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7-17王兆瑞

新丝路(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土地革命思想政治教育农民

摘 要:一直以来,我们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本文以土地革命时期为视角,以农民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與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剖析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阐述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总结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方法,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土地革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顺利开展工作的生命线。农民作为中国社会的基本力量,是中国革命坚强的动力之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号召广大农民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开展革命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成果,这些经验和成果对现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革命--斗争的新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新型革命道路。虽然,广大农民由于长期被教育拒之门外,不免呈现出一种混沌迷茫的愚昧状态;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容易被教育、动员和组织起来,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取得胜利的必备基石。

1.农民自身的地位与局限性

马克思在评论“法国阶级斗争运动”时曾经指出:“只要农民积极参加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1]中国历来是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众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绝大多数。几千年来,农民受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极其悲惨困苦。对压迫者的憎恶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渴望致使农民成为一个“翻身革命做主人”的意愿最为强烈,最易于思想政治教育并接受革命运动的群体。

这就表明,农民这支庞大的队伍是中国革命不可缺少的主力军。然而他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农民阶级深受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影响,小生产者的自私性、保守性和散漫无组织纪律性严重影响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力量的发挥。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己的雾月十八日》中所说的:“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相互隔离。”马克思将广大的法国农民群众比喻为“是由一些同名数简单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2]其次,农民阶级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农民阶级世世代代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奴役,不可避免地给他们造成了某些病态心理,突出表现为保守、安做‘良民、缺乏同现实社会斗争的反抗性。”[3]再次,农民阶级缺少必要的文化教育,有时甚至对待文化知识有着错误的态度。

2.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虽然农民群体有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他们大多还是有着较为深厚的爱国情怀。关键是要对农民的爱国情怀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股朴素而强大的力量不仅不能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反而会出现误导的情况。因此,我们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具有无可非议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认清封建地主、军阀、官僚的实在本质,增强思想觉悟,提高抗争意识。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地开展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教育,是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和革命形势的需要所进行的教育,有着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一切为阶级服务的特点。这一时期教育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党教育方针的正确方向,同时也为“提高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力,提高广人农民红军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有力的支持。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

1.丰富的民主性

农民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保证他们民主性的发挥是很重要的。这一时期的民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取了民主自由的原则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让农民们自觉自愿地参加相关的教育,并且自觉自愿地去对更多的人进行教育;第二,尊重农民的地位和人格,从不肆意蔑视或嘲笑他们的文化水平,始终坚信农民群众是极其有可塑性的;第三,尽量地去满足他们的正当物质需要和利益诉求,尤其是针对农民群众对土地的渴望,给予很大的鼓励与支持;第四,面对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开展了具有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农民群众不同的天赋和水平因材施教,具体分析对不同层次的对象运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2.深刻的实践性

毛泽东在1937年7月发表的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一文中提到:“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他敏锐地观察到蕴藏在农民阶级内部的革命力量,这都是通过不断地深入调查和实践而得出的。党只有为农民的利益去奋斗,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赢得农民的支持,取得革命的胜利。“对农民进行教育是井网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农民教育工作是克服一切困难,因时因地制宜开展起来的,其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内容紧密结合土地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农民的伟大创举。”[4]

3.鲜活的时代性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研究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当前正确处理“三农”问题也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与农民交友,这不仅要有研究农民问题的理论功底,还要深入农村调查、了解百姓疾苦,形成“在感情上与农民打成一片”的思想,对于现代化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在土地革命这一时期中,由“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而得出的一系列经验都是可以继续传承下去,不仅在当下有用,对未来也是极具借鉴意义的。

三、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

1.注重调查研究,促使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早在土地革命开展之前,毛泽东就曾进行过社会调查,撰写了《永新调查》和《宁冈调查》等文,使土地革命的开展具有了客观依据。尔后他又指出:“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为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5]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加土地革命,必须制定符合农民利益要求的政策,这就要求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发现“满足农民的利益要求”是赢得民心的根本。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农民以种地生产为谋生方式,土地可谓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党要促使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这条方针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土地所有权,这是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的关键。只有注重土地,注重生产劳动的地位,才能让农民群众称为获得教育优先权利的首要对象。只有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才能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存条件,既创造出物质财富,又创造出精神财富,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政治水平的同时,为持续的战争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改造旧教育,促使多种教育形式并存

“无产阶级文化应当说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官僚社会压迫下所创造出来的知识总汇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发展新教育的同时,我们党也十分重视对旧教育的改造。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使之能更好地为阶级斗争、革命战争以及苏维埃事业服务。”[6]我们党通过改造传统的灌输教育,采用“启发式”教育,一步步引导农民参与斗争。大革命失败以后,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农村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以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动组织农民群众的鲜活策略。例如利用农民赶集贸易的习惯,到他们活动的地方进行演讲;运用杂技、相声等表演形式,向农民作生动形象的政治宣传;贴标语、办刊物,各地农会操办农民夜校、认字班;利用农民对教师、医生的敬意去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农村,走进农民家里访问谈心,组织农民召开各种群众讨论大会。

3.培养先进骨干,促使教育榜样化

毛泽东在率领秋收起义胜利后就不断派出干部深入农村,考察、培养先进骨干,吸收先进的新鲜血液入党,又通过他们去感召更多的农民群众。农民天性朴素,一心向好。所以这些先进分子的思想精神、模范行为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的情绪和行动。为了更好地发挥榜样作用,我们要对肩负榜样责任的群体进行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素质。这在无形中将农民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了起来,不断培养出新型农民,使他们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赞叹过的:“每个乡苏维埃都要学习长冈乡的文化教育工作。”就是采用了这一大方针。

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时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是它的全面开展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为推进今天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注释:

[1]李丽华.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P677

[3]戚桂祥.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J].党建史鉴,2010(11)

[4]刘晓丽、肖云岭.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农民教育研究[J].农业考古,2006(6)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P791

[6]刘雅洁.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理论及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2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第二次國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文献选编(1927-1937)[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3]黄宝春.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4]葛沭.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5]仪淑丽.论党在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

王兆瑞(1986—)男,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师。

猜你喜欢

土地革命思想政治教育农民
耕牛和农民
农民
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范式分析
习仲勋与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探析
简析建国前后的农村经济变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