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经历表征能揭示审计质量差异吗?
——基于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体层面的研究
2019-07-18王清
王 清
一、引 言
各国的审计实践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业功能发挥仰仗其执业结果的公允性,而这一切又与审计实务的直接执行者——注册会计师的个体特征密切相关。诸多文献证实,注册会计师个体的异质性比事务所的异质性能更有效地解释审计质量的差异(Gul et al.,2013)。现有研究重点考察了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政治面貌、合伙人身份等个人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叶琼燕 等,2011;Gul et al.,2013),也有研究侧重于审计师的执业经验这一动态特征,并以执业的时间长度或业务量度量执业经验或执业能力,关注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原红旗 等,2012;王晓珂 等,2016)。事实上,无论执业时长还是负责项目数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业经验,实则均为执业经历的外在表现,系统地着眼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经历,对其作进一步细化,考察多维度执业经历表征与审计质量之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
Hambrick等(1984)指出,过往经历塑造了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而专门化的经历影响专门化业绩(钱玲,2004)。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经历作为专门化的经历,是指签字注册会计师在迄止观察年度的执业历程中,对其产生影响的事件。本文将其限定为对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观念和执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事件[注]与常规事件相比,关键事件更容易诱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学习成果”(Cope,2003)。,它承载着个体执业的具体项目、执业进程和与之交互的执业环境等信息。执业经历作为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人经历的重要部分,是持续和动态的社会化过程,体现了个体与执业环境互动的结果。相比年龄、性别、伦理背景等与生俱来的差异性,源于后天的持续、动态社会化过程的执业经历对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体的风险认知和执业水平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由于执业经历本身是抽象和复杂的,因而通常在探讨执业经历时,实际上往往以执业经历的表征为切入点。执业经历表征是指对签字注册会计师可观察的执业经历的外在描绘和展现,是在头脑中对执业经历本相的解构和摹状,为考量和反映个人的执业经历提供依据。考虑到基于特定个体的即不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异性执业经历表征不易观察与度量,本文主要考察不限于特定个体的执业经历的外在展现,即从所有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经历中抽象出具有共性的因素。这种执业经历为不同的个体所普遍拥有,但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程度差异。就注册会计师审计而言,这种执业经历实际上是常规审计业务的执业过程,是审计师持续汲取专业知识的共有途径。DeAngelo(1981)指出,普遍适用的审计知识、针对特定行业的知识和针对特定客户的知识这三部分构成了审计师的专业知识。根据知识的来源渠道,本文将执业经历表征梳理为整体执业经历、特定行业执业经历和特定客户执业经历。基于此,本文以2004—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不同维度的执业经历表征与审计质量之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并进一步检验该关系的影响因素。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拓展了审计师个体异质性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相关研究。在“人智密集”型的审计行业,审计师执业经历的多寡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经历究竟意味着什么,签字注册会计师能否从这些经历中有所汲取,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经验问题。因此,不同于现有关于年龄、性别等静态人口特征的文献,抑或是着眼于个人经验这一实则难以观察和度量的动态特征的研究,本文将可观测的执业经历表征作为客观考察个体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切入点,有助于从个体特质的微观视角开拓注册会计师审计问题的研究领域。第二,鉴于执业经历表征的多维性,本文将个人执业经历表征加以细化和分解,沿着纵向时间脉络分析不同维度的经历表征与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体后继执业表现之关联,并比较该关联的强弱差异,为执业经历表征之经济后果的研究提供了相对完整的逻辑思路和经验证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过往经历是推动学习的根本性机制(Argote et al.,2011)。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证实了从过往经历中学习的意义,其积极影响涵盖了个体、团队和组织各层面绩效的提升和后续失误率的降低等诸多方面(Kc et al.,2013;Gu et al.,2013;Kim et al.,2009)。对签字注册会计师执业经历表征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文献研究,属于“个人工作经历对行为决策之影响”的研究范畴。具体到资本市场中的经济行为,这种“经历效应”亦显著存在。如Ardichvili等(2003)认为,先前创业经历是强化个体创业警觉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个体对创业机会敏感性的重要途径;Custódio等(2013;2014)发现,有被收购方所处行业工作经历的收购方CEO增加了公司的并购利润,有金融行业履历的CEO会持有较少的现金并承担较多的债务;逯东等(2014)发现CEO的行政经历会削弱激励机制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中的提升作用;李维安等(2014)指出董事过去的IPO定价经历对当前的定价行为有显著影响。
