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山湖的文学想象
2019-07-19刘军
◎ 刘军
淀山湖古名薛淀湖、淀湖,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分属江苏省昆山市和上海市青浦区,上承太湖之水,由急水港等港河注入,经东南诸多港口入黄浦江。毛柴泾、千灯浦等众多河道与之相通。该湖面积广阔,蓄水容量大。它具有向周边地区提供农业灌溉用水、航运、旅游、观光、渔业等多种功能。
千百年来,淀山湖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湖光波影,碧水连天,众多文人墨客流连于此,写下了歌咏淀山湖的诗文。自宋以来,卫泾、袁华、吴文英、谢应芳、吕诚、杨维桢、夏原吉、归有光、乾隆、王士祯、朱彝尊等人相继吟诵过淀山湖。
宋代华亭人卫宗武,对淀湖和家乡充满眷恋,他的《清明行役过淀湖至吴》“涉柳正清明,淀湖波更平。雉媒空古迹,鹤唳动乡情。”因淀湖唤起乡情的,还有生长在淀湖畔的明代松江人管时敏,他对滋养其生命的淀湖充满感情:“我家住在淀湖东,风景依稀似画中。白首曵裾归未得,鸥波千顷属渔翁。”诗行中洋溢着自豪感,也有不得归家的乡愁。明末清初太仓人吴伟业《茸城行》和《暑夜舟过溪桥示顾伊人》中也表达了对淀湖风物和家乡深沉的爱“黄淀湖雨过,莼丝绿百年” “谁家更吹笛,归思淀湖东”。
清代浙江嘉兴人朱彝尊,写下多首与淀山湖有关的诗。《送陈釴之青浦》“忆同九日登高宴,益信陈琳最善文。易水自来长送客,词人且免学从军。帆飞薛淀连乡树,鹤下华亭划海云。吾老思归犹未得,天涯岁月总离群。”重阳节登高,诗人发出思乡之情“帆飞薛淀连乡树,鹤下华亭划海云。”薛淀湖地处松江与秀水(嘉兴)之间,诗人登高所见,有风帆,有连接着家乡的远树,有从华亭飞过的鹤。无论是帆船、飞鹤,还是从诗人家乡秀水连绵生长过来的树,都让年迈的朱彝尊产生了浓郁的离愁。他的另一首诗作《鲁太守超席上赋》“归路亭皋飞木叶,放船薛淀冷湖云。十年梦寐西堂烛,今日题襟得共君。”以萧萧落木,寒冷湖水,抒发浓烈乡愁。
南宋昆山人卫泾《游淀山湖》“疏星残月尚朦胧,闪入烟波一棹风。始觉舟移杨柳岸,直疑身到水晶宫。”传达了夜行淀山湖的诗意生命体验,卫泾化用柳永《雨霖铃》一词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象,将其融入诗中,描绘了夜晚淀山湖的朦胧清幽,空阔辽远。元代诗人黄溍对淀湖风物情有独钟,作诗“移舟夜泊华亭县,却听吴歌思渺然。最忆淀山湖北寺,白云堆里看青天。”
同样是夜泊淀山湖,清代诗人范缵与卫泾、黄溍迥异,其诗“雨暗四天低,湖边山影迷。惊寒孤雁起,愁湿怪禽啼。鬼火明空庙,悲风撼断堤。那知栖息处,到晓不闻鸡。”何等凄风苦雨,自是离人愁情。同样有着愁苦情怀的,还有元末明初诗人邵亨贞。当邵亨贞有闲情雅致时,他笔下的淀湖充满禅意和诗意“三千世界非尘境,九十春光半雨天。准拟前村寒食后,移尊共买淀湖船 ”。洪武初年(1368),邵亨贞的儿子邵颖为馆人所连累,得罪入狱,友朋都建议他去朝廷申冤,为其儿昭雪。于是,年迈的邵亨贞冒着风雪酷寒前往金陵,途经淀山湖,作诗《淀湖》。他心怀愁绪,眼里淀湖萧条“兵余聚落废,草木荡不存”“向来经行处,恍惚不可论”“岂知衰暮景,值此天地昏 ”。
当然,吟诵淀山湖的诗大多是轻松明快的调子,给读者展现优美的淀湖风光。在这些诗行里,用得最多的意象是湖水、云天、鸥鸟,以及九峰三泖等,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如元代诗人郑洪“淀山湖头鸥鸟飞,谢家泖口鳜鱼肥。菱花正熟胡儿米,荷叶新裁楚客衣。”描摹了一派山清水秀的江南风光和鱼米之乡的富足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片泽国的热爱。元代僧人善行《送瞿慧夫上青龙镇学馆》“淀山春树檐前绿,谷水秋风帐底寒。善舞不须愁地褊,才名行且属儒冠。”于明媚的淀湖春景和萧瑟的谷水秋色间,抒发为人处世的智慧。
