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景观营造方法探析

2019-07-18张扬徐

绿色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树种景观小镇

张扬徐

(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项目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其距离市中心仅有19 km的路程,且交通设施较为便利。项目场地紧邻城市干道候张线,游客能利用私家车和定期班车到达快捷便利。基地四周丘陵纵横,沟壑起伏,延绵百余里,布满了青翠繁茂的植物、风景秀丽,其原本是一个隐藏在郑州郊区的千年古寨,原有村落肌理保存相对完整,而且古寨三面环水是个风水极佳的地方,十分适合开发民俗体验、特色餐饮以及酒店民宿等项目。

2 场地地形设计专项

本项目的场地内由于历史上的水土流失问题从而造成了场地内地坪标高出现了不规则性的波动,其最高处与最低处之间的垂直落差竟然高达15 m。项目设计师并未采用简单而暴力的回填土方来进一步拓展和平整项目可利用的土地空间,而是充分发挥场地内地形地貌的变化特征,将场地内的景观依照相关地坪标高的波动而起伏[1]。

通过对先期场地地质勘探资料和地形测绘成果的综合分析,设计师将整个场地按照垂直高差分割成不同大小的景观分区,彼此相邻的景观分区垂直高差控制在5m之内,这样既能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又能利用植被进行边坡防护。在利用植物进行边坡防护时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和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师采用了ABS边坡喷播技术,将当地乡土草种与种植基质进行充分混合后,利用喷灌机直接喷涂在较为陡峭的边坡表面,在喷播完成后采用湿润的草袋对其进行覆盖并及时对坡面进行浇灌,从而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在草本植物生长初期,所喷播的种植基质能够为其提供养分,同时该类型基质的孔隙度、保肥保水能力也远高于原本边坡上的表土,初生的植物根系能够在其中得到充分的生长。

项目地形的改造尽可能尊重原貌,既保持了项目原始的台地地貌,又大大减少了后期土方施工的工作量,更为值得称道的便是结合台地的走势巧妙地将剧场、栈道、看台有机地布置在其中,使得依地势而建的休憩庭院更加显得错落有致。

3 场景设计专项

项目的场地内存在有部分村民生活的遗迹和遗存,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当地村民风俗和文化的精华,设计师在进行场景设计时对部分遗迹遗存进行充分的保留和利用,使其能够在新时代中再次展现迷人的魅力[2]。

3.1 现有场景的保护与利用

鉴于现状场地中的仅仅遗存有部分古建筑的山墙和院门,基本丧失了对其进行继续修复的意义,为此设计师将上述场景进行景观化处理,通过对其进行加固使其能够与周边长势良好的乡土树种一同成为某个具备浓厚历史内涵的景观节点,用以向游客展示村落原有的历史风貌。每当游客穿行在一座座由当地出产的石料所搭建的门洞时,这些石料与周边枝繁叶茂的古树仿佛一位位老者,向游客们诉说着村落悠久的历史和过往的点点滴滴。另外,设计师还特意收集原先散落与村落各处的石碾、石臼、水车等物件,并将其与部分景观节点相结合,从而更加彰显出项目景观布局中的人文气息(图1)。

图1 项目景观节点效果

3.2 场地与景观的融合

设计师为了更好地将景观融入到场地内的各项场景,积极地采用富有当地景观元素的材料进行景观营造。例如,在场地中的部分广场庭院中大胆地选择了出产于附近山区的青条石,较为松散的拼接缝中往往能够容纳下几株小草和点点青苔,“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境与小镇的古意相辅相成[2]。同时,在部分景观空间较为富裕的院落中,设计师或是利用现有的植物或是新栽植部分相同树种,并配以原生态的山石和地被植物作为点缀,从而构成一处处富有当地风情的景观小品。另外,在场地内设计师还利用当地盛产的石材制作了石桌、石椅,并将其放置在广场和庭院之中,从而为游客在游玩之余有着充足的歇脚之处(图2)。