(一)整体执业经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本文将签字注册会计师迄止观察年度的整个执业经历界定为整体执业经历,是不限于特定行业或特定客户的一般性执业经验和通用知识的持续积累过程。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是自我组织、积极进取、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不同于其他物种主要受先天的程序安排,只能以特殊的习惯定型化地生存,人的行为可以学习,能够塑造。这种固有的可塑性依赖于随时间变迁而演化的神经生理的机制和结构。“做中学”是塑造个人行为的重要途径,通过反复的尝试和试错可以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改变行为。也即是,个体在设定了行为目标后,根据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行为结果来调节自身的动机和行为。正如班杜拉(2001)指出的,个体会做令其满意或自觉值得的事情,对引起自我贬低反应的行动加以抑制。从这个角度说,整体执业经历能够使注册会计师通过信息反馈来发掘并保留有效的技术与方法,修正认知偏差。
班杜拉(2001)认为,必须将知识和技能区分开来。程序性的知识虽然适合解决认知问题,但很多领域的活动需要亲身体验,方能实现从知识结构到熟练行为的转变。事实上,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就是如此。一般而言,从事审计的人员须获得注册会计师认证,这一认证需要通过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的考试。这些考试显然有助于审计人员获取审计实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但并不足以保证其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准。审计人员的整个执业经历和通用知识的持续积累过程,为其搭建了从知识向技能转化的桥梁,帮助其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调用和整合知识,总结和提炼审计技巧。
现有文献为此提供了支持。有研究表明,工作年限较长的审计经理对错报发生频率的判断优于就职一年左右的审计人员,后者又优于在校生(Libby et al.,1990);丰富的执业经历有助于审计人员降低非相关信息对审计判断的干扰(Chi et al.,2017),更迅速和准确地解读审计发现,对不同的审计业务有相对稳定的表现(Libby et al.,1994);就内容相对抽象的高级任务(如通过分析程序进行风险评估)中的审计判断而言,工作年限与审计人员的共识和稳定性显著正相关(张继勋 等,2008)。可见,签字注册会计师丰富的执业经历有助于专业胜任能力的提升。但也有另一种可能,经历事件的频率越高,人们就越会建构关于事件的内隐态度或先验认知。当出现与先验态度不一致的信息时,主体会降低这些信息的干扰,增强对这些信息的“免疫力”。从这个角度讲,过度依赖过往执业经历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选择性地搜集和解读信息。
总体而言,整体执业经历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正面作用较为明显,进而有助于提升审计质量。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限定其他条件,整体执业经历的累积有助于提高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二)特定行业执业经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特定经历与特定知识相关,也即特定领域内的执业经历是积累专门化知识的必经途径(Lapre et al.,2000)。行业执业经历作为获取特定行业知识的重要且直接的渠道,是指签字注册会计师对某一行业客户财务报告的审计经历。通过特定行业背景的审计实践,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产业本质,持续积累关于该行业内公司的生产工艺、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会计政策和法律法规等行业知识和经验(Taylor,2000)。
基于特定行业的隐性知识优势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签字注册会计师更敏锐地感知该行业客户的风险(Hsieh et al.,2016)。在接受客户委托后,凭借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准确评估,制定更具效率和效果的审计策略,对不完整的审计线索作出较全面的问题表述(Hammersley,2006),在取证过程中减少审计证据的缺陷,在复核过程中更有效地识别隐藏的错报。对于该行业客户的某项具体审计业务,即便注册会计师不甚熟悉,行业知识与经验同样能使其相比他人表现更优(Moroney et al.,2011)。对不具行业专长的注册会计师而言,行业经历亦有助于提升其在行业客户审计中的专业胜任能力,确保审计质量(He et al.,2015)。故而,行业执业经历丰富与否,直接关乎注册会计师解决行业内审计问题的能力。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限定其他条件,与特定行业相关的执业经历有助于提高签字注册会计师对该行业客户的审计质量。
(三)特定客户执业经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特定客户执业经历指签字注册会计师对某一具体客户财务报告的审计经历。从理论的视角,特定客户执业经历于审计质量之影响具有复杂性。一方面,隐性知识是应对特定客户的最好方式,它植根于客户特定的环境与背景、组织惯例和日常流程,需要亲身体验和领会方能获取。丰富的特定客户执业经历满足了隐性知识需要连续获取的重要条件,频繁的直接接触有助于审计师通过多次的亲身学习,充分了解和熟悉客户及其管理层,积累与特定客户相关的审计知识,在评价客户风险,根据情境灵活转换分析方法,解读审计证据,与管理层进行沟通等诸多方面均有优势。反之,在特定客户执业经历有限的情况下,囿于对客户的了解并不充分,审计师难以发现财务报告错报。因此从专业胜任能力的角度而言,多次为特定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更有助于该客户的审计质量的提高(Litt et al.,2014)。这种客户知识难以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甚至是负责同一审计项目的不同签字注册会计师之间进行传递(Carcello et al.,2004)。但另一方面,在认为自身充分了解客户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采用较为陈旧、常规且严谨度欠佳的审计技术,排斥新程序的运用。