明代文人董纪写有《过淀湖》“舟前白鹤孤,相引过平湖。时景莺花月,烟村水墨图。朦胧山似有,浩荡地如无。天与东风便,帆开十幅蒲。”借着东风,小舟快速行进在浩荡的水面上,白鹤在前面引路,远村隐没在烟云中,似一副水墨图画,淀山或隐或现,朦朦胧胧……
明代昆山诗人龚诩《归自云间,道经淀山湖,与竹庄同赋》“淀山水深清到底,俯视鱼虾游镜里。”他与好友知己泛舟湖上,乘着酒兴抒怀“船中有酒有知己,不醉忍使湖山羞”。诗人感叹“未知何年复到此,重与湖山酬一杯”。明代诗人屠隆《泛淀山湖》“扁舟凌紫氛,潇洒绝人群。浦暗遥吞树,湖空不碍云。”写出了湖面的空阔,旅行的畅快与无拘无束的心怀。明代郭谏臣《淀山湖中》“晓起进兰桡,东行水国饶。湖连天共远,日出雾全消。独鹤凌风举,群鸥逐浪飘。柳村看渐远,青幔映河桥。”这首充满动感和韵律的五律,色彩明丽,意象丰富,将淀山湖的自然生态与水乡情调勾勒出来。明代顾清《送沈惟馨赴举和陈刚中韵》“送子涉淀湖,画桨摇清波。”虽是送别之作,情怀却是轻快畅达的。明末清初学者彭孙贻《淀山湖》“洞庭山下去,白浪接天流。烟波十万顷,少个打鱼舟。”写出了淀山湖浩浩汤汤的气势。清代诗人毛奇龄的朋友迷恋淀湖景色,久久流连,不忍离去,毛奇龄《寄京兆杜二游云间二首》(其一)“长日榴花归去晚,寻君只在淀湖头。”
写淀湖的诗词有许多豪放之作。元代许恕《淀山湖阻风》“湖之水,不可渡。短棹夷犹日已暮,沧浪浩渺阻修路。雪云满天风满湖,湖边买酒祭龙姑。美人可望不可即,谁写山阴兴尽图。”元代吕诚《登淀山寺》“一上湖南淀山寺,寺门高开秋树颠。下界云烟惟一气,八方楼阁驻诸天。无风灵籁时生壑,深夜神龙或起渊。我独题诗此临眺,寥寥宇宙几千年。”明代夏原吉《泛淀山湖》“寒光万顷拍天浮,震泽分来气势优。寄语蜿蜒波底物,如今还肯负舟不?”诗作无论是宏阔的画面构图,还是粗放的诗歌意象,或者动感的诗歌韵律,都朴素大气,所赋予的人生追问、哲学思考和情怀表达,引人深思。
谢应芳、杨维桢、陶宗仪、归有光等文人笔下的淀山湖则是另一番风貌。
谢应芳(1296~1392),元末明初学者,江苏武进人。元末,为避兵乱,他在昆山、松江一带活动,过了18年避世生活,与杨维桢、顾阿瑛、袁华等人成为朋友。他一生未入仕途,过着耕种、教书、诗文酬唱的生活,其《龟巢稿》收录了很多咏昆山的诗歌,粗略估计,涉及淀山湖的诗就有8首。经历了元末明初的战乱,安贫乐道的谢应芳特别珍视淀山湖难得的安宁环境,《访淀山因自明习无学二禅老》正是他由家乡来淀泖地区避难的真实写照。“西风满帆天所假,扁舟过湖快如马。欲寻渔父问桃源,因访高僧过兰若。南能北秀两魁奇,翠竹黄花总潇洒。相逢握手问流落,试为从头畧倾写。生居扬子大江滨,老我毘陵力田者。群凶西来火三月,四境更无茅一把。乡邻死战血漂杵,妻子生擒肉为酢。随波幸若鱼漏网,失窟惊如逡在野。山中碧松堪疗饥,池上白莲宜结社。笑语同行有髪僧,数见不辞禅板打。”诗人描述了朱元璋淮西军攻击常州时,家乡被杀烧抢掠的惨景,以及自己如漏网之鱼,失窟狡兔的侥幸和不安。他避世在淀山湖畔,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参禅悟道,修身养性。在谢应芳的笔下,淀山湖就是桃源和兰若,是安宁寂静、没有烦恼的所在。诗人的多首诗中都表达了相似的情感。《送蔡伯升避兵淀山依故人》“典衣沽酒碛沙头,送客携家访旧游。虎窟携来桃竹杖,鸥波荡去木兰舟。黄杨偶厄今年闰,老菊重逢九日秋。觅得桃源堪避世,结邻当与老莵裘。”虽然日子过得拮据,兵荒马乱,在豁达乐观的谢应芳看来,都算不得什么,能够在淀山湖畔与朋友叙旧,与贤者为邻,就是“老菊重逢九日秋”。