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浅析

2019-07-17林俊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学模式

林俊

摘    要: 当前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音乐类审美通识课程广受大学生欢迎,但受限于硬件设施、教学模式和实践参与等因素,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收获不大。本文论述如何开展音乐审美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参与性,引导大学生养成聆听经典音乐名著的习惯,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普通高校    音乐通识课    教学模式

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其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发展其创新精神,促进新时代人才全面发展。音乐通识课程不仅仅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更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美,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

目前在我国非音乐艺术专业院校开设的音乐教学活动,基本以班级集中制的形式授课,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全体学生施教。这种形式的授课优势在于统一进度,按照教师的授课计划和教案循序渐进,若要全盘考虑学生的个性则受限于一些因素。在必然性方面,大学生经过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后在学习上一是具备独立判断和自主选择的能力,二是已基本养成个体逻辑思维习惯,三是成长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时代,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思潮后已基本形成个人偏爱的艺风格术。偶然性方面是普通高校的音乐通识课是诸多专业学生临时组成班级开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以惯有的班级集中制的授课形式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对教师的音乐课程设计、组织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考虑大学生的心智发展程度及高校学习规律,在通识课过程中不宜将大学生视为灌输音乐知识与教授演奏(唱)技能的容器。一味讲述和强调知识内容,容易厌倦且对音乐丧失兴趣。要转变这一局面,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获取知识,教师一要不断加强音乐艺术专业学习和研究相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二要做到与时俱进,以大学生当前的音乐兴趣焦点为抓手,寻找符合其音乐艺术审美情趣的突破口。音乐教育是教师通过音乐,向学生描绘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感性世界,使学生进入与其他学科完全不同的课堂环境[1]。当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后,可以让学生积极在课堂中发表艺术观点,甚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音乐素养进行二次创作,呈现自己擅长的音乐表演。借用我国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提出的理论,即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更多的个人体验,让其有更多发表自由言论和自由创作的机会。

二、激发活力培养协作与探索精神

英国著名影视演员、导演、编剧Charlie Chaplin曾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是惊人的。”通过课堂展示,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后,就会接纳音乐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同时产生主动求知和尝试创新的原动力。此时,教师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内在的探索意识,适时导入音乐的音准、节奏乃至调性调式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学美国民歌《放牛姑娘》时可先导入切分音乐的节奏|2   2   3|5  5   5  3|,|X   X   X|X  X   X  X|,学生领悟这种节奏带来的强弱变化。又如在教學二八节奏型|X  X   X  X|时,联想到简单的英文单词“OK,OK”,便很容易习得这种节奏。此外,为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用笔或手指轻敲课桌完成若干小节的节奏型,以感受节奏的变化。经过若干简单的节奏型训练后,大多数学生会对音乐节奏有浓厚的兴趣,在节奏变化明显的作品中身体会随旋律而舞动。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拍手或晃动自己的胳膊感知节奏和节拍的强弱变化,这些都是大学生结合自身对节奏的理解及个人认知,借助肢体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再如,在赏析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时,学生几乎都会按照旋律打四四拍,甚至部分学生会随音乐晃动,一些学生还会在敲击节奏时远眺以思考,这些都是在经过音乐通识课教学后学生呈现出的一些细节变化。依托大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并经过教师的不断引导,音乐通识课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乃至其他学科的认识。

三、丰富音乐审美教学形式

开设音乐通识课是陶冶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塑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为学习音乐创造氛围轻松的公共课课堂环境,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呈现相关影音课件素材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音频视频素材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否可以使其保持对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音乐审美活动,以个人爱好为出发点在网络中选择高雅的音乐素材带到课堂中供大家品鉴。例如,开展以《改革开放》为时代主题的音乐教学活动时,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以合唱、齐唱、重唱、轮唱等不同形式演绎《春天的故事》《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歌曲。音乐教育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音乐表现更完整,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2]。一方面,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歌曲的美妙,情绪放松,愉悦身心。另一方面,在音乐中感受国家的不断进步繁荣昌盛,继而激励学生实现个人理想和远大抱负。此外,也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跨专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畅谈改革开放对个人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通过理性思考后创作一个音乐片段或者一首短篇诗歌。

以主题形式开展音乐教育既能让大学生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之情,又能让学生感悟音乐二次创作,从中认识自我展望未来。

四、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在开展通识课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已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对音乐探索兴趣的基础上,拓宽教学途径和形式,进一步将其创新思维引入相关活动中。例如,在审美教学单元中可以发挥班级集中学习的空间优势,以创造创新为教学中心。在开展音乐简笔画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用简单线条描绘自己想象的场景。在音乐播放时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角色,根据旋律结合个人审美水平,按要求完成画作。与此同时,教师在第一时间给予点评,尤其是肯定和鼓励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此外,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即兴演奏演唱或让学生奏唱音乐作品,参与学生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充分感受音乐带给心灵的放松和对思维的启发。在这种课堂互动环节中,可以组织班级学生互评互学,以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的模式“寓教于乐”。这种以学生自由发挥探索创新的教学环节,相对于常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音乐审美育人目标的实现。音乐审美是三次创作的过程,即由作词作曲者完成作品的一次创作;表演者根据曲谱演绎出的艺术成果为二次创作;作为音乐艺术的听众和观众是接受者,完成艺术审美是第三次创作。个人思想和意识在音乐审美各环节都包含了审美者的主观诠释,造就了审美存在多变性和非统一性。每个学生体会音乐的视角和思维不同,实现音乐通识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注重赏析音乐艺术的日常训练外,还与大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在这种自由发挥相互交流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对艺术的见解和评价观点,以聚焦与发散的思维训练促进对美的认知,最终提升综合素质。

五、展演音乐艺术创新成果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创新艺术成果展示机会,是音乐通识课的必要环节。优点一是可以检验素质课教学成果,便于教师不断完善总结学习大纲等内容;二是展演环节为学生对音乐的吸收理解和发挥创新思维提供重要途径。在组织结课考核时,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可自行选择一个音乐作品为基础素材,在原作品的基础上根据风格、体裁、表现形式,甚至还可以考虑调性、节奏和声曲式等,融入大家的想象和才能将其二次创作并录成视频。例如,在《春节序曲》中学生分工协作以敲击不同的物体呈现不同音高,并且结合拍掌跺脚等辅助性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又如在《金蛇狂舞》中加入自编自创的说唱词和手指舞,表现形式新颖独特。更有部分音乐理论功底较强的学生重新组合若干乐段并稍加节奏和重音的变化后演绎,呈现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在考核汇报阶段由各组在多媒体上展播创编成果并陈述创新思路,教师及其余小组打分评价,依次完成对各小组的考核。创新能力指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3]。通过集中展示学习成果,重組音乐课程规律与通识课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将对音乐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有利于学生把认知结果用于实践和再创造,最终在音乐的学习和熏陶下深度感受美、创造美。

六、结语

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通识课是我国物质繁荣精神需求扩大的表现,还是高等教育以人为本、以培养新青年全面发展的体现,更是培养大学生心智健全、塑造高尚人格的有效途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如何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有效方式建设音乐通识课已展开广泛讨论,但不能否认课程建设与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在音乐通识课教学中只有顺应发展要求完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堃盈.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浅析[J].黄河之声,2018(19).

[2]罗楠.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上海大学为例[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8.

[3]杨健.论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3).

基金项目:本文是武汉商学院教研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民族音乐审美素质教育》通识课程的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Y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