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创意激活美丽古都
2019-07-18邢多多
邢多多
这两年,不少城市尝到“文化牌”的甜头。杭州、成都不用说,“8D魔幻城市”重庆、“网红古都”西安也斩获无数粉丝。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中,我们看到了南京在文化方面的努力。首先明确了“美丽古都”的总城市定位,还提出“推广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建设“和平之城”“博物馆之城”“书香之城”等等。已经连续主办了五年的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及南京创意设计周等大型活动,不仅让创意赋能城市,更是激活了一大批本土创意人才。
南京礼物,让创意拥抱南京元素
2006年南京老城南拆迁,有很多老的东西逐渐消失,李红萍特别喜欢南京文化,就去拍照,因为自己做动漫,就希望用一个形象来代表南京。后来,为了让这个动漫形象早点和大家见面,她几乎吃尽了苦头,放弃了动画片加工工作的高薪,和小伙伴们开起了工作室,整整两年没有收入不说,每年还要面对100多万元的花销。
坚持了四年之久,李红萍选定了“老南京人”,为动漫人物设置了萌萌的造型、憨憨的体态、厚厚的嘴唇,说着一口纯正的南京话,还把他定位成了设计师,为他设置了性格,加入了很多思想内涵,让这个动漫人物摇身一变成了南京“阿槑”。
阿槑讲述南京文化,因为本土特色迅速成为了南京的草根代言人,他还去过米兰世博会,到过纽约“南京周”,不断宣传南京文化,传播南京人的小幸福。如今,阿槑成了出门自带50多万粉丝流量的动漫明星,李红萍还专门为他安排了经纪人。
无独有偶,一只形似盐水鸭、叫“霍达克”的鸭子号称是南京最“火”的鸭子,它的设计师陈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南京作为‘鸭都,鸭子算是一个比较喜闻乐见的事物,从设计的角度考虑,我觉得用一个类似的玩偶体现,应该会比较创新,话题比较吸引人。”针对南京人喜欢鸭子这一点,陈靖产生了做好玩城市纪念品的想法,以盐水鸭为原型,设计了大号抱枕鸭和小号零钱包鸭。
这只鸭子看似简单,却经过无数次的推敲,从第一只“霍达克”鸭子打样、完成,到小范围的走红,经历了两年的时间。刚开始,陈靖将鸭子放到一些公司卖,销售情况并不好,但是因为鸭子本身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慢慢就有人买,接着有人宣传,不仅有了口碑,知名度也越来越好。现在,陈靖专门开设了“霍达克”鸭的淘宝店,新增了抱枕、手机壳和材料包等物件,销量最好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一百多件。最让陈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留学生专门预订了20只“鸭子”带到澳大利亚送朋友,这让他很开心,觉得自己为南京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古都南京,像李红萍、陈靖一样的年轻创意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挖掘这个城市的本土特色,玩创意、拼构思,用一种更年轻态的方式激活这座城市。在他们的眼里,将南京骨子里的美,如同抽髓一样地提炼和珍视,是每个生活在南京的文创人的自然想法。
2018年,设计师宫平的项目凭借南京雨花石的创意拿到了南京创意设计中心(在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指导下成立,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牵头出资设立的非营利组织)的最具投资价值奖,他创作的“雨花景象”系列设计作品还入选了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旅游委等单位共同征集的“城市礼道”文创好礼。
一个创意之举,就可以让人将南京的美捧在掌心里细看、倾听、深嗅,还原他们对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印象,这就是南京文创人的功力。正如李红萍当初创作阿槑的初衷,就是走向世界,让世界爱上南京。
南京创意设计周,激活本土设计人才
2012年,彭菁在南京艺术学院听了一个关于策展人的讲座,之后就一心想当策展人。
2013年,她在学院的圣诞树上挂了一个愿望:“自己策划一个展览。”然后就去伦敦读了当代设计策展专业。毕业回国后,她去了上海的一家外资企业做展览搭建项目经理,此时才发现国内策展公司大部分做的都是展会标摊,跟艺术展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后来,她彻底放弃策展梦想辞职回到南京。就在这时,她碰巧看到南京创意设计中心在招聘南京创意设计周组委会的小伙伴,虽然不了解这个平台到底怎么样,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应聘了传播推广专员的工作。
虽然和当初的预想不太一样,彭菁主要负责对接设计符合品牌调性的活动海报,但是入职之后她才发现工作非常多元化,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从最初的一个宣传文案,到一步步对接变成了设计海报,通过各种环节的学习,彭菁逐渐找到了自己最喜欢、也最适合自己的文创方向。
本来已经将策展的梦想渐渐沉入“谷底”,但是在筹划2019年南京创意设计周的时候,因为人手的不足,彭菁参与了“寻找莉莉普特剧院”的展览策划工作。从提供展览学术策划到海报策划等相关工作,她亲力亲为,最后展览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当时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突然觉得之前为策展付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一直在沉淀积累着,就等着这个机会到来。”
