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影感促写读后感的尝试
2019-07-17沈燕艳
沈燕艳
摘 要:读后感的写作,“感”是重点,可很多学生的读后感存在着一味叙述作品内容、简单抄录作品中的评价性语句、以评代感、泛泛而谈多个主题、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以观影感促写读后感”的教学能激发学生撰写读后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读后感;观影感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阅读文章后所发的感想。读后感的写作,“感”是重点,可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缺乏写读后感的兴趣,其写作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学生会详细叙述作品的内容,而所感却寥寥无几;有的学生只是摘抄作品中的评论性语句,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学生不能跳出原文,只对原文进行评析,写成了评论文章;有的学生写作时没有中心内容,泛泛而谈多个方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没有讲清楚;有的学生写作时不能联系社会生活和个人的亲身经历,缺乏真情实感。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进行了“以观影感促写读后感”的教学尝试。
一、观影激趣,学写观影感
电影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文艺形式。观看电影,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历,能帮助学生拓宽写作题材,提升写作立意。
(一)电影的选择
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电影都可以用于教学。笔者认为,应选一些健康向上同时又能多角度引发讨论的电影,供学生观看。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选择了《疯狂原始人》和《当幸福来敲门》两部电影。前者是一部动漫电影,后者曾获奥斯卡多项奖项。至于观看时间,可以选择在校观看,如用晚自习的时间观看,如果在校时间不允许,可以布置为周末作业。
(二)观影准备
笔者准备了一张观影记录表,要求学生观影时记录。表1为《疯狂原始人》的观影记录表。
这一表格是按读后感写作的一般模式来设计的。读后感的写作一般有“引”“议”“联”“结”四个步骤:引,或引材料的观点,或引材料的内容;议,以材料体现出来的观点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或看法;联,在所给材料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联系现实生活中相似或相反的现象,联系有关的种种问题,突出所阐述的观点;结,从说明材料给人以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个人见解,总结全文。此表的设计对应了其中的前三个步骤:问题1和2,就是让学生记录电影的内容,概括故事内容和印象深刻的画面或情节,完成“引”这个前奏;问题3,让学生结合所记录的画面和情节,探讨影片所体现的主题,并发表议论和看法,也就是“议”;问题4和5,就是让学生选定一个观点,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由此联系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例、现象和问题,相当于读后感写作中的“联”。
(三)观后梳理
观看电影,按要求记录后,观后的梳理、讨论这一步就尤为重要。
1.概括影片内容
平时的语文教学,经常会有概括故事情节这一环节的设置。在读后感写作中,也经常会涉及故事梗概的介绍。对一部长达两小时的电影,学生也应从整体上去把握故事内容,以训练自己的概括能力和对故事整体把握的能力。笔者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按照“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概括。
2.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或情节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这个环节是整个交流过程中最精彩的一部分。有些学生很有表达天赋,在讲述画面、情节的时候,会代入自己的情感,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引领,引领他们再次沉浸到影片中,重温影片中精彩的画面,加深印象。有些学生被影片吸引,有时忘了记录,或是只记录一两点;有些学生看的时候很激动,但看完也就不记得什么了。交流《当幸福来敲门》时,当说到克里斯为了节约时间尽量不喝水、不放下听筒打电话这些情节时,学生们似乎被唤醒了,立马点头赞同:“对对对,我想起来了,他说这样不放听筒可以节约8分钟时间。”“是的是的,还用他同事的表现来作对比呢!”……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学生的记忆被唤醒。所以,交流显得尤为必要。