因此,他所见所感受的淀山湖沙鸥飞翔、兰舟轻桨,是避世桃源,表达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散淡心态。他另外几首诗作对淀山湖由衷赞美:“淀山湖边五亩宅,芙蓉锦城耕稌田。多情念我久离别,风雨远来书画舡。”“鬓丝垂领白毵毵,老我身如作茧蚕。午梦忽惊飞礟响,狼烟只在淀湖南。”“淀山湖上避兵时,总角曾闻阿母慈。霜埜不教儿子出,水池竟得鲤鱼知。”“淀湖喷薄东岸曲,陈湖缭绕西邱阿。前看震泽后笠泽,青山数点堆青螺。”“淀山湖水国人家,自是生成图画。”“淀山小湖边,草亭修竹里。”谢应芳认为,淀山湖是一个逃避战乱的桃花源,他看重的不仅是淀泖地区的湖光山色,还有昆山、松江地区文人因结社、互访形成的浓郁人文氛围。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1296~1370)曾居住在淀山湖畔的松江,与文人墨客诗文流连。杨维桢写有《淀山湖志》,留下很多歌咏淀山湖的诗。如《淀湖》“禹画三江东入海,神姑继禹淀湖开。独鳌石龟戴出山,三龙联翩乘女来。稽天怪浪俄桑土,阅世神牙亦劫灰。我忆旧时松顶月,夜深梦接鹤飞回。”前面三联以大禹、神姑、鳌、龙等神话形象,讲述淀山湖形成的原因,充满瑰丽想象和神秘色彩。最后一联,诗人从神话世界中抽身而出,写个人感受,令其难忘的是已逝时光里松树顶上的月亮,以及夜深时分驾鹤从梦里飞回的况味。与前三联动感宏阔的叙事比较,这一联传达的意境,正是淀湖带给诗人的生命体验——清冷幽静,余味绵长,令人低回。杨维桢还有一首《淀山湖》“半空楼阁淀山寺,三面篷樯湖口船。芦叶响时风似雨,浪花平处水如天。沽来春酒浑无味,买得鲈鱼不论钱。明日垂虹桥下过,与君停棹吊三贤。”垂虹桥在苏州吴江区内,“三贤”指春秋时范蠡、西晋张翰和唐代陆龟蒙。这首七律的前二联,描绘了淀山寺的奇伟,湖口泊船的悠闲,芦苇随风摇曳,湖面辽阔,水天相接。第三联写得比较散淡,舟行浩瀚淀湖上,人在悠游小船中,喝着春酒,品着鲈鱼,不亦快哉。
杨维桢谈及的湖鲜鲈鱼,是淀山湖一带的美味。西晋时期就有张翰见秋风起,思念吴中家乡的莼菜鲈鱼,辞官回乡,隐居农家的传说。淀山湖的鲈鱼,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了美食之外的文化意味。清人王士祯《渔洋诗话》记载,他家藏有元代文人倪云林的两张画轴,其一云“高士江阴许士雍,淀山湖里泊烟篷。秋来莼菜鲈鱼好,亦欲东乘万里风”。清人董俞(号莼乡钓客)写有词《南浦》“不浅莼鲈逸兴,趁秋光、独泛淀湖船。”清人汤右曾《题王俨斋大司农横云山庄图》“独乐园中最相忆,合先鲈脍次莼丝。泖桥波细淀山春,他日追陪杖履亲。”
洪武己巳(1389年)正月,陶宗仪与亲友四、五人,乘舟送学生张宗武入京应聘,正月初六,雪霁初晴,过淀山湖,陶宗仪赋诗《送张宗武》“小舟冲雪向来曾,如此湖山喜快晴。万顷渊淳云浩渺,一峰危立玉峥嵘。寒生毳褐清尊益,色映乌纱白发明。只怕阊门明日到,春风恼乱别离情。”诗行里有天气放晴、大雪初停的喜悦,有对淀山湖浩渺烟云、秀美风光的赞美。这种情感的铺垫,最终引出了年近七旬的陶宗仪发出“色映乌纱白发明”的人生喟叹,以及“春风恼乱别离情”的哀愁,这也是人生历练到一定阶段后开出的朴素花朵。
久寓他乡的陶宗仪,常在诗中表达浓烈的思乡情绪。如《登干山次林泉征士韵二首》其一“水作巴蛇走淀湖,山蟠天马载浮图。重重桑柘平原近,闪闪乌鸦落照晡。林庙幡镫祠岱岳,江城雉堞带东吴。归心自是愁如织,只怕游人唱鹧鸪。”这首诗俯瞰淀湖,诗人眼中,淀湖水是汪洋恣肆的,天马山是高骏雄伟的,平原邨的树木重重叠叠,翻飞的乌鸦、肃穆的经幡、低矮的城墙都令人心生惆怅,而真正让诗人感伤的,是不绝如缕的乡愁。
