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思邈:“药王”桂冠的由来

2019-07-18张立椿

长寿 2019年3期
关键词:至亲药王服食

文/张立椿

无所不育的中华医学,是民生的摇篮。自《黄帝内经》于东汉流传至隋唐,每一时期,都有里程碑式的医学巨人,创事业,布教化,携带着各自的经典著作,立足于医学之林,传播着卫生保健、养生长寿的经验。继华佗、张仲景后,有王叔和《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葛洪《肘后备急方》、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等等,金匮宝典不胜枚举。每一位的建树,都为人类的健康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唐代孙思邈,被世人尊为“药王”,备极殊荣。

孙思邈生卒于隋、唐年间(公元五八一年至六八二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在他一百余年的寿命里,究竟有哪些不同,荣得桂冠、高坐庙堂,甚而被百姓神仙般地爱戴与传颂呢?

桂冠由来并非神迹择选,他在治学中前继传承,后集百姓经验;行医中一视同仁,“皆如至亲之想”,顾护民众,爱惜生命,尊重人性,贴近百姓需求,才是他获得荣耀的根本原因。他在著述中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题所著书名为《备急千金要方》,将一腔心血、毕生祝福,尽倾书中。至于享祀庙堂之上,实属百姓寄望,也是他“爱人者,人恒爱之”思想和实践所当得到的见证。

孙思邈的青年时期,也有时弊陋习,由晋、隋流传的服食五石散的遗风,仍很盛行。于时的达官贵族,多以服食为时尚,落魄的士大夫也步其后,追逐风流,抵不住五石散能壮阳的魅力与诱惑。

五石散,是由钟乳石、白石英、紫石英、硫磺、赤石脂五种物质合成,类似后来的“壮阳药”,服之为的是补充体力,以“耽声好色”为目的。配方剂量现已失。五石作效时,全身发热,坐卧不宁,甚至发生神志躁狂的状况,遂要宽衣大帽,兴奋地到处乱跑,构成了一股丑陋的“景观”,时风却称赞这种状态为“行散”,就像吃了摇头丸,想歇会儿都止不住。这种不顾健康乃至寿命的时风,在当时是十分严重的。药物余毒,在体内储留,可导致“舌缩入喉、痈疮陷背、脊肉烂溃”,若不及时排毒,发生“中风、半身不遂、痿痹症”的危险,只在旦夕。

于时,孙思邈给予认真治疗。他在《发背篇》中肯定地说:“凡发背,皆因服食‘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背者;又有生平不服而自发背者,此是上代有服食者。其候多于背两肩胛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乃作赤色,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于死。”当务之急,唯解病因是其所愿,即创了《解五石毒》药方。文序说:“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解五石毒的方药,于今虽无直接的医疗作用,却能见到孙思邈不畏权贵的勇气、维护人性的责任及勤奋认真的治学态度。

《备急千金要方》将全书分为三十卷,设二百三十二门,论方五千三百首之多,规模宏大,前所未有,可谓术精而博、道深而远。尤为可贵的是,全书不脱“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的题名宗旨——在第一卷《大医精诚》篇中,立论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生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饿、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所发的“皆如至亲之想”的倡言,像一支畅想曲,距今虽遥远,却仍回旋在世界的上空。

猜你喜欢

至亲药王服食
服药以攻疾
从病弱少年到长寿“药王”的逆袭路
陶渊明的餐菊书写与服食
《神仙传》中服食登仙故事浅析
药王孙思邈
《我的至亲恶党》
药王孙思邈
web2.0时代的死亡
鲶鱼哈
习惯性便秘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