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钢铁企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2019-07-17孙木亮
孙木亮
摘 要:大型钢铁企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整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大型钢铁企业运输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建设必要性基础上,介绍总体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在系统架构、周边系统接口、系统流程、主要功能、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针对系统建设及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经验和不足进行了深入总结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整合;运输管理系统;接口设计;流程设计;建设经验
一、大型钢铁企业运输管理信息化现状及系统建设必要性分析
1.现状分析
目前,大型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由多单位负责,信息系统各自开发,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铁运、水运、汽运各自使用独立系统或企业产销系统模块,系统独立分散且不兼容,与周边系统关联性、集成度不高,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同时,运输作业实绩通过人工方式收集,商务结算人工操作,成本抛账功能缺失,管控功能薄弱。
2.必要性分析
钢铁企业运输部(物流部)负责厂内铁路、公路、港口等物流集中管理。但原有系统在功能覆盖、信息共享、统计分析等方面无法满足业务流程需要,全面整合优化铁运、汽运、水运流程,构建统一高效的厂内物流管控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化建设是助力企业改革发展、流程再造的重要手段,需要在满足业务功能基础上,充分借鉴并创新优化运输流程,针对运输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通过建立与周边系统接口,发挥整体协同效应,实现数据集成共享。
二、大型钢铁企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
大型钢铁企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运管系统”)业务覆盖从商务合同委托、生产物流计划接收、作业计划编制、调度指令下达、作业实绩核销到商务结算抛帐、运输成本核算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1.建设目标
整合铁运、汽运、水运运输模式,建成集“货流—车(船)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化运输管理系统,建立统一、集中、高效的大型钢铁企业厂内物流管控体系,确保生产物流顺畅;实现运输作业统一调度管理及运输资源统一调配管理,降低运输成本;实现与原料采购、制造、销售等系统互联互通。
2.建设主要内容
运管系统包括运输综合、原料码头、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商务运输和运输成本等功能模块,同时涵盖周边系统接口建设。
系统功能架构如下图所示。
三、大型钢铁企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1.系统架构
运管系统是原料采购物流管控系统(以下称“PLMS”)、资材备件系统(以下称“PSCS”)、制造系统、销售物流管控系统、标准财务系统等管理L4层与生产执行L3层之间物流供应链中运输环节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运输生产管理层定位于L4层,运输生产执行层定位于L3层。另外,机车驾驶单乘制保障系统、车号识别系统、信号控制系统、司磅系统、原料码头数据采集系统等基础自动化配套系统定位于L2层。
2.与周边系统功能分担设计
大型钢铁企业厂内运输与采购、制造、销售等业务环节上下联动、密不可分。按照“系统功能分担、信息电文互通”原则,围绕原燃料进厂、厂内工序运、产成品外发等运输流程设计明确系统间功能分工。
(1)原燃料进厂运输功能分担设计。
(2)厂内工序运输功能分担设计。
(3)产成品外发运输功能分担设计。
3.对外接口设计
运管系统与制造、PLMS、PSCS、销售物流管控、标准财务等L4系统,以及TMIS(简称“东方钢铁系统”)、机车驾驶单乘制、车号识别、驼峰信号自动控制、司磅、原料码头数据采集等L2系统建立信息接口,实现信息互通。
具体见下图所示。
运管系统与周边系统主要接口信息见下表所示。
4.流程设计
5.功能模块设计
运管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水运、铁运、汽运、运输商务及成本等模块。
(1)水运功能模块设计。水运管理包括基础信息、船舶动态、作业计划、水尺作业、作业实绩、作业监控等功能模块。其中,基础信息维护管理泊位、港机、清仓机等基准;船舶动态具备到港计划、待卸船舶、船舶日报等功能;作业计划具备日课计划、昼夜计划、工班任务等功能;水尺作业具备重尺、空尺等功能;作业实绩具备单船作业实绩、生产实绩等功能;作业监控具备码头作业监控图、码头实绩查询等功能。
