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 祥符乡村振兴别样红

2019-07-19杨秋意卞瑞鹤赵润泽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3期

文、图/本刊全媒体记者 杨秋意 卞瑞鹤 赵润泽

从郑州向东,驾车不足一个小时,来到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的启封故园,仿佛跨越时空来到了江南水乡。碧波荡漾的聚仙湖、精巧别致的潜龙桥、古朴高大的及第阁、古色古香的四合院……

启封故园西行3公里的西姜寨村,整洁静雅如一幅水墨画,木院、竹院、月季院等民宿各有特色,风格雅致,环境优美;院内果蔬丰茂,池水清澈,鸟语花香;田野里原种农业的生态种植,万亩菊花金黄精致,吸引着游人前来体验田园生活。

在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祥符模式,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给祥符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优势与机遇并存 农文旅融合发展

开封市祥符区,既是一个新区名,又是一个老地方。祥符区自秦置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始,这里得名为祥符县,后改名为开封县。5年前,开封县撤县设区,正式更名为祥符区。开封市城市框架拉大,市区面积增加约3倍。这样一来,祥符区三面环抱开封主城区,区位优势不言而喻。特别是随着郑汴一体化的快速推进,祥符区又因毗邻郑州大都市区而居郑汴港核心。

岁月沧桑,时光流转。祥符区从遥远的时光中走来,有着与众不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质。开封起步于祥符区内的启封故城,这样的历史渊源,使祥符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禀赋。境内文物众多,被称为木版年画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盘鼓艺术之乡,尤其是四大名镇之首的朱仙镇,可谓是文化旅游资源的“聚宝盆”。

坐拥如此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该如何充分开发和挖掘?这是祥符区一直在谋划和思考的问题。

“今年10月底前,开港大道将全线通车,我们区毗邻郑州的朱仙镇、西姜寨也将借助开港重点产业带布局,在打造好环境的同时,衔接好一批郑州东移和开封南移的产业。”祥符区委书记李军向记者介绍说,“这样一来,祥符区在南北东三个方向持续发力,在产业、文旅、道路、城市框架上找准发展定位,与开封、郑州对接,乘着郑汴融城东风,实现我们的跨越式发展。”

2018年,开封市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乡村振兴“1+6”示范区,共14个村,其中涉及祥符区西姜寨乡的5个村和朱仙镇的6个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人。祥符区抢抓这一大好机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托农道联众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与爱思嘉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大宏农旅集团进行总体建设,以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农村风貌、创新农文旅经营模式为核心,将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深度融合,围绕民俗文旅、特色种植、休闲农业、乡风文明等做文章,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让农民更像农民,让年轻人回来、让鸟儿回来、让民俗回来,打造一个集文化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媲美江南水乡的启封故园

李军介绍说,对开封市来说,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匮乏,往往旅游的人相对比较集中,看景少、听景多。祥符区围绕服务城市的功能定位来发展,谋划一批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项目,让人们来祥符体验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充分放松、愉悦身心,以饱满的精气神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承与创新并重 千年古镇焕发生机

盛夏季节,万物苍翠。从走进朱仙镇的那一刻起,一股浓郁厚重的历史感便扑面而来。

朱仙镇与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作为四大名镇之首,朱仙镇拥有显耀的历史地位,世事沧桑,斗转星移,在积淀厚重的历史中,这座曾经风华绝代的历史古镇仍保留其原貌。

这里有“中国三大岳庙”之一的岳飞庙,有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有堪称“东亚第一大清真寺”的朱仙镇清真寺,这里还是“豫剧之母”祥符调的发源地。

在如今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下,朱仙镇正蓄势待发,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祥符区从保护朱仙古镇格局、传承历史文脉入手,突出千年古镇和宋文化底蕴,按照修旧如旧、新旧有别、亦旧亦新主题规划,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着力构建“一环一河三区十路”的空间布局。

徒步运粮河两岸,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商贾云集、船只往来的繁盛场面。时至今日,别家古镇日渐繁华,唯有朱仙镇默然沉寂在历史长河之中,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古镇韵味离我们渐行渐远。为了保留古镇风貌,朱仙镇以河为邻,规划建设了一条环绕朱仙镇的长12公里、面积4700亩的生态绿化带,未来不要大拆大建、高楼林立,只留原汁原味、古色古香。

