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管理模型在石油企业中的探究与实践

2019-07-18唐彦林杜宝莉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成本预算

唐彦林 杜宝莉

关键词:经营现金流   成本预算  管理模型

一、预算管理模型的实施背景

(1)国际油气价格持续走低,对公司完成年度经营指标影响较大。宏觀上,国际油价起伏不定,油价低位震荡的格局或将长期延续,国内油气需求增速放缓的态势短期难以逆转。由于资源差、低油价和高成本影响,自2015年以来,油田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2)资源品质差,内生动力“贫血”。近年来,石油企业进入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开发效益下滑,油井单井产量低,尤其是近三年,各种不利因素相互交织,油田发展形势更为严峻,从中“挤”油愈发不易。

(3)目前效益与发展的稳定发展存在矛盾。近年来,地区公司要完成当期效益目标,就要牺牲一部分“打基础、利长远”的投入,油藏监测覆盖率、水井井况完好率、注水管线清洗率等指标持续下滑,再持续下去,上游业务稳健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要保障“打基础、利长远”的投入,又对完成当期效益形成较大冲击。

二、预算管理模型的具体做法

所谓财务预算模型,就是针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数学公式刻划出来的结构关系,通过定量化计算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工具。

(一)分层次搭架财务预算模型

为了更好地落实企业在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的经营目标,企业业务需要从井区、油田等不同层次逐级搭建财务预算模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井多的优势,多措并举降成本,千方百计提效果,在油藏、采油、地面、管理方面,开展深层次研究,采取创新性举措,充分挖掘降本、提产潜力。

(二)发现问题成本,以建立标准预算模型

发现日常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成本、超标成本、无效成本,建立低效无效实物量、工作量及分级次的标准成本体系,实现费用标准化配置和及时监控。针对油井不同含水、产液水平,按“连续生产、间歇生产、捞油、放油”等方式确定不同费用配置标准,同时,依据液量规模优化集输费用配置,依据各区块的注采调整方案,确定合理的注采比,优化注水费用配置。

(三)建立“四化”预算机制,发挥大预算的引领作用

逐级搭建财务模型、开展培训对标,建立模型化、一体化、差异化、标准化的预算机制,进一步改革预算管理。所谓“一体化”就是指公司与所属单位预算、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投资计划与成本预算一体化;“差异化”是指结合效益评价情况实施预算资源的差异化配置,利用成本习性和轻重缓急配置成本费用;“标准化”是指在差异化的基础上制定相对成本费用标准,作为预算模型的基础参数,标准根据工艺变动与其他相关情况适时调整完善。

三、推进财务预算管理模型应用的保障措施

(一)科学设置预算管理部门,确保预算管理模型落到实处

财务预算管理模型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收入成本费用的归集与管控,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之中。这就需要石油企业内部设置一个使其能够负责协调业务预算、收入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的管理部门,对预算标准的制定、预算政策的构建、预算方案的审查、预算执行的预警及预算考核兑现等。因此成本预算管理部门的建立必须科学,合理、目的是保证把预算管理模型的建立得到落实。

(二)建立动态的成本预算管理模型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经营环境、价格体系、法律法规等极易发生变化,另外,地质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因素也时有发生,对油田企业来说,效益就会产生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动态的、实时调整的成本预算管理模型。低油价下,实时调整产量规模,对无效益的井进行关停;对超出“经济门槛”的成本作业进行控制,实时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减少新井产能建设等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实时对已确定的成本预算指标进行调整,为企业在市场剧烈的波动中立稳脚跟或者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建立“用模型说话、用模型决策、用模型管理、用模型创新”的预算管理机制,并始终贯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财务预算模型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进一步研究成本控制的先进方法,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节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成本管控方法。通过财务预算管理模型促进公司提高企业创效能力,增强创效意识,推进石油企业再三年深化改革。

猜你喜欢

成本预算
漫谈优化企业经济管理及经济运行质量的对策
成本预算在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探究
如何做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
电力建设施工预算以及成本控制策略探析
基于作业成本预算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分析
现代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