其实,不只是彭菁有这样的经历,近几年,南京市政府对文化创意的发展投入了极大关注,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创意活动,力求从一个最接“地气”的角度来激活南京本土人才。在南京,每年都会举办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及南京创意设计周等大型活动,落实市委、市政府“百名設计人才培育计划”、建设“南京米兰创意设计中心”“南京伦敦创意设计中心”等国际设计分中心,加强国际化设计交流。
策展人林书传的“24小时独处计划”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酝酿、产生,并迅速在南京刮起了一股“独处”热潮。
一个40多平方米的玻璃盒子里,仅放一桌、一椅、一床、一灯。林书传的创意来源于2017年6月,在明斯特雕塑项目展上,日本艺术家Koki Tanaka(田中功起)的策展作品《如何共同生活》,邀请不同国家的人在一个屋子里生活,采集这种多样且复杂的样本,以了解个人节奏与集体生活。但是这件作品关注的不是独处,而是对独处相反一面的思考。
24小时如何分配?有没有被观众打扰?独处之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问题林林总总,完全没有限定。林书传的策展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大批人参加。活动结束后,“独处”模式更是被大批网友模仿、借鉴。
作为省级博物馆的南京博物院,也将激活本土人才作为开拓文创产品的捷径。2013年新馆升级改造完成后,便联合文创团队和本土设计师创作了南博的“Q版竹林七贤公仔”等文创商品,很快就引起了广泛关注。2014年南京六朝博物馆开馆后,其“六朝魔方”等文创商品也名声大噪。自2014年开始,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总馆都举办了文创大赛,且成果斐然,让写满南京符号的文创工艺品落地开花。
除六朝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外,南京云锦博物馆的云锦手机袋、南京竹刻艺术馆的竹雕扇子等文创产品,也有越来越火的趋势。这些结合南京本土文化元素设计的创意产品,正通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走向世界,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意人将目光聚焦于南京元素。
和古董瓷器相比,碎瓷片的价值如九牛一毛,往往被当作垃圾扔掉,但是参观了南京六朝博物馆古瓷碎片衍生品设计大赛展后,瓷器“发烧友”杨俭峰做了有心人,他开始到处收集留有较完整图案的瓷片,专门选出后镶上银边做成了格外精美的小挂件,没想到拿到网店一卖,深受青年人喜欢。
本土创意人才与海外创意人才的激荡
在古都南京,传统文化并非老去的时光,而是保留至今的精神和文化,但是传统手工艺因为脱离时代的需求,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如何激活南京传统手工艺,如何让本土创意人才与海外创意人才对接,现在成了南京软文化发展的主要攻克点。
2015年,起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起了一个项目,称之为“手艺创承 非遗复兴——TRADITIONOW国际创承驻地计划”。以“传统创承、经典致今”为目标,为本土人才与海外人才对接搭建平台,为传统手工艺寻找新生之路。
南京织物设计师陈殷珏,本科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面料设计系,硕士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织物面料系,作品展于伦敦设计周、Burberry未来材料研究中心等。她的设计以感官体验为切入点、以精密的面料构成为核心,围绕色彩、质地与情绪,利用不同材料的差异性排列组合,探索概念与美学兼备的织物艺术。她擅长运用手工梭织和提花机织,以生活的细枝末节作为灵感来源,用抽象的方式表达具象的肌理。
2019年初,陈殷珏受邀与全球各地的四位设计师共同参与驻地计划,探访云锦织造、金箔锻制、秦淮灯彩、金陵折扇、饾版印刷,畅聊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创新结合的可能性。这次驻地参观,给了她很大的感触,最深的就是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甚至亲自体验传统工艺,用参与者的视角来看这些曾经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得见的工艺,并且结合前沿的设计思维来寻找发展传统工艺的新切入点,一下就加深了陈殷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为她下一步创作提供了更广的参考面。
屈伸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学生,第一次参加驻地计划,是因为她的教授告诉她,荷蘭设计之父Gijs Bakker缺一个翻译,她自告奋勇报名。自从那次活动之后,她就对驻地项目很感兴趣,之后的每一次活动她都争取参与。
谈到参与驻地计划的最大收获,屈伸说:“虽然我不是做设计的人才,但是作为翻译,我接触到了第一手的学术资料,带着国外设计师和国内非遗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直接沟通,不仅感受到了当下的艺术设计风向,更直观地了解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传承与保护现状,这是我一辈子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