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钢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业
2019-07-18鲍释贤
文/鲍释贤
留学法国时,至今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初次见面的法国律师朋友,知道我是钢琴家后,瞬间向我购买了几百张我当时录制的唱片。我很惊讶,但那位律师朋友说:“我觉得你是艺术家,艺术家为了传播艺术每天要辛苦地练习,传播艺术是很高尚的,所以我们都应该支持钢琴家。我能力有限,先买一些唱片。我会把你的唱片送给我身边的朋友们,让他们听你的音乐。”
当时我非常感动,被人理解、尊重是很开心的事情。同时,被尊重的又不仅仅是自己,而是钢琴家这个职业和自己创造的音乐和艺术。而在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诧异。诧异何来呢?是因为我在国内将近二十多年,当介绍到自己是钢琴家或从事钢琴教育的工作时常常不被人理解,还常常要解释自己在做的是什么。每次都要解释,真的很累,后来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就都笑而不语了。
在国内,直到现在,当身边的朋友问:您是做什么的?当我回答“我是一个钢琴家,也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对方的反应千千万,例如:哇!好厉害,那你考几级啦?我怎么没听说过你啊?你得像李云迪和郎朗那样,多包装炒作,谁能听出来你们弹得谁好谁坏,不就是炒出来的吗……你得在体育场里做巡演,得跨界和明星合作啊,这样才能有人知道你。你踏实搞古典音乐没人懂啊……你得做广告、上春晚啊,那样才能赚钱,要不你永远是个钢琴老师……或者:钢琴家是职业吗?你在哪里工作呢?一个月能赚多少钱?最有意思的是,有个人问:“你是弹钢琴的啊?那你什么时候能‘出来’啊?”“出来”我是真没懂,我心想我这也没“进去”啊……
上述的只是一小部分,说实话,听到这些反应,我作为一个钢琴家是很反感的,可后来也逐渐适应了。在国内,大家面临的情况都是一样的,或者说在国外的华人圈几乎也是这样的。 我慢慢地不反感了,往往周围的人出于关心才会做出上述反应。反而我会去思考对于艺术家,为什么不同国家的人的反应会有天壤之别?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些问题,在此与大家分享。
之所以会存在上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有一些人认为只有利益是重要的,一切艺术行为都应该是以赚钱为目标的。其二,还有一些人缺乏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尊重,认为收入少不是“有本事”的职业。那些企业家、老板和明星才比较厉害,应该被尊重 。其三,受我国几个古典音乐明星的影响,大家混淆了音乐家和明星的概念。认为出名就是学习古典音乐的目的。
在国内,外行人常常喜欢评价和指导内行人。比如我已经弹了快三十年琴,但完全没摸过钢琴的人会很勇敢地“教”我应该怎么发展,甚至是怎么弹琴。当听到这类的评价时,我并不生气,而是觉得很有趣。
钢琴家其实是一个职业。就像画家、医生、律师、商人一样,这个职业已经存在几百年了。钢琴家主要的工作是在专为演奏古典音乐设计的音乐厅开音乐会,演奏例如莫扎特、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需要代代相传,在欧洲的很多国家,及美国、日本等地,音乐家都非常受人尊重。聆听古典音乐和了解古典音乐知识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物质生活丰富的状况下,很多人选择更高的精神追求和享受。
为了更好地传播古典音乐和培养音乐家,各国都设有音乐学院。那些世界排名靠前的著名音乐学院,例如朱利亚、柯蒂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等,从知名度和入学考试难度来看丝毫不亚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我国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就相当于艺术学院里的“清华”“北大”。一个考生日复一日地练习,通过激烈角逐后考入了音乐学院附小、附中,这才只是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步。继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音乐学院里的教授、大师们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后,专业学习钢琴的人会攻读音乐学院的本科、硕士及博士。