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冰治水的神话传说与审美演变

2019-07-17王春华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青城山恶龙蜀地

王春华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几千年来,都江堰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百姓感念李冰父子的功绩,在都江堰修建二王庙加以纪念,关于李冰治水的神话传说也广为流传。这些神话传说在演变过程中反映了蜀地先民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及其发展变化。

李冰降江神传说

《太平广记》卷291引用唐代卢求《成都记》:“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已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遂吼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弥弥而去。……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绵梓潼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唯西蜀无害。”在李冰降江神传说中,江神是一条蛟,使成都水灾泛滥;而李冰则为龙,庇护西蜀使之风调雨顺。这两个形象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些形象和古时先民的某种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有关。专家曾考证:“夏人和他们的祖先之所以把龙作为人类的图腾动物来崇拜,可能跟夏人祖先所面临的黄河流域的洪水灾难有关。”

在中国神话中龙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是一种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代表着神圣皇权,有统治四海之力,风调雨顺、求雨祈福这类活动通常与龙相联系。因此“冰神为龙”可见他身上寄托着蜀地居民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也显示出他们对于李冰的敬重和热爱。而多数情况下蛟则代表着兴风作浪,泽野千里,通常被称为恶蛟。因此,在这里以蛟来指示江神可见蜀地居民深受水灾之苦,江神是一个作恶的负面形象。人们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赋予其不同情感,委婉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爱憎,留给后人无限想象与思考空间。

李冰显圣传说

据传,宋开宝五年(972年)八月,成都西北大雨倾盆,岷江黑浪滚滚,席卷而下,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也快被冲毁了。永康军(今灌县)知军文宝和百姓都忧心忡忡,正在万分焦虑之时,忽见江中一根木材一样的东西随着波涛漂了下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条大蠎蛇,身子横拦在都江堰上。第2天天刚亮,百姓到都江堰一看,只见一条沙堤巍然屹立江中,那汹涌的洪水驯服地沿南江流入新津江口。再到祭祀李冰的“李公祠”一看,祠内插的彩色旗帜皆湿淋淋的。后来,百姓听说嘉州、眉州(今乐山、眉山)一带,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只有成都安然无恙,才知是李冰显圣,保佑平安。

这个传说中,李冰并没有直接现身,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强大力量存在,他并非处处、人人可见,却一直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保护百姓,庇护一方。马克思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在此传说中,老百姓对暴雨洪水的到来忧心忡忡,这表现了人们对于暴雨洪水为代表的不可控制自然力的恐惧和敬畏,同时这也是人类因无法掌控自己命运而产生的不安全感的体现。此时,李冰显圣保护百姓免于灾难,他是人们为与不可控自然力相对抗而创造出的一个身负超自然力量的神的形象。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他可以做到;自然力原本是无法控制的,但他可以征服自然力。从这里可见,蜀地居民对于治水英雄李冰的敬仰,以及对客观自然的美好期许。

李二郎降恶龙传说

相传古时岷江中恶龙为害,常搅得江水翻腾,蜀地百姓常受洪水困扰。李冰知道此事后,就让他的儿子二郎带领海山七圣去降龙。恶斗之后,七圣和哮天犬战死,恶龙身负重伤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见恶龙踪影,却遇到一位婆婆,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儿子且为捉恶龙来到此地,就对他热情接待。不久,化作人形的恶龙也来到婆婆的家乞求食物充饥。婆婆一眼就看出这是恶龙,就煮了面条给它,面条到了恶龙的肚里却变成了带铁钩的链条,将恶龙从肚子里锁住,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此后,江中再无恶龙兴风作浪,蜀地风调雨顺,成为天府之国。

在这则传说中出现了一个地名——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群峰环绕、林木葱茏,是我国的道教名山。李二郎是在此处遇到了婆婆,这位婆婆后来又在此处惩治了恶龙,这同时也体现出了道教对于中国民间神话传说的渗透和影响。婆婆看穿了恶龙的真面目,并在青城山将其降伏,一方面婆婆居于道教名山,身上带有道教仙风道骨的传奇色彩;另一方面,婆婆帮助李二郎制服了恶龙,帮助了老百姓,使蜀地风调雨顺,这是人们把自己对幸福生活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加在了婆婆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她的身上既有蜀地人们的愿望,同时,也分担了一些原本属于李冰父子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完全寄希望于神到自己融入保护家园的进程,以人自身的力量去与自然力抗争,这是“力的崇尚”向“人的崇尚”的转变。

李冰治水神话体现出蜀地先民想象力的充分發挥,通过以上三则神话传说可以发现,人们在神话传说中寄托了对李冰父子的歌颂、赞扬,充分表达出他们对治水英雄的敬仰和热爱。而由完全寄希望于神到人类自身参与,由崇尚 “力”到崇尚“人”的审美观念的转变,也体现出蜀地先民自身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人本身的重视,这对后世有着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青城山恶龙蜀地
天然图画青城山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
白描画《青城山下摸鱼哥》
勇闯恶龙岛
勇者斗恶龙
宝墩遗址:蜀地城市之源
恶龙传说
传说中的恶龙
地灵人杰 蜀地少年
追寻小平足迹: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地灵人杰蜀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