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之甚妙,让“思”共振

2019-07-17夏玉娟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考能力高中语文

夏玉娟

摘    要: 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中第二大素养是“思维发展与提升”。集中体现核心素养的高考作文,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高考作文题蕴含着命题者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可以说,思维性是作文题“隐性”的任务,需要考生深入思考和挖掘,唯有如此,才能深刻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写出有较高思维水平的考场作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思考能力    作文教育

本文以2017年、2018年课标Ⅰ、Ⅱ卷四道作文题为例,深入解读高考作文题中蕴含的多种思维角度,一方面纠正人们关于高考题思维能力考查欠缺的论断,另一方面为高考作文备考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考作文题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三个维度

1.联系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高考新材料作文在陈述材料和提出任务要求时,都体现了联系的思维角度。2017年课标Ⅰ卷选择两三个“中国关键词”一题中,材料中的十二个关键词看似各自独立,实则彼此勾连。一方面,它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或文明,或发展,或创新,或开放的中国,另一方面,关键词代表的现象之间存在联系,如空气污染和共享单车,高铁和一带一路,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它们之间或相伴而生,或相互促进,这些联系又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学生的思维水平。2017课标II卷给出六个名句,请考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这一要求隐含了立意构思时考生需构建起这“两三句”的联系,综合立意,同时“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建立起了传统名句与当下的联系。因此,名句间的横向联系、名句和当下的纵向联系,正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2018年课标Ⅰ卷将时代发展的系列大事與世纪宝宝的成长交织穿插,有意构筑彼此依存的关系,在任务要求中更是直接点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可以说,联系性是2018年作文题的基本思维,学生在审题立意时把握住了联系性,即立足于时代与个人的关系,就把握了作文题的核心。2018年课标II卷关于战机防护问题,涉及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整体、主要和次要等各组概念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综观两年课标卷高考作文题,不论是在选取和陈述材料时,还是在提出写作任务要求时,都注重体现联系的思维。

2.发展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下,发展是主旋律,而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更是当代人应有的思维素养。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展现时代发展新格局,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出发点,发展观是作文题的又一大思维基点。2017年课标Ⅰ卷,12个关键词的选取,彰显了新时期中国不断出现的新事物,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即使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食品安全、空气污染,隶属于发展,同时暗含着会在不断发展中得到改善解决的命题用意。因此,把握或显或隐的发展观,正确解读这些关键词,是正确认识当下中国的基础。2017课标II卷的六个名句,名句本身并不必然构成一种发展,但是,将传统名句对接当下时代、当下生活和当下青年,必然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从而让传统名句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不正是对它们的发展和再创造吗?2018年课标Ⅰ卷罗列大事,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当下,再延展到未来2035年,时代发展气息扑面而来,青年发展前景如在目前,发展观更是显露无遗。2018年II卷关于战机防护的角度,打破常规,逆向思考,正是对思维本身需要质疑和打破,需要发展和创新的深层呼唤。因此,综观四道高考作文题,发展观是贯穿材料和任务要求的重要思维角度,这在宏大主题的写作中尤为明显,往往构成历史-当下-未来的动态发展体系,要求考生在回顾评价历史的同时,关注当下,进而展望未来。

3.一分为二的辩证观。所谓辩证思维,即全面看待人或事物,如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2017年课标Ⅰ卷,12个关键词涉及的中国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多个方面,有取得的成就、涌现的新事物,也有存在的问题。写作中一味地唱赞歌,不是上策,一味抨击存在的问题,更是不可取,显示出考生不能客观全面理性地看问题。2018年课标Ⅰ卷“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并举,“际遇和机缘”与“使命和挑战”并列,这正是用辩证眼光看待时代发展——既有大国荣耀又有深沉苦难,辩证看待时代赋予我们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讨论好矛盾双方,能体现考生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2018年II卷关于战机防护同样涉及全面看问题的辩证思想,只关注眼前所见,未及其他,导致判断失误,这是英美军方的错误,其实这样只见一面一点的现象不也大量存在于生活中吗?辩证思维是理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重视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往往在材料表述和任务要求中体现了辩证法的思维倾向,需要引起重视。

二、解读高考作文题的三大思维角度,关系到对命题意图的根本把握,是透过表象直达深度的必由之路,优秀的作文必然较好地把握这三个思维方向。

2018年课标1卷优秀语段示例如下:

此时此刻,我也同你们一样,正值青春满怀的十八岁。我是2000年出生的千千万万的世纪宝宝中的一个,我的成长和中国的成长紧紧相连。十八岁的我的眼中,中国如同那紫色织金云朵里的一条金龙,氤氲着五千年尊傲古老的大气,欲驾云腾飞。中国一路走来,在艰苦与希望中前行,我仍记得汶川大地震的无情,亦铭记北京奥运会时的骄傲;中国在创新与进步中前行,我记得“天宫一号”中的特殊课堂,亦铭记中国迅速发展的中国路、中国网、中国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发展迅速。我们这一代是中国腾飞的见证者,受益者;而你们这一代将是接力者,我们将携手一起,为中国梦的实现共同努力奋斗!