这个交流环节,其实就是学生加深印象、查漏补缺的环节。而教师在其中就是一个组织者、交流协调者、记录者,负责把学生觉得印象深刻的画面或者情节作一个统计。
3.提炼影片的主题
笔者将学生印象深刻的画面或情节统计后投影出来,让学生去归类:哪些故事情节可以归为一类,它们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学生在交流中确定几个主题。关于《疯狂原始人》,学生归纳了亲情、勇气、理解、守旧与创新、接纳、信念等主题;关于《当幸福来敲门》,学生归纳了亲情、逆境中坚强、抓住机遇、坚持不放弃、挑战、信念、展示自我、追逐梦想等主题。
针对学生写读后感时没有中心内容且泛泛而谈的情况,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择选相关的电影情节。如关于《疯狂原始人》的亲情类主题,学生择选了几个关键情节:
(1)当遇到猛兽追击时,瓜哥(父亲)总是用他强壮的身体把家人怀抱起来,让大家先进山洞,自己总是护着他们最后一个进入。坦克(儿子)总说:“我们能活到今天,全靠我爸爸。”
(2)瓜哥怕冒险,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因冒险而遇到危险。
(3)危机时刻,瓜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先把自己的家人送到安全地带,包括不是家人的盖,而自己却留在了小而危险的山洞。
4.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笔者引导学生:选定一个主题,联想自己生活中类似的或者相反的经历,并详细讲述自己的经历。有学生说:“我觉得我的父亲像《疯狂原始人》里的瓜哥,他总是管着我,不让我干这个,不让我做那个,而我发现自己很像小伊,总是觉得父亲很烦,觉得他很笨,对父亲的态度也像小伊那样不耐烦。”还有学生说:“《当幸福来敲门》里克里斯遭遇了妻子离开,没有收入,被房东赶出家门只得带着孩子睡收容所,甚至公车、厕所等不堪的经历,这让我想到自己近段时间也非常灰暗,没有目标,一点儿也不快乐。”
5.说说影片对自己的启示
读后感书写的第四个模式,即为“结”。由影片内容联系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是学着“跳出”影片。但是写观影感,切忌跳出后无法回归,而应在文末点明影片对自己的启示。所以在讨论交流的最后,笔者会追问学生:这部影片对你的经历有何启示?有学生说:“我一直误解父亲。看了影片后,我发现我没有好好感受父亲的爱。他虽然很啰唆,虽然没有别的父亲那么优秀,但是他是我的父亲,我爱我的父亲。”还有学生说:“和克里斯相比,我的这点小挫折真的不算什么。我要像克里斯那样坚韧乐观地与逆境搏斗,奔跑着追逐自己的梦想。”
(四)书写自己的经历,形成观影感
五个环节的交流完成后,学生动笔写观后感。鉴于学生经常将自己的经历一笔带过,所以笔者特意安排了“书写自己的经历”这个环节:
参照记叙文的模式写出自己的经历。
要求:①要有具体详细的情节;②要有描写;③要有字数要求;④要有影片对自己经历的启示,最好能够照应相关情节。
写下自己的经历后,观影感也就基本完成了。观影感的构成如下:故事梗概+与影片某个主题相关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联系自己的经历+影片对这段经历的启示。
二、以观影感促写读后感
观影感和读后感两者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观影感写作的训练模式完全可以运用到读后感的写作上,只是在运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两者的区别。
(一)组织阅读
写读后感,首先自然是要阅读。笔者规定全班学生在一定期限内阅读同一本书,并在阅读记载表上做好记录。阅读记载表参照观影记录表,表格(表2)如下:
(二)读书交流
引导学生参照观影记录交流的方式,从故事梗概、印象深刻的情节、作品主题、联系自身经历、作品对自己的启示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交流,在交流中丰富故事内容,多角度归纳作品主题,并明确作品对自己的启示。
(三)读后感写作
参照观影感的写法撰写读后感:先以记叙文的要求书写自己的经历,再以“故事梗概+与作品某个主题相关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联系自己的经历+作品对这段经历的启示”的格式形成自己的读后感。
三、实践后的思考
从观影感到读后感的训练,学生的进步是显著的。很多学生以前写读后感,通篇都是故事梗概、作品前言或后记中的评论性文字。经过训练,这样的文章已经不见踪影,学生能试着写出独属于自己的读后“感”。还有些学生以前的读后感确有其自己的感受,但写得比较简单,也存多个主题泛泛而谈的问题,但经过训练,读后感主题集中而又深刻,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其实,电影之于写作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读后感写作。它对写作题材的选择、写作立意的选取、情节的构思、细节的刻画、写作顺序选用等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