图2 项目景观节点效果

4 场地植物设计专项

4.1 项目场地植被情况

在进行场地调查期间设计师发现现状场地内现有树种较为单一,且种群优势相当显著,其主要树种为:泡桐、皂角、国槐、楝树、榆树、柿树、樱桃,另外在场地四周还有大量果林、菜园以及农田。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场地内有一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槐树,必须得到保护和重视。

4.2 主要景观分区植物配置

设计师根据场地功能的不同将整个基地大致分成小镇风貌体验区、乐活绿谷区、原乡聚落区与景观大道区。其中风貌体验区中种植以多层次多品种栽植为主,从而体现当地种植特色,设计师以国槐、女贞 、银杏、玉兰、桂花、红枫等作为该区域的骨干树种;乐活绿谷区中以以自然式栽植的乡土树种为主,局部区域采用纯林、片林等布置形式,其以雪松、栾树、樱桃、果桃、石楠作为骨干树种;原乡聚落区中以种植自然组团种植为主,点景树穿插,从而形成原乡特色种植景观,其以银杏、国槐、果石榴、鸡爪槭作为景观树种;景观大道区域内为配合交通导向,其中的植物以规则式为主,体现节奏美、韵律美,并在局部配植点景树,以榉树、樱花、紫薇、石楠作为该区域的骨干树种[3]。

4.3 植物景观营造

设计师将场地内的植物群落按其功能分成生态保育群落、景观群落两大类。其中的生态保育群落以保护现有的植物群落为首要任务,并对部分出现缺株或死亡的群落利用相同的品种进行补植。鉴于现有生态保育林虽然在植被数量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现场的生态林中缺少植被的空间层次感,设计师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在生态保育林中以籽播或移栽的形式种植了大量的波斯菊、松果菊、玉簪、鸢尾等地被植被。同时,设计师还利用银杏、樱桃、海棠、女贞、樱花、梅花等乡土树种营造出四季分明富有季相变化的植物群落。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项目植物群落的景观性,利用油菜花、向日葵、薰衣草等观花类地灌木与地被植物营造出模拟自然界的花镜,而针对部分地势起伏较大且不利于乔灌木生长的陡坡区域,设计师利则布置了芒草、狼尾草、粉黛乱子草等品种构成的观赏草坡和由松果菊、波斯菊、马蔺等组成的缀花草坡。

4.4 植物景观季相特征

植物作为一种生命力的景观载体,其在一年四季中所呈现的体态、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的变化,是任何人工设施所无法取代的。因此,通过植物配置来表达时光的流逝和节气的更迭是最为客观。设计师在项目基地内采用山茶、连翘、玉兰、海棠来告诉人们美好的春天来了;而用丁香、石榴、紫薇、木槿来表达浓郁的盛夏气息;而用桂花、木芙蓉来告诉人们硕果累累的秋天来临了;最后红枫、腊梅成为了点缀寒冷萧瑟冬日的那一抹姹紫嫣红。

4.5 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

在本项目的场地范围内还留存有少量的古树名木,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一株拥有500 年树龄的槐树,如何处理上述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与场地开发之间的利弊关系成为了设计师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设计师针对利用各类植物生长环境现状与苗木规格进行了有效地区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相应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例如,部分观赏价值与树龄较高且后期场地开发条件较为宽松的古树名木采用原址保护的形式,拆除原本树木周边较为拥挤的建筑物,并在其周围设施一定的隔离保护设施;而对于部分景观效果一般且后期场地开发条件较为局促的植物则采用结合布局进行优化,如“屋中树”、“院中树”的形式。

5 结语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近年来国家小城镇保护、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无论是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呈现出了飞速上升的趋势,而在这产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景观环境不协调、现状资源保护不得力等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景观营造所发挥的生态性、文化保护性等优势功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乡村地区特色小镇开发的景观建设策略,从而保护小镇地域风貌,彰显小镇地域特色,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树种景观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景观别墅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熊的小镇
树种的志向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树种的志向
小镇(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