就独立性而言,特定客户执业经历可能对注册会计师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多次为某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容易诱致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点在中国审计市场有突出表现,当注册会计师由于跳槽或事务所解散等原因而发生流动时,客户会选择与注册会计师“共进退”,形成换“事务所”不换“审计师”的特有现象。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这种密切的私人关系和利益同盟,将导致审计师对客户的“内群体偏好”(Bamber et al.,2007),这一认同感会渐进式危及其公正无偏的执业态度,进而削弱其客观评价的能力。此外,注册会计师会减少对新程序的运用,缩小审计范围,检查风险随之上升。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审计市场存在“低价揽客”行为,在与对方建立审计契约关系的初期,注册会计师会花费较大的成本来了解与熟悉客户,因而他有强烈动机留住客户以弥补这种“初始投资”。随着业务次数的增加,初次接受委托时的“准租”逐渐实现,此时注册会计师向客户妥协的动机减弱。此外,特定客户知识提高了注册会计师在意见分歧的审计谈判中的优势,独立性得以提高。
可见,签字注册会计师的特定客户执业经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究竟是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还是相反,需要通过实证分析加以检验。基于此,本文提出竞争性假设3:
H3a:限定其他条件,与特定客户相关的执业经历提高了签字注册会计师对该客户的审计质量;H3b:限定其他条件,与特定客户相关的执业经历降低了签字注册会计师对该客户的审计质量。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4—2015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及其财务报告主审会计师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为研究样本。2003年10月,财政部与证监会联合发布《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等机构聘任的签字注册会计师连续向其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五年。该规定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保证样本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健性,故选取2004—2015年为样本区间。
样本公司数据主要来源为CSMAR数据库,依据各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信息,对数据库中存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缺失值进行手工填补,对签字注册会计师姓名书写错误的情况一一更正,并就注册会计师重名情况进行标注区分。
在原始样本基础上,考虑到金融保险业的行业特殊性,剔除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数据,再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数据,经过筛选处理后最终获得研究样本观测值20346个。参照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进行行业分类,除制造业采取二级行业分类外,其他行业均采取一级行业分类。本文主要运用EXCEL、SAS和STATA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为减轻异常值的影响,所有连续变量在1%及99%的水平上作了缩尾处理。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1.变量及其定义
(1)关键变量
审计质量(AQ)。目前关于审计质量的替代衡量方法比较多,主要有操控性应计、审计意见、盈余稳健性、盈余反应系数、财务重述、审计耗时、事务所规模等。结合研究需要,本文选择应计质量视角对审计质量进行度量。原因在于,一方面,盈余管理程度是衡量审计质量的较为直接的指标(罗党论 等,2007)。审计师识别错报之能力以及披露所识别错报的意愿越低,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利润水平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越大。因而,会计盈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工作的质量。现有研究表明,应计利润与审计师变更、非标审计意见、违规行为、财务重述、审计诉讼、审计失败正相关,与审计谨慎性负相关。另一方面,审计质量的各种替代指标的有效性检验表明,以Jones模型为基础所测度的可操控性应计最能代表审计质量的高低(张宏亮 等,2016;Francis,2011)。基于此,本文使用修正Jones模型估计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度量。
整体执业经历(EXP)。吴溪(2009)指出,尽管在成为上市客户审计报告的签字人之前,注册会计师可能已经参与了不少上市客户的审计业务,但参与一项业务和负责一项业务存在很大差异,后者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两者在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方面存在着实质性差异。同时,从注册会计师开始参与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直到开始负责某项上市公司审计业务,不同注册会计师的参与年限差异和参与强度差异难以观察和度量。为此,本文用注册会计师成为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签署人之后的年限和负责项目的数量来度量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整体执业经历。