在音乐学院,除了钢琴演奏外,要学习音乐史、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室内乐,等等,这些都要达到合格才能够顺利取得文凭。此外,还会有一些优秀的演奏者会去拿“演奏家文凭”,而很多“演奏家文凭”在国外是等同或高于博士学位的。然而这个“演奏家文凭”在我们国家并不是很受重视。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选择参加国际钢琴大赛,其中一些人通过比赛获得了举行音乐会或签约古典音乐经纪公司的机会,这是每位学琴人的梦想。大部分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努力后不能获得足够的演出机会,会去选择做钢琴老师。这在国人看来往往是失败的表现,但其实这是最普遍存在的,我认为能够成为老师,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下一代,也同样是很有意义、很值得尊重的。
我也曾认识很多明星和经纪人,甚至有一段时间也想过进行商业化的包装去炒作出名,但后来随着自身的成长我意识到那些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国内古典音乐爱好者和对于音乐的认识远不及欧美和日本,我更应该尽力在国内传播及介绍古典音乐,把自己和大师们学到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学生。
这些事情确实没有做大明星赚钱,但能在发挥自己所学的同时能够帮助到很多人,我很满足。很多国外的古典音乐家也不是明星,不会做和音乐不相关的广告,也不会去和明星们参加活动进行炒作。我跟随过的老师们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练琴,研究音乐,他们也许并不出名,但他们在舞台上的演奏都闪耀着光芒,感染着听众。我们应该从心里去敬佩这些为艺术付出,对这个行业默默追求、奉献的人。
当下,我国学习音乐的人越来越多,但对于古典音乐的认识和对于音乐家的尊重还有待提高。有很多人让孩子学习艺术,却没有对艺术的敬畏,只是急功近利,一旦不能收获名利或达到向他人显摆的“目标”,就会认为白学了,这是很危险的。我并不反对音乐家通过商业活动和明星互动等方式提高知名度,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不能“忘本”,把作曲家的思想和作品更好地展示给听众,才是最重要的。有一些老师认为,进入音乐学院教书,给学生上课以助他们通过考试可以收很多学费。教授他人知识,获得应有的学费是理所应得的。但若把利益放第一位,将其作为自己的“目标”,不重视实在的授予学生知识,那就太危险了,但遗憾的是,这类现象在身边并不少见。音乐本身很美好,我坚信想要演奏出好的音乐,想要教授出好的音乐都需要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很多行业,用时间的累积都可以让人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收入,但弹钢琴不一样。从四五岁开始,学习十年左右才只是学生。学习二十年左右也许才刚刚步入职业生涯,大部分人学习二三十年也并未获得“名利”。这是一个为艺术奉献的职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热爱,单纯从现实角度去看待,也许很多家长会认为还是为孩子选择其他的行业来得更“划算”。别的行业也许通过努力和勤奋就能成功,但对弹钢琴而言,“努力”只是基本条件,还必须要具备天赋、乐感、灵活的头脑、协调的手指和对知识的研究精神;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体能,面对一年几十场以上的音乐会,并不是把曲目练好就可以了。 钢琴家保持曲目的熟练度,日复一日地打磨,既要探索“老曲目”需要精进的细节,还要不断学习新曲目,还要克服上台的紧张情绪,保证在众目睽睽下仍然能够把音乐作品像平时练琴那样自如放松地表现出来。真正能够成为职业演奏家的,就像是奥林匹克比赛的冠军那样,在金字塔尖上舞蹈的人少之又少。但如果你是真的喜欢音乐,就会在学习、练琴,以及与人分享音乐和教课时,获得满足,这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
我曾想过,如果这个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没有人听我的演奏,我还会不会弹琴?思考过后,我觉得,我会!弹琴的人把作品磨炼到自己理想的状态而获得的满足感,是别人永远无法理解的。弹琴就像一种信仰、一场用一生去进行的漫长修行。有时候我也很庆幸,当别人迷茫、孤独、空虚的时候,总有钢琴陪伴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