朱仙镇曾是岳飞大败金兵、取得大捷的地方,在此留下了“八大锤大闹朱仙镇”的千古佳话,留下了点将台、青龙背古战场等历史古迹。在岳飞像前、岳庙广场以及各个街道,都可以体会到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历史中走来,岳飞庙给人以肃穆凝重之感,那气势恢宏的殿宇、沧桑古朴的碑亭、英勇威武的雕像,让人很自然地联想起岳飞精忠报国的豪迈情怀和抗击金军的英勇风姿。

如今,朱仙镇以“文化旅游、非遗文化”为主题,打造“千年古镇”品牌,对岳庙广场、核心区、运粮河两岸进行改造,筹建木版年画、祥符调等非遗博物馆,投入3亿元对古镇进行修复和开发,打造估衣街小吃夜市、建设两宋论坛永久会址,对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对68处四合院清式建筑古院落进行修复与旅游资源激活,道路、立面、配套设施、业态培育一体推进,千年古镇将再现昔日繁华。为了更好地弘扬岳飞爱国主义精神,开封市委市政府将纪念岳飞诞辰活动纳入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系列活动,让英雄的精神浸润古镇大地角角落落。

在镇区正在推进的“五纵五横”10条主干道改造现场,施工场面热火朝天。大街小巷,镇、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群众一起装点着古镇的“净”与“美”,形成了乡镇党委唱主角,村级干部挑大梁,党员群众动起来的生动局面。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朱仙镇发展和复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做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和利用,传承历史文脉,使特色更特,亮点更亮,让‘朱仙镇’这张名片在新时代更加出彩。”朱仙镇党委书记王国杰告诉记者。

众多产业中,启封故园、木版年画、祥符调都是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

启封故园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以复古的明清建筑作为主要建筑类型,致力打造一个“景湖相依、镇在水中、水在镇中、镇湖一体”的独特中原水乡风貌,再现朱仙镇当年商船昼夜穿梭、夜间两岸灯火通明、沿河景色蔚为壮观的盛世景象。目前,已成功举办两次中国(朱仙镇)年文化节,年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

提到朱仙镇,就让人自然想到木版年画。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是朱仙镇一张亮丽名片,是我国一株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被外交部指定为国礼。

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李军情有独钟,他介绍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有上千年了,作为文化遗产,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要以老字号年画企业为依托,发挥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和年画一条街的带动作用,壮大腰铺等8个年画专业村规模,变‘文化遗产’为‘文化产业’,把朱仙镇打造成为全国年画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传承千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

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朱仙镇美食文化,五香豆腐干、豆腐丝、清真点心等特色食品别具风味,朱仙镇的清真十大碗荣登央视一套美食节目——搜罗中国“十大小馆”榜单;这里还有开封有名的朱仙镇汤锅、炖全羊,吸引远近游客前来品尝,形成了朱仙镇一道亮丽风景。

“民心”与“党心”汇聚 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毗邻朱仙镇西侧,是祥符区西姜寨乡,该乡素有“鸡鸣闻三县”之称,北邻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南接郑州航空港区、西连郑州东区,被称为“开封市的金三角”。

西姜寨村西,三条小河孕育了乡村的灵性,河中流水清澈、鱼虾翔游、荷花盛开,岸边浅草碧绿、百花盛开、果木繁茂。西姜寨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走进村里,只见屋舍俨然,街道整洁,各家各户门里门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内院外绿意盎然。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乡村静谧与城市便捷生活共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西姜寨乡通过党员干部党心与民心的共同交汇,广泛发动群众自觉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了乡村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蜕变,把一座偏僻落后的乡镇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孝道之乡”“豫剧祥符调之乡”“盘鼓之乡”,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中国治理有效十佳村”“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十佳美丽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党建强则民心强。祥符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强力计划”,高标准打造了131个“七室一广场”(卫生室、超市、扶贫攻坚办公室、文化娱乐室、党员多媒体教室、爱心家园之家、便民服务站和群众文化娱乐广场)党群综合服务体,进一步促进服务群众工作便捷化、制度化、规范化。全乡1768名党员佩戴党徽亮身份,叫响了“党派我来的”口号。在乡村建设中,干部担起了“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和宣传员”的三重角色。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全乡群众共同参与,开创了独特的乡村治理模式。

