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切、次全切术治疗幕上胶质瘤伴癫痫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9-07-18汪俊张杰吴建兵
汪俊 张杰 吴建兵
[摘要] 目的 比较全切、次全切术治疗幕上胶质瘤伴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6例幕上胶质瘤伴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行肿瘤全切术,对照组则行次全切术,比较两组术后癫痫控制情况、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癫痫控制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针对幕上胶质瘤伴癫痫患者,采用全切术治疗,效果与次全切术相当,但术中通过处理致病灶,能提高癫痫控制满意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复发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幕上胶质瘤;癫痫;次全切除术;全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5(b)-00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tal resection and subtotal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pratentorial gliomas with epilepsy. Methods A total of 56 patients with supratentorial glioma and epilepsy were admitted to Ya′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28 cases in each group. Total tumor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subtotal tumor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Epilepsy control,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scor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epilepsy contro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KP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3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oper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otal resection for supratentorial glioma with epilepsy has the same effect as subtotal resection, but it ca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epilepsy contro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it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Supratentorial glioma; Epilepsy; Subtotal resection; Total resection
近年來,胶质瘤患病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该病是由外部因素与机体内相关遗传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多发的颅内肿瘤。现阶段,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针对幕上胶质瘤而言,其主要位于小脑幕上,乃是成人群体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胶质瘤,典型症状即癫痫[1]。当前,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幕上胶质瘤,此方法除了能提供准确、详细的病理诊断信息之外,还能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将大部分肿瘤细胞清除,因而可以达到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其他治疗高效开展的目的[2]。针对低级别胶质瘤手术,通过完全切除,有根治的可能,有助于存活时间的增加[3]。本研究针对雅安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幕上胶质瘤伴癫痫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术式治疗,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幕上胶质瘤伴癫痫患者56例,均经MRI、CT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断综合确诊,纳入标准参考《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4]:有比较明确的癫痫发作病史;预计术后生存期<3个月;临床与随访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既往有开颅手术史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8~75岁,平均(51.4±7.9)岁;癫痫病程1个月~12年,平均(6.75±2.12)个月;肿瘤部位:5例顶叶,6例额叶,17例颞叶。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8~74岁,平均(51.1±7.5)岁;癫痫病程1个月~11年,平均(6.71±2.10)个月;肿瘤部位:4例顶叶,5例额叶,19例颞叶。两组肿瘤部位、癫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开展手术前,均先进行各项辅助检查,行标准仰卧位,用头架将头部固定,气管插管,行全麻操作;依据患者肿瘤位置,切开肿瘤上部皮肤,开颅,将硬脑膜切开,对肿瘤大小、位置及范围进行细致观察与明确,将重要功能区避开,选择与肿瘤距离比较远的区域实施电凝,将蛛网膜剪开,然后以标准手法分开大脑皮层;最后于直视情况下,将肿瘤组织取出并送检。观察组在无生命风险,且不会对重要器官、组织功能或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把肿瘤全部切除(完成手术24 h后,行MRI检查,观察有无肿瘤残留);对照组则依据肿瘤实况,给予大部分切除,同样在完成手术24 h后,采用MRI检查肿瘤残留是否>10 cm;将贮液囊或者硅胶管置入到肿瘤内部,然后注入相关药物(托瑞米芬、氟他胺等),对肿瘤生长加以抑制或破坏,完成手术后关颅。待两组切口均有效愈合后,实施放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癫痫控制满意率、并发症、复发率及手术前后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情况。癫痫控制情况:随访1年,采用癫痫engel疗效分级标准[5],对比两组术后癫痫控制效果,若发作症状消失,或者仅存在轻微先兆情况,即Ⅰ级;若在随访时间内,发作次数≤3次,即Ⅱ级;如果在随访时间内,发作次数>3次,但是发作次数减少幅度≥75%,即Ⅲ级;若发作频次减少<75%,即Ⅳ级。控制满意率=(Ⅰ级+Ⅱ级)/总例数×100%。生存质量[6]: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KPS评分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整体健康情况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癫痫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癫痫控制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KP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1年KPS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 = 11.45、8.64、7.35,P < 0.05;对照组:t = 9.78、7.15、4.36,P < 0.05)。