在签字年限的度量方式上,本文与以往研究有不同之处。吴溪(2009)、原红旗等(2012)用当前签字年度距离首次签字年度的年份间隔,即当前年份与审计师最早签署年审报告所对应年份二者之差来衡量。本文认为年份间隔主要体现为“执业年限”,将其作为签字年限的替代度量较为简单和模糊。原因在于,通过数据考察,我们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审计师在此年份间隔内,并非每年均担任年审报告的签字注册会计师。正如吴溪(2009)指出的,负责一项业务和参与一项业务于个人专业胜任能力的提升及风险的承担均有实质性差异,且参与一项业务的强度差异难以直接进行观察与度量。鉴于此,本文以该年份间隔内,审计师实际担任年审报告的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年份累计数衡量签字年限,以增强度量的准确性和实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特定行业执业经历(EXPIND)。借鉴原红旗等(2012),本文分别以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签字年限(EXPIND_year)和行业签字数量(EXPIND_num)作为特定行业执业经历的替代度量。
特定客户执业经历(EXPCLIENT)。借鉴Chi等(2017),本文以签字注册会计师对特定客户的签字年限作为特定客户执业经历的替代度量。特定客户签字年限的取值方式为:在观测年度之前,两位签字注册会计师签署特定客户公司年审报告的年份累计数并取其较大者。不同于审计任期采用签字注册会计师连续审计某特定客户的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某审计师在间隔数年后又重新担任某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签字注册会计师,本文在度量特定客户执业经历时累计以往的年份数。
(2)其他变量
本文借鉴相关文献,在检验模型中纳入其他一些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包括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盈利能力(ROA)、业绩状况(LOSS)、经营性现金流(OCF)、成长性(GROW)、资产周转率(TURN)、管理层权力集中度(DUAL)、实际控制人性质(SOE)、是否同时发行B股或H股(BH)、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MS)、签字注册会计师繁忙度(APB)、客户重要性(IMPOR)。此外,还包括年度(YEAR)和行业(INDUS)变量。
各变量定义详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续表1
2.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Chi等(2017)、原红旗等(2012)的研究经验,构建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分别检验假设1、假设2和假设3。
AQ=α0+α1EXP+∑αi+1X+ε
模型(1)
AQ=α0+α1EXPIND+∑αi+1X+ε
模型(2)
AQ=α0+α1EXPCLIENT+∑αi+1X+ε
模型(3)
其中,AQ表示审计质量,EXP、EXPIND、EXPCLIENT分别表示整体执业经历、特定行业执业经历和特定客户执业经历。X表示控制变量组合。各回归变量的含义和取值方法详见表1。
表2 描述性统计
续表2
表2列示了各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签字年限均值为8.082,最大值为21,签字数量均值为28.008,最大值为173,这表明签字注册会计师整体执业经历的丰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特定行业执业经历和特定客户执业经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亦表明,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体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由此可见检验执业经历与审计质量之关联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从控制变量可以看出,样本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均值约为48.2%,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约为3.1%,经营亏损公司约占11.7%,销售收入增长率平均约为21.6%,约有20.4%的样本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为同一人担任,约16.7%的样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中央各部委机关和中央国有企业。由行业专长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约占全部公司的12.6%。
3.相关性分析
各模型主要变量的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矩阵表明(表略),签字注册会计师在观测年度之前签署年审报告的年份累计数(EXP_year)与操纵性应计(AQ)之间的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签署年审报告的累计数目(EXP_num)与AQ之间的相关性亦是如此,这为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整体执业经历和审计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提供了初步证据。签字注册会计师特定行业签字年限(EXPIND_year)和签字数量(EXPIND_num)与操纵性应计(AQ)的相关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这初步表明特定行业执业经历有助于提高签字注册会计师对该行业客户的审计质量。签字注册会计师特定客户执业经历(EXPCLIENT)与操纵性应计(AQ)的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亦显著为负,表明若签字注册会计师多次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不仅没有损害审计质量,反而有助于提高对该客户的审计质量。另外,各控制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基本都小于0.4,说明各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4.多元回归分析