陶宗仪还有一首《和张宾旸西畴泛舟韵二首》(其一)与淀山湖有关“潦水茫茫接淀湖,人家如在辋川图。日明练色涵青嶂,风细鳞纹漾绿芜。打鼓踏车农事冗,放船携酒客情娱。饮阑同叩邻姬户,啜茗听讴直至晡”。全诗展现了淀山湖如画的风景、诗人与友朋闲适的情怀,在举杯把盏之间,诗人听到了淀山湖畔农民的疾苦声,虽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却也是深刻的历史印痕。“打鼓踏车农事冗”因豪强占湖为田,导致淀山湖周边良田一遇雨水便成涝灾,在湖上游人欢愉声的映衬下,农民显得愈发忙碌而辛苦。
有“明文第一”美誉的归有光,写有多篇关于淀山湖的诗文,如散文《望湖曹翁六十寿序》《王母孙孺人墓志铭》,诗《书王氏墓碣子敬淀山湖上》《夜行淀山湖》《由淀山湖》等。在《王母孙孺人墓志铭》中有这样清丽的文字:“予岁时一至其家,多从中秋泛月湖中,或憩潭旁篁篠间,观鱼鸟之飞泳。主人为撷嘉树之实,采芳桂之英,瀹茗清谈,指点山旁竹木之间二先生饮酒博弈之处,因登忠孝之堂,为之慨然而叹息。”他由衷赞叹月下淀湖之清幽,湖畔人家之和谐,这是一种难得的、诗意的人生体验。其诗《由淀山湖》“江南肥黄雀,秋晚淀山湖。出浦生风浪,轻舟过荻芦。”写出了秋天傍晚时分淀山湖的勃勃生机,以及诗人的豁达畅快之情。
彭孙贻的堂弟,清初广陵词坛重要词人彭孙遹在《金粟词话》中说:“作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颖,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不可不知也。”他在诗词创作中善于用典,或化用前人诗句,化古为新,贴切工整,不着痕迹。他的《寄幼瑜弟》“游丝午幙日初长,曾索微吟赋海棠。客子正悲芳树晚,名花还发去年香。淀湖水绿舟容与,秦峤云迷路渺茫。小谢风流频入梦,应怜春草遍池塘。”诗人以海棠、芳树、名花、绿水等意象,赋予日常生活精致典雅的风格。写淀湖的绿水轻舟,缥缈烟云,展现复杂深幽的情绪。最后一联,既用了典故,又化用了前人诗句“小谢风流频入梦”用了“王谢风流”和“风流王谢”的典故,“王谢风流”出自宋朝陈亮词《瑞云浓慢》中的句子:“问何如长鞭尺箠?向来王谢风流,只今管是。”以及苏轼诗《徐熙杏花》“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应怜春草遍池塘”则化用了南朝谢灵运的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彭孙遹《病中闻苍水归自繁昌以诗代讯》“淀湖五月片帆飞,徂暑还家换客衣。客里送君行作客,还从客里见君归。”描绘了诗人以异乡客的身份迎送朋友,以及初夏淀湖帆船穿梭的场景。后两句化用了中唐司空曙诗《峡口送友人》中的诗句:“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彭孙遹仿李清照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写了一首《和潄玉词,同阮亭作》“万叠青山一抹秋。天半归云,天外归舟。何时玉席手重携,同拂香巾,同上朱楼。南浦寒潮带雨流,只送人行,不管人愁。吴天极目路逶迤,海涌峰头,薛淀湖头。(古诗:香巾拂玉席,共郎登楼寝。虎丘山一名海涌峰)”有人将此诗归为应酬类,或为相思离别类,认为其风格柔婉。另有人指出:“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从词中不难看出对易安婉约特色的效仿。赵宝柱《易安体研究》将这首词与易安原词相比,全词婉约相近,俊逸不足,情感的表达也不如原作细腻传神。” 程晶晶《“新妇相思”词的经典话进程》认为彭孙遹这首词“写别情语意更为直白,用语又不够自然浑融。”彭孙遹在这首词最后写到薛淀湖这一意象,作为情感的收束和全词的尾声。而纵观全词,无处不在的淀山湖风光笼罩全篇,勾动词人的点点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