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恽寿平由山水改为主攻没骨花鸟的真正原因
2019-07-17苏国强
苏国强
内容提要:在恽寿平的整个艺术人生中,中年时期可谓是他人生的艺术转型期。他弃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传统山水,转为主攻没骨花鸟。这一问题成为研究恽寿平的热点课题。大部分专家研究重点在为什么要转,而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除了为什么要转之外,还有就是为什么会在中年四十左右时期转型,以及恽寿平在没骨花鸟画艺术中如何处理 “师古”与“师造化”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中年;恽寿平;山水;没骨花鸟
蔡星仪先生在《所谓“舍山水改画花卉”之真实原因》一文中指出:一方面,恽寿平的山水与王翚早期的山水风格太近,而王翚影响力在当时太大,恽寿平寻找新的出路;另一方面,恽寿平因为当时生活所需,所以“舍山水改画花卉”。显然,这些是其中部分原因,但过于简单,没有找出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恽寿平并没有“舍山水改画花卉”,恽寿平一生都在不间断地画山水。这一点蔡星仪先生在文中也指出了。笔者认为是“中年的恽寿平,由山水转为主攻没骨花鸟”。
笔者认为,人到中年的恽寿平由山水改为主攻没骨花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时机成熟
所谓“时机成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四十岁左右的恽寿平,基本完成初步的“师古”山水以及没骨花鸟的早期实验。恽寿平出身书香世家,在其父辈的影响下,从小与书画为伴。特别是在堂叔恽本初的指导下,恽寿平系统学习了董源、巨然、米氏父子、倪瓒、黄公望等大家,很好地掌握了山水画笔墨语言及造型基础。同时,恽寿平与王翚等朋友的频繁雅集与交流,进一步完善了恽寿平对山水画的系统学习与认知。在与王翚的交流与学习过程中,恽寿平进一步解决了山水画本体语言的问题,这对他后来的没骨花鸟画设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随着对传统认知的深入,他对当时“四王”的拟古山水进行了严重质疑。关于“师古”,他在跋文说:“学晞古似晞古,而晞古不必传;学晞古不必似晞古,而晞古乃传也。”另一方面,此时的恽寿平,在没骨花鸟上已经完成没骨花鸟画的初步实验。他由山水改为主攻没骨花鸟这一道路具有可行性。从恽寿平的跋文中我们了解到,他最早“师古”没骨花鸟,是在清顺治十四年(丁酉年,1657)。在《书画鉴影》卷十七恽寿平《牡丹》扇面中,恽寿平题跋云:“丁酉六日,在北郭模徐崇嗣没骨牡丹,南田寿平。”这一年恽寿平二十五周岁。目前,在流传的恽寿平没骨花鸟画作品中,他四十岁之前的没骨花鸟画作品有二十几幅,如康熙五年(丙午年,1666)画的《吉祥杵图》,康熙八年(己酉年,1669)画的《菊花图》《兰荪柏子图》《野草杂英扇页》,康熙九年(庚戌年,1670)画的《杂花莎石图》等。特别是从康熙十年(辛亥年,1671)至康熙十一年(壬子年,1672),即三十九岁、四十岁这两年,他创作了一批关键性的没骨花鸟画作品。
如康熙十年画的《石榴图》(图1)。这幅作品是恽寿平师承宋代没骨花鸟后,经过反复实践,在“师古”与“师造化”的过程中反复体验而创作的。画跋云:“余凡写榴十数本,惟此为得势,揽之磊磊然,流珠欲滴,缃肤赤犀,晶彩陆离,允裘独赏此本,谓与宋人空水相印,一时群推善鉴云。朔后五日寿又题。”从跋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通过描绘石榴这一物象,反复体悟与思考没骨花鸟画中“师古”与“师造化”的关系。更为难得的是,他在这幅作品跋文中提出了“形”与“神韵”的关系。他在画跋中云:“写生家神韵为上,形似次之,然夫其形似则亦不必问其神韵矣。余曾见宋人画一石榴,渲染且数十遍,至无笔可寻,无色可拟,庶几神形俱妙,识之于心已久。暇日在白云精舍,适友人携安榴见饷,硕大丰丽,霜皮剥裂,殊异常品,此正书家所谓壁坼路,一一自然,因以宋人设色法图之。”他此时能提出这样非常精辟的艺术理论,可知他对没骨花鸟画已经有深入的思考。