表3列示了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多元回归结果。模型(1)估计结果显示,EXP_year(EXP_num)的系数在1%(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签字注册会计师整体执业经历的累积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这支持了假设1。模型(2)结果显示,EXPIND_year(EXPIND_num)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签字注册会计师对特定行业的丰富的执业经历有助于其积累行业知识,在审计计划制定和证据搜集过程中作出相对准确的职业判断,更有效地识别该行业客户的错报。模型(3)结果显示,EXPCLIENT的系数为-0.001,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意味着,相比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签字注册会计师为特定客户公司提供审计服务每增加一年,其操纵性应计利润相应降低,平均降低幅度约为年初总资产的0.1%。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3a。具体地,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客户执业经历有助于其在审计计划制定和证据搜集过程中作出相对准确的职业判断,更有效地识别该客户的错报,也即签字注册会计师客户执业经历的累积产生了“学习效应”,提升了专业胜任能力,这种正面影响超过了其对独立性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了审计质量。当然,也可能是,多次负责特定客户的审计业务于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和独立性均有正面作用。
表3 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回归结果
说明:***、**和*分别代表0.01、0.05和0.1显著性(双尾),t值均经过robust调整,下表同。
四、进一步测试
(一)事务所规模的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不同可能会导致个人执业经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大规模事务所内部存在较强的知识溢出机制,即签字注册会计师经验的不足会通过事务所完善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得到弥补。此外,事务所内部较为系统的技术培训以及高效的团队协作为个人提供了获取“间接经验”的重要渠道,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转移和共享有助于执业经历相对欠缺的注册会计师提高胜任能力。因此,相比“非大所”,“大所”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人执业经历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未必能够凸显,换言之,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签字会计师个人执业经历可能存在替代作用。为检验这一问题,本文借鉴李伟等(2018)的做法,如果签字注册会计师所在的事务所为国际“四大”或国内“十大”,则界定为“大所”,否则为“非大所”,并进行分组回归[注]由于“大所”的业务量本身就大于“非大所”,为避免可能导致的自选择问题,在该进一步测试的回归分析中,本文未将签字注册会计师在特定条件下的签字数量作为执业经历的替代度量,统一以签字年限进行度量。,具体结果列示于表4。
表4 回归结果之进一步测试(1)
说明:表4各控制变量选取与表3一致,限于篇幅,没有报告控制变量回归结果。
Chow检验显示,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可能受知识溢出效应的挤占,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整体执业经历与特定行业执业经历对盈余操纵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非大所”。因此,个人的整体执业经历和行业执业经历或许可以作为“非大所”业务质量控制机制的有益补充。特定客户执业经历对审计质量的提升效应在“大所”和“非大所”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可能的解释是,相比通用知识和经验,或者事务所能够通过行业专门化投资来更好发挥溢出效应的行业知识和经验,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主要依赖于自身对该客户的审计经历及在此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也即,这种直接的客户经验积累与本人执业经历之间具有更天然的直接关系,长期对客户的了解与沟通是个人专属的“客户知识聚合”的重要形成途径。
(二)不同维度的一般性执业经历表征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差异
前文的实证分析表明,签字注册会计师过往的整体执业经历对客户风险评估及审计策略制定和审计程序实施是有益的。但能够合理推测,囿于各行业的固有知识壁垒和同行业内部不同公司的经营特点的差异,整体执业经历无法如同行业执业经历和客户执业经历一般直接、高效地发挥作用,个人通过后两者所积累的行业知识和客户知识能够更加直接有效地转化为签字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审计业务质量。也即,三者相比,整体执业经历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会“大打折扣”,而行业执业经历和客户执业经历与业务质量之间具有较显著的直接关系。进一步地,在前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已表明特定客户的执业经历显著体现为“学习效应”超过“独立性干扰效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与行业知识和经验相比,特定客户知识与经验更易转化为专业胜任能力,使得注册会计师更敏锐地感知该客户的重大会计及审计风险领域。因此,特定客户执业经历相比特定行业执业经历能更高效地发挥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基于此,构建模型(4)[注]由前文的相关系数分析可知,EXP_year和EXP_num存在较强的相关性,EXPIND_year和EXPIND_num之间亦如此,若同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会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本文在表5列(1)用EXP_year(EXPIND_year)度量整体执业经历(特定行业执业经历),表5列(2)用EXP_num(EXPIND_num)度量整体执业经历(特定行业执业经历)。,考察不同维度的执业经历表征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差异。
AQ=α0+α1EXP+α2EXPIND+A3EXPCLIENT+∑αi+1X+ε
模型(4)
回归分析的结果列示于表5。列(1)显示,EXP_year回归系数为正且不显著,EXPIND_year与EXPCLIENT的系数均显著,但系数差异的Wald检验发现,二者在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对业务质量而言,特定客户执业经历的影响超过特定行业执业经历,后者超过整体执业经历。列(2)的结果与此吻合。