在党建引领下,西姜寨乡建立了街长制、户长制,成立了党建服务队、树木管护队、青年突击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乡风文明促进会、老兵联谊会、乡贤联谊会和孝贤社“四队三会一社”,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民心”与“党心”的汇聚。

乡村振兴主要遵从农民的意愿,要让农民参与其中。西姜寨乡收储了56户群众破旧农家院改造成民宿,采取企业收储、宅基地入股、打造“美好住家户”自主经营三种民宿经营模式,村“两委”组织成立农业合作社,对民宿、农产品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通过收益分红调动村民参与民宿改造的积极性。企业收储即每年1万元租金,改造村民乡舍,由企业全资打造成民宿,经营权收益属公司所有,培训村民做管家,20年后改造后的村舍归群众所有。宅基地入股即政府补贴、企业与村民共同出资打造,交由合作社或企业管理运营,收益按比例分红。美好住家户即农户为改造主体,政府、企业补贴鼓励其改造,交由合作社运营,满足村民自住的同时用多余房间创收,通过特色民宿的打造,吸引城里人愿意在农户家住上1~2天,在满足中产人群、白领阶层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周末休闲、亲子体验,找回纯真质朴简单生活的同时,实现农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引进与引导并举 祥符模式特色彰显

无数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地方的开放度越高则知名度也越高,对外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就越强。祥符区坚持引进与引导并举,引进新的理念,引进新的经营模式,引进和培育乡土人才,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形成政府主导、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依托朱仙镇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和西姜寨乡优美宜居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祥符模式”。

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干部群众一起忙碌着,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就上桌了。乡党委书记、乡长、包村干部、乡贤和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欢聚一堂,吃饺子,话发展。这是西姜寨乡每月10日举行的万人饺子宴上的一幕。这一天,也是全乡的“孝老敬老日”,31个村的乡贤们都会趁着饺子宴,向家乡进行捐款、捐物,因为捐款人数较多,目前已经排队至2022年。

“饺子宴把干群思想凝聚在了一起。”西姜寨乡党委书记陈刚说,“通过聚在一起吃饺子宴,干群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和睦,培育出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这只是“1+6”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个缩影,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示范区借助西姜寨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朱仙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宣传优势,深入挖掘木版年画、盘鼓大赛、祥符调、踩高跷、舞龙舞狮、烙画等传统文化,推广西姜寨“饺子宴”“千人盘鼓”和“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评比”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文明村镇、脱贫光荣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立完善“一约五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培育良好新风尚,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努力把乡村振兴“1+6”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

在这里,退伍军人的风采最为引人注目。走进西姜寨退伍军人活动中心,仿佛来到了庄严的军营。走进屋内,只见墙上张贴着许多照片,这些照片中,不仅有老兵们在部队建功立业的精彩瞬间,还有他们在村里打扫街道、美化家园的朴实身影。

退伍军人活动中心负责人武玉江今年69岁,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领导位置上卸任后,放弃闲逸的退休生活,利用自家老宅、自掏腰包20余万元创办了“老兵之家”,带动当地老兵自发种树、打扫卫生、维护治安,走进校园,宣讲国防教育,已为3万余名师生上了一堂又一堂的爱国课,真正实现了“在部队保家卫国献青春,退伍后再为家乡立新功”。

七门八柱启封楼寓意八朝古都喜迎八方宾客

参与规划设计的农道联众提出“原种原种原产”理念,通过控制化肥、饲料、农药使用量,经历3~5年改良土壤,使部分区域达到有机标准,顺应作物生长规律和成熟时令,构建“有机、绿色、无公害、传统农耕农产品”四位一体的绿色农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消费市场需求,品牌化经营。

正在规划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占地2.7万亩,涉及西姜寨乡和万隆乡,其中农业生产区1.29万亩,休闲聚集区1000亩、综合配套区600亩、居住发展带3000亩、农业观光旅游区1500亩。发展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食品与文化博览园、健康产业园、研学教育基地、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中心、乡村振兴创新学院、民宿与酒店等。