(2)铁运功能模块设计。铁运管理包括铁路公用基准、国铁到达、列车运行、调车作业、装卸作业、统计查询、铁水作业等功能模块。其中,铁路公用基准维护管理作业区、场别、股道、机车等基准;国铁到达具备接车、车号识别、运单、驼峰解体等功能;列车运行具备出站编组、进站接车、交局销车等功能;调车作业具备铁运计划、调车作业、现车管理等功能;装卸作业具备局车装卸、自备车装卸、实绩查询等功能;统计查询具备车辆历史位置、老牌车等查询以及装卸作业、局停等统计功能;铁水作业提供图形化调度等功能。
(3)汽运功能模块设计。汽运管理包括基础信息、网上委托、年月计划、运输计划、车辆配车、运输实绩等功能模块。其中,基础信息维护管理车队、车辆、车种、装卸点等基准;网上委托具备委托申请、确认等功能;年月计划具备年、月计划等功能;运输计划具备运输资源、计划等功能;车辆配车具备配车等功能;运输实绩具备单车作业、运输结算、外协作业等实绩管理功能。
(4)运输商务功能模块设计。运输商务管理包括收费业务、付费业务、商务公用等功能模块。其中,收费业务具备费率、合同、结算、委托等功能;付费业务具备合同、结算、报支等功能;商务公用具备合同审批、履历查询等功能。
(5)运输成本功能模块设计。运輸商务管理包括公用基准、抛账规则维护、业务数据收集、成本数据抛账等功能模块。其中,公用基准维护管理成本中心、抛账时间、系统规则代码;抛账规则维护具备实绩抛账规则维护功能;业务数据收集具备业务数据收集功能;成本数据抛账具备成本抛账功能。
四、大型钢铁企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及建设经验
1.系统应用效果
按照一贯制管控理念,整合优化运输管理流程体系,建成现代化运输管理系统,集中管控运输资源。上线运行以来,效果初显,主要体现在:
(1)运管系统按照“统一语言、统一规则、统一平台”原则设计开发,定位准确,功能完备,覆盖从原燃料进厂、厂内运输、产成品外发到运输实绩收集、运输成本抛账等物流运输流程,真正实现了运输生产管控信息化。同时,系统高度集成,与制造、PLMS等十余个系统信息共享,工作效率提升显著;另外,还实现与TMIS运单、订单数据交互,提升了铁运进厂接车作业效率,促进局停压降。
(2)运管系统以计划全周期管控为核心,通过建立运输资源计划收池库,统一归集管理来自制造、销售物流管控等系统计划信息,经过对运输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与物流环节的运能平衡,统筹动态管控原燃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运输资源,实现运输需求快速响应。
(3)深入应用移动终端、可视化监控、RFID等物联网技术,通过建立机车驾驶单乘制保障系统、APP等L2配套系统,向铁运、汽运、水运等运输单元现场下达作业计划,具体操作单元通过终端设备接收执行计划、反馈作业实绩,建立生产作业全流程闭环跟踪管控体系,实现机车、汽车和港机实时作业“有迹可查”,促进了运输作业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4)运管系统运行产生的海量生产计划、作业实绩数据资源,为数据仓库建设及数据挖掘分析奠定了信息基础,为企业经营的辅助决策、运输生产的流程优化、智慧制造智慧排程提供了模型来源。
2.系统建设经验
信息化建设是系统性工程,涉及需求分析、基本设计、测试培训、上线切换运行等关键环节。在运管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1)需求分析阶段:结合实际至关重要,根据大型钢铁企业厂内物流中各种运输方式的比重及流程、设备复杂程度,注重差异性开展分析论证,满足功能需求。
(2)基本设计阶段:鉴于系统集群的业务复杂性与系统接口的设计统一性,与制造、采购、营销等部门加强协同协作,针对系统间业务开展流程梳理与职责确认,实现接口清晰,数据顺畅;系统功能、画面的科学合理设计依赖于业务部门的深入积极参与。
(3)测试培训阶段:系统测试按照先单体后组合、先内部后联调的顺序逐步开展、逐渐深入,测试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测试案例的质量,需特别重视特殊极端情况;压力及强度测试必不可少,依赖于业务人员的广泛与深入参与;因系统接口众多,不能因流程相同而放过任何一个接口系统测试,以免遗漏;测试发现问题记录跟踪限时整改,实施闭环管控。系统培训的成效直接影响上线效果,采取“种子选手—业务骨干—操作全员”分级方式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测代培”方式实操性更强,但在实际过程中偏重理论讲解而忽视实操,偏重正常流程培训而对异常情况处理培训不够;同时系统间交流培训不足,导致业务双方彼此系统不了解,针对问题协调解决不畅。
(4)上线切换运行阶段:逐项梳理核对基础数据,确保无误;针对铁运站存车、铁水罐等动态基础数据,因数据量大且具有位置信息一致性、导入时限性等要求,切换方案及应急预案的论证和演练是切换成功的保障。针对系统集群型上线,建立责任到位、联络通畅对接機制,并要按照“厂对厂”、“作业区对作业区”的模式实现“层层对接”,出现问题,各负其责,协同高效。以“天天读”机制及时收集、快速解决系统上线问题;统计分析系统操作数据,编制发布“运行日报”,评价考评操作质量,促进系统运行稳定。
运管系统在取得应用成效和建设经验的同时,在业务适应系统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铁运进厂,因采购供应商在国铁TMIS系统未匹配订单信息或匹配不及时,导致运管系统采取人工方式匹配订单,准确性、时效性不高,影响原燃料进厂效率;针对钢后汽运,生产厂在作业完成后反馈装车实绩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影响运输成本抛账及对外结算。鉴于上述问题,根据“业务服从系统”原则,通过管理制度与系统流程的持续配套结合与改进优化,系统集群的应用效果和运营效益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显现。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