术后1个月,两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幕上胶质瘤伴癫痫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有学者[7-9]认为肿瘤就是癫痫的病灶所在,并指出胶质瘤自身便会导致癫痫的频繁发作。而伴随临床研究对癫痫、肿瘤认知程度的日渐加深,有报道[10-13]经深入研究得知,除了肿瘤自身会造成癫痫的频繁、异常发作外,其周围的脑组织如果发生异常或障碍,同样有诱发癫痫的可能,尤其是当前发生频次较高的低级别胶质瘤,由此引发癫痫的概率较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各种诱发癫痫的因素当中,以大脑供血异常及大脑海马硬化等原因最为多见,当肿瘤对周围脑组织造成长期压迫时,便会造成其出现各种异常情况,比如肿瘤周围出现水肿、胶质样变性等,最终进展为癫痫病灶[14-15]。现阶段,在临床当中,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幕上胶质瘤伴癫痫,此方式不仅能将肿瘤病灶尽可能的切除,而且还能尽量规避刺激,消除由手术刺激所带来的癫痫发作或症状出现。
有研究[16]指出,幕上胶质瘤选择肿瘤次全切或者全切治疗,其治疗效果相比于切除范圍更小的部分切除要更为突出,对患者预后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因为肿瘤广泛性切除有助于患者肿瘤相关症状的改善,并能减少复发,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与敏感性。现阶段,临床中关于肿瘤全切或次全切治疗脑胶质瘤的报道并不多,尤其是在用此术式治疗肿瘤伴癫痫的效果的报道更为鲜少[17]。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幕上胶质瘤伴癫痫,以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并探讨上述术式治疗此病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全切除术的观察组,其癫痫控制满意率为82.14%,显著高于采用次全切除术的对照组64.29%;另外,两组术后1个月时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个月、1年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两种术式在短期治疗效果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远期疗效上,全切除术要明显高于次全切除术。有研究[18]指出,针对低级别胶质瘤伴癫痫患者,需根据病情实际,尽量选择全切肿瘤,此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尽管没有处理癫痫灶,但最终的研究结果提示,全切术可获得较好的癫痫控制效果。而在实际临床治疗中,一些患者由于脑组织与病灶出现严重粘连情况,或者是病灶与功能区比较近,因而较难准确辨认肿瘤边界,受此影响,不能实施完全切除术[19]。还需要注意的是,遗留部分病灶,会造成肿瘤复发,有学者[20]经研究发现,许多肿瘤复发灶的主要来源即肿瘤残余。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全切术治疗幕上胶质瘤伴癫痫,效果与次全切术相当,但术中通过处理病灶,能提高癫痫控制满意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复发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邢海涛,袁波,娄志刚,等.肿瘤全切术治疗颞叶胶质瘤继发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118-119.
[2] 吴祖超,张建海,严衍庆.低级别胶质瘤53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1):32-34.
[3] 岳向勇,武江,郭韬.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切除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 40(7):620-624.
[4] 谢海涛,隋立森,陈忠平,等.合并癫痫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癫痫外科治疗[J].广东医学,2017,38(10):1545-1547.
[5] 杨卓,王新军,单峤,等.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术后痫性再发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 30(4):405-408.
[6] 毛捷,沈军,钱冬喜,等.边缘系统胶质瘤的临床分型及显微手术治疗[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6,35(4):330-332.
[7] Francione S,Liava A,Mai R,et al. Drug-resistant parietal epilepsy:polymorphic ictal semiology does not preclude good post-surgical outcome [J]. Epileptic Disord,2015,17(1):32-46.
[8] 方富,林元相,康德智,等.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3):1031-1034.
[9] 李珊,陈建新,李岩,等.恶性神经胶质瘤脑膜 脊髓播散转移15例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6):260-264.
[10] 乌拉别克·毛力提,艾克拜尔·亚里坤,杨小朋.颞叶占位性病变伴癫痫患者的手术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15-16.
[11] 张波,王宇.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8):2011-2013.
[12] 王强,朱玉辐,沈志刚,等.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5):332-334.
[13] 梁韡斌,张高炼,韦可聪,等.颞叶节细胞胶质瘤相关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19(1):56-58.
[14] Chou CC,Shih YH,Yen DJ,et al. Long-term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drug-resistant temporal lobe epilepsy after anterior temporal lobectomy [J]. Epileptic Disorders,2015,17(2):177-183.
[15] 黎珊,張纬建,蔡传书,等.基于磁共振指导靶区勾画的高级别胶质瘤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7,37(10):767-770.
[16] 哈斯木江·热合曼,杨小朋.脑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17,15(8):947-949.
[17] 谢玉环,王天舒,丁丽丽.脑胶质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生存质量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9):1656-1659.
[18] 周苏娜,张琰君,何东杰,等.低级别胶质瘤36例患者术后放疗的预后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9):847-850.
[19] 胡珊,陈春辉,丁文谦.皮层电极脑电监测在致痫性胶质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9):15-16.
[20] 邱军,郭良波,高峰,等.87例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3):204-207.
(收稿日期:2018-10-31 本文编辑:金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