西姜寨村西南,木院、竹院、月季院等民宿每天游客如织,在体验小桥流水人家的同时,站在民宿二楼阳台西望,栽种着无公害时令蔬菜的一块块市民农场非常吸引人眼球。西姜寨乡大力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规划建设了乐田家庭农场,分为会员菜地花园、有机大田、生态果林和公共活动四大功能区,计划打造1万个占地30~50平方米的市民农场,100个3~5亩的市民农园。在建设1个综合性大型家庭农场的基础上,继而打造10个标准示范家庭农场,随后发展100个家庭农场,推广建设 1000个家庭农场,最终形成“1+10+100+1000”现代化农业产业模式。在全市甚至全省招募农场主,通过公司化经营,吸引城市白领自耕自种,自享绿色有机农产品,体验乡村慢生活,种植的西瓜、大蒜、花生等精品水果和蔬菜既可自享,也可通过综合性交易市场提供给超市,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市民5天上班、2天在农村休闲的“城五农二”的健康生活模式,实现市民的田园生活梦。

占地面积2000亩、总投资约2亿元的开封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园,以越冬生产各类高产高价茄果类和瓜果类蔬菜为主,打造集科技示范、蔬菜种植于一体的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其中,生态种植养殖新模式独具特色,计划建设53个越冬式鱼菜共生大棚,每个大棚预计年产5万斤鱼,收割蔬菜10多茬,产值可达50万~60万元,打造中国最大的鱼菜共生基地。园区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加入山东寿光蔬菜销售系统,向海底捞火锅店、郑州航空港餐厅等供应菜品,围绕高端蔬菜,打造中央厨房配送基地,预计年销售收入1.5亿元。

位于示范区内的祥符区现代花生产业园项目,已建成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优质花生种子,引导经营主体提高花生产品科技含量,促进花生产业提档升级,力争打造开封市开港花生小镇。

拟投资约2亿元打造十八弯三产融合示范带,改造宅基地闲置院落2万平方米,以流转农用地为活动体验配套场地,较少增加新建用地,配套建设用地350亩,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约2000平方米。分为乡土文创区、生态农产品体验区、原乡住宿区、田园文化区、农田艺术区、特色美食区、马拉松体育主题赛道、田园科普观光区、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区、亲子欢乐体验区、民俗体验区等。整个三产融合示范带以农业生产为第一要素、以岳飞文化为旅游主线、以体育休闲运动为主题,结合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元素,打造以动态旅游为主要形态的三产融合示范带,通过常见的乡村题材经过第二产业的文化艺术加工,打造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宜游、宜居、宜娱的十八弯三产融合示范带。

西姜寨村内的空闲旧房被改造为精致的民宿

祥符区西姜寨乡万亩菊花园

朱仙镇以水为脉,按照城田共生模式,规划建设占地4000亩的中国新村民发展示范基地,居住面积300万平方米,预计容纳人口10万余人。在打造好环境的同时,让三分之一原住民仍然传承古镇民俗,三分之一外来商户有木版年画、特色清真食品、纪念品等产业作支撑,三分之一近郊游旅客有短暂休憩的港湾,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的融合发展,让漂泊的都市人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让乡村生活能够享有城市的便捷,营造一个农田、花与菜一体,居住与养殖一体,道德与法律一体,工作与休闲一体的新村民生活环境。

乡村振兴,没有人才不行。祥符区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乡土人才激励机制,让农村的产业平台和创业环境吸引人、留住人,支持企业家、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技能型人才等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建设一批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真正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借助大宏集团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西姜寨乡探索建立了“青创双创基地”。

“尝尝我们加工的花生,这是西姜寨的特产。现在,通过电商平台,我们的花生销往全国各地。”在西姜寨大宏青创基地,年轻的负责人李永乐热情洋溢。在省城工作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青春理想会和农村联系在一起。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永乐来到西姜寨,被这里青年人如火如荼的激情所感染,便辞去省城的工作,加入到回乡创业的大军中。在政府的支持下,她摸索出了新的营销模式,打造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平台。短短3年,她带领着农民从“土里刨食”变成“地里淘金”。

“让农业成为最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建设乡村振兴‘1+6’示范区的落脚点。”李军说,“通过党建引领把乡村的人气集聚起来,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走好走稳祥符之路,奋力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