表5 回归结果之进一步测试(2)
说明:表5各控制变量选取与表3一致,限于篇幅,没有报告控制变量回归结果。
五、稳健性测试
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稳健性测试,旨在增强结果的可靠性。
1.替换应计质量的度量方式
前文中的应计质量,采用修正Jones模型计算出的操纵性应计额的绝对值表示,这里,本文改变其度量方法,使用经业绩调整的操纵性应计额的绝对值,重新检验假设H1、H2和H3。业绩的衡量为资产收益率(ROA),通过税后净利润除以总资产计算得出。回归结果显示,主测试的结论基本上是稳健的(限于篇幅略去详细的回归结果)。
2.替换不同维度执业经历表征的度量方式
主测试中,鉴于资深审计师对审计过程及结果有相对较大影响力,本文采用两位(或三位)签字注册会计师中签署年审报告的年份累计数较大者以及签署的年审报告累计数目较大者作为整体执业经历的替代度量。考虑到审计工作是由所有合作者联合完成的,本文进一步采用两位(或三位)签字注册会计师签署年审报告的年份累计数平均值以及签署的年审报告累计数平均值作为整体执业经历的替代度量,同理,本文改变对特定行业执业经历和特定客户执业经历的度量方式,回归结果表明前文主测试结果较为稳健。
3.潜在内生性问题
审计实践中,执业经历丰富的签字会计师更加重视客户风险及个人声誉保护,拥有较多的客户资源,所以他们选择的客户本身质量也比较高;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客户配置审计项目负责人和复核人时,通常也会为重要“大客户”分配执业经历相对丰富的签字会计师,然而“大客户”的会计信息质量通常也较高。此外,就特定客户而言,如若其风险较低,审计师倾向为其多次提供审计服务,而且此类客户主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概率也会相对较低。这些意味着,在前文检验模型中,以操纵性应计水平衡量的审计质量与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多维度执业经历表征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关系。为此,本文采用倾向匹配分析(PSM)的半径匹配(r=0.001)来缓解签字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自选择问题。就模型(1)而言,首先将签字年限(EXP_year)和签字数量(EXP_num)转化为0、1变量,具体做法是,分年度对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整体执业经历(EXP)进行降序排列,界定前20%为经历丰富者(闫焕民,2016),令哑变量DUM_EXP_year/DUM_EXP_num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并以其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型。除模型(1)中所控制的公司特征变量外,还将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个人特征(主要是性别、年龄)、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作为影响因素纳入模型中,通过Probit回归计算出所有样本的PS值(PS值是根据每个样本的各项特征的综合得分),再根据经历丰富的签字注册会计师样本(处理组)的PS值,从控制组中挑选出匹配程度在设定范围内的匹配对象。如此,可以鉴别其他特征都相似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审计质量的区别。同样,本文对特定行业执业经历、特定客户执业经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回归结果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也进行了处理。主测试的结论未变。
4.cluster处理
为缓解截面相关及时间序列相关问题,对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各变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在公司层面与年度层面进行two-way cluster处理。结果显示,主测试的研究结论是较为可靠的。
六、结 论
本文以2004—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及其年度财务报告主审会计师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为样本,运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签字注册会计师不同维度执业经历表征与审计质量之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签字注册会计师整体执业经历的多寡与当前审计项目的质量正相关;丰富的行业执业经历有助于其有效识别该行业内客户的盈余操纵行为,确保审计质量;与特定客户相关的执业经历提高了签字注册会计师对该客户的审计质量。(2)“大所”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整体执业经历与特定行业执业经历对盈余操纵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非大所”,而特定客户执业经历的这一作用在“大所”和“非大所”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不同类型的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外部性,通用知识及行业知识在“大所”中发挥了更明显的溢出效应。(3)相比而言,整体执业经历无法如同行业执业经历和客户执业经历一般直接、高效地发挥作用,个人通过后两者所积累的行业知识和客户知识能够更加直接有效地转化为签字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审计业务质量。
本文的相关启示在于,签字经历的多寡显著影响签字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认知和判断。在执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注重知识积累,分析总结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审计业务技巧和方法,并依据践行结果不断优化调整。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册会计师的签字经历、行业专攻、客户服务年限等执业经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在接受客户委托后,根据业务特征组建项目组,通过优化配置审计师资源降低审计风险,避免让资历较浅的注册会计师直接负责复杂和特殊的审计事项,降低委派不当可能对审计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