作者的论述集中体现了思维中的联系观、发展观、辩证观三个维度,看到了“我的成长和中国的成长紧紧相连”,看到了“我们这一代”与“你们这一代”的相承相续,体现了联系的思维;看到了中国“在艰苦与希望中前行”,体会到了时代变化中的“无情”与“骄傲”,体现了辩证的思维;看到了中国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的纵向发展,以及一代代人使命的变化,体现了发展的思维。作者对三种思维维度的把握非常精准,展现了较高的思维水平。

2018年课标Ⅱ卷优秀语段摘录如下:

总谓浮云能蔽日,一般人看问题,常在显见处下结论,却不知静水流深,思维常在被忽略的地方闪现光芒。因此,问题的本相需要我们拂去表象的浮云,始见其尊容,方能对症下药。

这段文字从表象和本质的表面联系或者虚假联系出发,运用辩证的思维深入剖析,看到问题的症结,这种对“联系”本身的再思考,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又如2017年Ⅰ卷作文,标题即可看出主要思维角度,如《古老中国,开放新生》《龙之今昔,长城高铁》体现了发展的思维,《中国的世界,世界的中国》体现了联系的思维,《美丽与哀愁并存》体现了辩证的思维。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到的是不同的中国——发展的中国、开放的中国、理性的中国。

以上主要从高考命题和优秀例文角度深入解读三大思维角度,可以看到高考作文非常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它并不会因为宏大主题的命题倾向,降低对思维水平的检验,这就启示我们,作文备考不能只关注宏大主题的套路化、程式化训练,而忽略思维能力的提升训练、个性训练。在当下考场作文立意方向同质化的情况下,思维角度和水平恰恰是突围的关键。那么,如何着手,提高學生考场作文的思维能力呢?

首先,审题时找关键要素,构建要素间的关系。所谓要素,指材料中的人、事、观点等,是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一般有多个。如2017年、2018年四道课标卷作文题,每道题中都有很多要素,或者各个名句代表的人生观,或者关键词代表的中国现象,或者每个时间节点上的中国大事,或者两种认知问题的不同角度,或者前后两代人,或者态度相反的两方……找出或概括出关键要素,思考要素间的关系。首先可以运用“联系”的思维,思考要素间正正相关、正反相关、点面相关、内外相关、主次相关、横向联系、纵向联系,还包括原因与结果、个体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和次要等角度的联系。其次,运用“发展”的思维,审视要素隐性的发展趋势,赋予动态变化的过程。最后运用“辩证”的思维,弥补审题中的单线思维的不足,修补思维中的漏洞,使要素间的关系更立体饱满。

其次,立意构思时应突出展现一两种思维角度,例如,在时评类作文写作中,最常用的是联系观和辩证观;在宏大主题的作文中,最常用的是联系观和发展观,最易出彩的往往是辩证观。对三大思维方式的具体运用也有高下之别,如联系观,时评中能建立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迁移联系,而非局限于一事一论,自然棋高一着;又如辩证观,在宏大主题的表达中,有理性看问题的眼光,而非一赞到底,颇具说服力;又如发展观,能在现象背后看到大时代大背景的变迁,这是见微知著前提下的发展观,尤其可贵。

最后,在作文训练和讲评中可以反复实践这些思维角度,如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则材料分别用联系观、发展观、辩证观写一段话,真正让学生明白思维的不同或变化带来的写作变化,体会到思维的力量和魅力。例如2019年佛山一模的作文题,材料一叙述小岗村村民在改革开放初期,打破常规争夺天空的事迹,材料二引入舒婷的诗歌强调核心句“争夺天空”,训练学生写作时,从联系角度可以看到个体与国家、前代与后代之间的关系,从发展角度可以看到自小岗村之后4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从辩证的角度可以探讨“争夺”一词的深刻内涵,如运用“不是……”“并非……”等解读形式,正确解读“争夺天空”的积极意义。这些不同思维角度从各方面把握了作文题目的深刻内涵,彰显了考生较强的思维能力。

写作,应在表达中氤氲思维花朵的芬芳,彰显民族深厚的内力。我们要带着学生,在写作中享“思维”之妙,品“思维”之趣,得“思维”之力。

参考文献:

[1]郭雅芬.浅析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09):118.

[2]谢薇.高中英语作文反馈:问题表现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9(01):71-76.

[3]杨垚.试论高中英语作文写作的方式方法[J].中国新通信,2019,21(01):192.

猜你喜欢

思考能力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考实践能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