于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通过网上办事大厅,一方面,用户可方便地获取全校所有的应用服务和相关流程咨询,了解服务流程说明,进行服务流程办理。另一方面,管理者通过办事大厅,能便捷地进行环节审批、数据统计、流程管理和过程监控,从管理端和服务端双向提升工作效率。

实现“五全”特性,搭建智能填报中心

为了解决师生每年重复填表的问题,又根据线上服务事项的难易程度,针对需求复杂、边界模糊、审批环节繁多、跨业务跨部门的事项,温医大定制开发了智能填报中心。该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需填表、一次审核、永久有效,保证用户“最多填一次”。该平台彻底实现了全过程线上办理,全环节灵活跳转,全数据网上填报,全痕迹历史记录和全信息可信度校验的“五全”特性。

针对目标填报服务,填报过程如下:

第一,填报系统从学校数据治理平台或业务系统数据库自动抽取标准数据,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单字段;

第二,将抽取数据与校次级数据中心区块链上数据指纹做比对,确保数据真实可信;

第三,根据事先定义好的规则库,对表单数据进行智能筛选,推荐最优填报方案;

第四,用户根据系统推荐的最优方案,进行简单二次修正,提交审核;

第五,填报系统并行推送用户填报数据至二级审核部门,进行审核,二级审核部门根据标签,只对增量数据进行审核,权威数据无须审核;

第六,二级审核完成后,并行推送到一级审核部门进行终审;

第七,终审数据与次级数据中心区块链上的权威数据指纹进行比对,进行二次清洗;

第八,清洗完成之后的权威数据,回写到大数据治理平台和业务系统支撑其他数据应用。

以上的前三个阶段均由系统自动产生,无须用户人工干预。

从服务上看,填报平台提供填表类服务,缩短“填报-审核-存档”的时间周期,避免重复填报,一次审核,永久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从管理上看,填报平台提供了对填报过程、用户及数据的全过程管理,保存了历史数据,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实现了从管理向服务转型的目标。

智能填报中心的智能表现

智能填报中心的智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填报数据的获取智能:填报系统配备有数据匹配规则,包括填报要求的数据类别(如科研或成果)、数据时效要求(如任职以来)、数据的格式要求(如与源数据格式不同)、数据的属性要求(如主持或排名前三)等。数据获取时智能过滤不符合条件的数据。

2.填报数据的排序智能:填报系统具备可配置的量化(或定性)的评分规则,对每条有效数据的各个分量可配置相应分值与权重,系统会根据评分标准向用户智能推荐数据选取的优先度与排序的合理性。填报系统对于数据优先性具备智能,提升用户填报的精准度。

3.填报过程的处理智能:填报系统具备可配置的审批流程引擎,用户提交填报申请后,系统将根据流程引擎将填报数据按对口部门分块推送,并根据以往的平均审核时长,向审批人定时发送任务审核请求,并根据各部门协同的进度,向用户显示业务处理进度。填报系统对于审批优化具备智能性,提升填报人和审核部门的用户体验。

4.填报数据的认定智能:填报系统配备次级数据中心与区块链数据认定系统,可根据用户选取(或手动填报)的数据内容,追溯数据历史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根据链上指纹与本次申报数据的匹配程度,智能决定局部数据的可免审性,加快审核的进度,并有效降低审核部门的工作压力。填报系统对于简化审批手续具备智能性。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填报中心智能性体现如下:

1.可视化的填报规则库,管理员无须专业培训,可自主配置填报规则。

2.灵活拖拽填报数据项,表单字段可灵活拖拽,即使在业务过程中,也能做到随时添加删除或修改。

3.自动识别数据格式,用户二次修正时可做到格式自动识别。

4.审核结果文档自动标注数字水印,填报文档加密保存。

5.多维度业务数据抽取,根据权重智能推荐填报内容。根据填写目标,根据权重自动进行量化打分计算,智能推荐最优业绩数据,形成最优的填报方案,大大减少用户二次修正工作量。

6.增量审核,提升数据审核效率,业务审核员无须全量审核,全校权威数据提供全局可信字段。

7.每次业务周期形成新增权威数据,二次清洗数据回填次级中心,形成智能填报双向清洗数据环,构成大数据治理增量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填报双向清洗数据环

经费保障方面,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来源有四个方面:1.各级政府信息化专项支持经费。由上级政府部门拨款,用于支持学校办学水平的相关信息化项目建设。2.学校年度信息化专项经费,由学校自筹,主要用于保障全校全年信息化基本运行、学校年度工作重点建设项目等。3.纵向课题经费,由上级科研管理机构拨款,支持教育信息化科学研究,解决学科关键难点问题。4.横向课题经费,由社会机构出资,用于解决教育信息化一般工程类问题。

人才队伍支撑方面,学校通过多方协作方式来解决人才缺乏和信息化精准度问题。信息技术中心为项目建设的主体,进行顶层设计和项目管理;学校信息与工程学院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具体项目设计实施,需求的采集、系统模型的设计和过程监理;社会团体和软件公司进行代码的实现。因此,学校是以信息技术中心为核心,调用整个学校和社会的信息化人才资源,统筹规划,统一执行。

智能填报中心是全面深化高校“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充分运用“互联网+校务服务”,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业务协同,着力简化了办事程序、减少了办事材料、优化了办事服务,使师生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学校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发展活力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区块流程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区块链将给媒体业带来什么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