中年时期的恽寿平徘徊于山水与没骨花鸟画间,虽然他在山水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他的没骨花鸟画似乎格外获得了当时艺术界的认可。
同样,在《石榴图》中,有王翚的一段跋文:“余观徽宗折枝果,染色极似此本,点榴子错落可摘,深得造化之意,更出宋人之上。王翚。”王翚指出此画“深得造化之意”,甚至认为“更出宋人之上”。这样的评价,虽然有朋友之间的吹捧之嫌,但可以看出王翚对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评价之高。
王翚在给恽寿平的另一幅于康熙十一年画的《花卉山水册页》(图2)中题跋云:“牡丹最易近俗,殆难下笔,如近世工徒,涂红抹绿,虽千花万蕊,总一形势,都无神明。惟北宋徐熙父子、赵昌、王友之伦,创意既新,变熊(态)斯备,其赋色极妍,气韵极厚,盖能不守陈规,全师造化,故称传神。观南田此本,妍精没骨,得其变态,真可上追北宋诸贤,不仅凌跨有明陈、陆数子已也。壬子十月既望,剑门王翚书。”王翚认为恽寿平的此幅妍精没骨,可直追北宋诸贤。当然,此幅恽寿平早期作品设色及刻画精细,雖然颜色较为鲜艳,但色彩沉稳,画面气息清雅,形神具备,是恽寿平早期没骨花鸟画作品中难得的精品。这一时期,恽寿平还画了一批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没骨作品,我们从这一批作品基本可以看出恽寿平关于没骨画的思考。
同时,画坛盟主王时敏亲自写信给王翚,希望能邀请恽寿平前往王时敏家中做客。在信中云:“弟(王时敏自谦称)曩时于此曾少研思,然举世率沿于波流,了无创辟之趣。前见正叔所为没骨画图,真别开生面,令人眼目一新。弟与正叔有先世之雅,闻其人脱落世俗,无一点尘埃气,亟思披对,但屡订来游而踪迹杳然。桑榆隙光,能久待耶!吾兄(谓王翚)明春肯相拉偕行,慰我饥渴,寂寞荒斋,得延二妙(谓王翚与恽寿平),若果此缘,一段佳话也。”他在信件中评价恽寿平没骨“真别开生面,令人眼目一新”,“闻其人脱落世俗,无一点尘埃气”。能让王时敏感觉“别开生面”“眼目一新”,这说明了恽寿平作品的创新。
不久之后,在康熙十六年(丁巳年,1677),恽寿平在他的跋文中,又提出了他最为重要的艺术理论:“写生有二途,勾花范叶,细染细开,黄筌神矣。不用笔墨,全以五采染成,谓之没骨,徐崇嗣独称入圣。后世写生家稍能操觚者,悉祖述黄法,大谛以华赡工丽为宗,而徐崇嗣没骨一宗,无闻焉。盖不用勾勒,则染色无所依傍,学者殆难为工,故研精其法者鲜也。挽近以来,先匠名迹,零落罕观,含丹吮粉之徒,率沿于波流,攻其谬习,即黄筌遗法,亦汩于工人晦蚀已久,间尝考之前古,研思秘赜,惟徐崇嗣创制没骨为能,深得造化之意,尽态极妍,不为刻画。写生之有没骨,犹音乐之有钟吕,衣裳之有黼黻,可以铸性灵,参化机,真绘事之渊泉也。因斟酌今古,而定宗于没骨云。恽寿平书于藤华阁下。”(图3)“写生能师古人,则以脱去流俗畦径,自立体势,然必进而师模造化,方能开辟奇境,创发丽思神明于法度,为大雅之宗。”(图4)“体制必师古人,巧变必参造化,赋色象物,妙合自然,曲画其态。庶几可与古人同室而悟游,不为时代所拘束矣。”(图4)在以上跋文中,恽寿平明确了自己的艺术理论与艺术方向,即“写生能师古人,则以脱去流俗畦径,自立体势,然必进而师模造化,方能开辟奇境,创发丽思神明于法度,为大雅之宗”。
面,不仅在艺术实践上初见成效,而且在艺术理论上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理论。所以,恽寿平由山水改为主攻没骨花鸟,具有可行性与必然性。
二、现实生活的客观原因
