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2019-07-17汤丽红
汤丽红
[摘 要]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而且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能有效弥补传统书面评价的不足。通过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三个核心要素,有效开发和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表现性评价;结果;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61-02
传统的书面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而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而且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作与表现能力的客观评价,能更好地实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体化。
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实际情境中设置真正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一般包含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三个核心要素。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围绕流程图中的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三个核心要素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表现性评价。
一、逐级分解,叙写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必须与学习目标相匹配。教师在分析课时或单元目标时,要明确本课时或单元教材内容指向哪一个特定的课程目标。教师应关注哪些学习目标是传统的纸笔测验检测不了的,设计的表现性任务就聚焦于哪些目标、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因此,在依据学情设计表现性任务具体目标时,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因为所有的目标都指向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第二,目标中的行为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具体行为;第三,要明确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即表现程度。同时要考虑:(1)不同领域目标在同一学习阶段的横向衔接,同一领域目标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纵向连贯;(2)目标必须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且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
如教学三年级“年、月、日”后,教师设计“制作年历”的表现性任务,目标叙写如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年历,并在年历上标出有纪念意义的日期,进一步加深对年、月、日的了解,掌握年历的组成要素、一般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体验年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聚焦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并不是单纯让学生玩游戏,也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其目的是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它可能包含学生的活动,而且是有趣的,但是它更涵盖多维度教育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好的表现性任务具有以下特征:操作性强、真实、富有吸引力、能与有关的知识技能建立联系、能对学生进行个别评价、有清楚的指导语。常见的表现性任务形式有开放性任务、实践性活动、模拟性操作、项目性研究等。
1.开放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的情境一般包含特定的背景和一个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应是开放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机会,要求学生搜索、分析和综合信息,重视问题解决、理解、批判性思维、推理和元认知的过程。
如教学四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设计表现性任务:学校想利用两面呈直角的围墙造一间运动器材储藏室(如右图),现聘请你为设计师,设计的方案要符合以下条件:
(1)储藏室的地面必须是长方形,新砌的两面墙的长度之和要小于12米(长与宽均取整米数),储藏室的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2)学校将提供14000元用于为储藏室铺地砖(地砖每平方米40元)以及购买运动器材。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选用哪种方案设计储藏室的面积?这种方案需要花费多少钱买地砖?
(3)在上图中画出你设计的储藏室图纸(其中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米),并简要说明你选用这种设计方案的理由。
2.实践性活动
实践性活动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平台,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经验的活动。它有别于一般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必须对“如何做”“怎样做”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对策”提出解决方案。
如前面提及的“制作年历”的表现性任务就属于实践性活动。任务要求:小组合作(4人一组)制作一份2019年的年历,并用红笔标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写一份活动报告,内容包括选择的工具、制作年历的步骤、组员的分工、活动收获、遇到的问题等。
3.模拟性操作
真实样本的表现性任务是真实性最高的一种表现性任务类型,但真实情境很难获得,所以许多表现性任务都是在模拟情境中完成的。模拟性操作的表现性任务要求学生在模拟情境下,完成与真实作业相同的动作和行为。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模拟性操作的重点是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了四年级“圆的初步认识”后,可设计“如何栓羊”的模拟性操作任务:有一片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草地,要使一只被绳(绳子长度不超过2米)拴着的羊能吃到尽量多的草,系绳的木桩应设在哪个位置?请表示出这只羊能吃到草的范围。请小组合作,在学校操场上画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并选择适当的工具,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活动结束后撰写一份活动报告,内容包括活动的设计、选择的工具、画图形的方法和过程、组员的分工和表现、活动收获、遇到的困难等。
4.项目性研究
通过项目或课题,我们可以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项目性任务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一个好的项目任务将促进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创造性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如针对三年级学生可设计“放眼天下——外出旅游”研究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往返交通费、住宿费、门票费、用餐费以及活动项目中优惠政策的使用等;针对四年级学生可设计“股市有风险”研究项目;针对五年级可设计“包装问题”研究项目。通过项目性研究,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针对目标,开发评分规则
传统纸笔测验通常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评分者可以据此迅速而客观地判断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表现性评价由于其任务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复杂性,且学生表现水平各不相同,往往具有多种答案。为使评价合理、公正、公平,开发评分规则显得尤为重要。评分规则是由教师针对表现性目标开发出的一种描述性评分量表,其目的是分析學生的学习作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一个完整的评分规则一般由表现维度、表现等级和描述符组成。表现维度呈现了这个表现最关键的组成要素,表现等级是指描述表现在质量上从差到好的序列,描述符是各个等级上表现质量的各个具体指标。通过提供对不同等级分数相应特征和表现的描述,使表现性评价等级的标准变得清晰,有利于做出客观的判断。
如上例中“如何栓羊”的表现性任务,可以从过程与方法、结果与解释、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考察,并确定A(优秀)、B(合格)、C(不合格)三个等级。
实践证明,开发和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就是对课程标准不断分解细化、帮助教师弄清教学目标的实质、能评价学生不断靠近标准的进步过程,能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责编 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