人到中年的恽寿平,改为主攻没骨花鸟,也有其现实生活的客观原因。恽寿平与父亲恽日初从杭州灵隐寺返回老家常州后,整个家里的经济压力,全部由恽寿平承担,靠恽寿平卖画养家糊口。所以,恽寿平字画销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恽氏家族的经济状况。为了解决家里的经济问题,四十岁左右的恽寿平以卖画养家,频繁活动于杭州、扬州、泰兴、苏州、宜兴等地。所以,市场因素是恽寿平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当时,恽寿平的山水经过早期的系统学习,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也产生了社会影响力,但是“四王”的“拟古”山水占领了当时的大部分市场。王时敏、王鉴是当时的画坛盟主,王翚得其真传,又得到两位先生的力推。所以,王翚既是恽寿平最重要的好友,又是他市场的竞争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恽寿平必须另辟蹊径。而此时恽寿平的没骨花鸟,让当时的人眼前一亮。其风格雅俗共赏,且很快得到了当时专家及藏家的肯定。恽寿平对其绘画题材的转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与好友王翚有关
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记载:“是道让兄独步矣,格妄,耻为天下第二手。”关于这一说法,我们应该分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恽寿平对于王翚这位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的山水上的才华,他是由衷地敬佩。恽寿平在书札中云:“抑石谷之资地,与人殊也。君家右丞师,乃于王朗信之气慧,不可掩也,天也,非人力也。”从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恽寿平对王翚天资评价之高,是“天也,非人力也”。恽寿平在《跋王翚卧游图册》中云:“鸟目山人石谷子为臣扆先生模古十六種,自五代、南北宋以迄元、明,凡诸名贤遗迹,随意规模,如镜写形,如灯取影,毫发不遗,兴旧迹并观,如出一手。”特别是在设色方面,恽寿平在王翚的《仿赵吴兴春山飞瀑布图》题跋中云:“设色得阴阳向背之理,惟吾友石谷子可称擅场,盖损益古法,参之造化,而洞镜精微,三百年来无是也。”恽寿平认为王翚在设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近三百年来无出其右。确实,不管是山水还是没骨花鸟,特别是恽寿平没骨花鸟中“淡逸”的设色方法与理念,受其影响深远。他在王翚画跋中云:“前人用色,有极沉厚者,有极淡逸者。其创制损益,出奇无方,不执定法。大抵秾丽之过,则风神不爽,气韵索然矣。惟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为郁滞,傅染愈新,光晖愈古,乃为极致。石谷于设色法,廿年静悟,始窥秘妙,每为余言如此,因记之。”所以,对王翚这位难得的朋友,恽寿平非常珍惜,也是由衷地敬佩与尊敬。
恽氏与王氏作为艺术上的朋友与知音,互相交流、学习与帮助。但在艺术的自我追求上,相互保持独立,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恽寿平反对“四王”的“拟古”之思想,提出在“师古”的基础上“师造化”,这样才能“开辟奇境,创发丽思神明于法度,为大雅之宗”,最后才能“自立体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所以,恽寿平到中年时期放弃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传统山水,转为主攻没骨花鸟,有其客观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恽寿平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他一生都在平衡“师古”与“师造化”的关系。而由传统山水转为主攻没骨花鸟,这只是他在艺术道路中关于艺术上“平衡”的一次重要选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