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数字化转型的变革
2019-07-17毛光烈
毛光烈
医共体的数字化转型是医共体数字化供应方式的一场变革,是靠数字化工程的建设、改造与实施来实现的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定了面对面、全周期(院前、院中、院后医疗服务的全周期)、普惠式、高品质的医疗与健康服务发展与变革的取向。这个取向决定了医共体改革与发展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是始终处于基础、核心与重中之重地位的。
变革任务之一:建成并运作好医共体云平台
要建成医共体云平台并确保高水平的投入运作,这是开发医共体“五统一”数字化服务的关键。创建医共体云平台,首先要建设“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确保安全”的服务平台,使医保对象、医护人员、医管部门、医监单位等各方面人员都可以通过自己实名制的智能手机,“一键通”或“一音通”地享受医共体云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其次是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或数据大脑,为各类对象提供“一次不用跑”的服务。要全面开展电子病历数据、医保对象数据、医护人员数据、医疗健康服务法人数据、慢病管理人员数据、亚健康对象数据、失能老人数据、体检与医疗数据、医护知识图谱数据、科学诊疗规程数据、医疗用药数据、医务评价考核数据、医疗监管数据等大数据的依法采集、清洗归集、使用服务、监督管理等规范工作,提升数据库或数据大脑依法依规依标准的建设、服务与管理的质量,形成“讓大数据能跑路、多跑路,服务对象不跑路”的大数据运作体系。第三是要建立医共体云平台日常运维人员的日常管理与监管制度,强化医共体平台运维人员的职责并做好监督工作,确保用户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平台的正常运行、服务的优质高效。
变革任务之二:建好并用好每个医疗机构内外互联的网络
医共体内不允许有数据孤岛,不允许有上下级医疗机构不相通的网络,不允许存在服务不协同的软件。这是大数据支撑“双向转诊”与“快速反应”的绿色通道并保障其畅通运作的保证。
首先,要全面打通医共体每个医疗机构的内部网络。使每个医疗机构所有的服务业务、所有的服务过程都要在网络上运行。其次,要打通医共体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网络。要建成从牵头县(市、区)人民医院(或中医院)到乡镇街道医院再到村、社区卫生室的信息网络体系,确保双向诊疗绿色通道、远程协作诊断、快速反应体系与服务的畅通。第三,要彻底改造已有的、互不协同的服务与管理软件。要实现医共体内各种大数据的服务与管理的有机集成、互相支持并运作协同。第四,要开发利用好村与社区及养老机构的医护物联网、管护与服务对象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监管的互联网,丰富完善各种在线的大数据服务与大数据管理。第五,要因地制宜使用好边缘计算、泛在计算、分布式集中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优化医共体内各类网络之间的任务分工、降低大数据服务的时延、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变革任务之三:开发“又好又多款式”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服务
医共体的大数据转型包括大数据服务、大数据管理、大数据评价考核、大数据监管等方面内容,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开发好以下“七大方面”的大数据服务:
一是开发并用好“为医疗与健康服务对象”提供的大数据服务。一般常见的内容服务包括居家物联应急呼叫服务、就诊问询挂号服务、体检结果报告服务、医健费用开支查询服务、就诊用药手机支付服务等。还要开发并用好为特殊对象提供的服务,包括孕妇儿保健服务、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失能老人医疗照护服务、养老机构与基地的定向服务等。
二是要开发并用好“为医护人员个人”提供的各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服务。内容包括医疗健康档案数据调用查询、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生化检查与医疗影像检查的数据分析研判服务、基因检测与疾病筛查服务,医疗知识图谱、用药禁忌、科学诊疗规程等查询服务。
三是要开发并用好“为医护人员与医护对象之间的合作”提供的大数据服务。内容包括患病对象在诊疗过程中的“社区医护人员、患者及亲属、县乡镇医院责任医师、家庭或私人医生”之间的“微信群模式”的合作服务或“手机APP亲情网”模式的合作服务。
四是要开发并用好“为不同医护机构、不同层级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提供的大数据服务。内容包括“双向诊疗”绿色通道、远程在线协同诊疗、医疗快速反应服务等各种服务。
五是要开发并用好“为区域卫生防疫在线报告、流行病初发大数据分析、防疫应对举措决策、精准防疫实施等方面”提供的大数据服务。
六是要开发并用好“对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提供的大数据服务。这是为医共体运作体制与机制创新而提供的大数据服务。内容包括对于签约医生履约工作情况统计,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数量、质量、绩效、医德医风及投诉的综合考核评价等服务。
七是要开发并用好“为针对医护人员、医疗机构等加强不同类型的监督”提供的大数据服务。内容包括对医护人员依法执业工作的监督;不滥用抗菌素药物的监督;不过度重复检查诊疗的监督;不收受贿赂推销药品耗材的监督;不违规骗取医保经费的监督;不违反职业道德与医规侵犯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监督;还包括通过大数据加强对各种监督工作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监督,包括对其不作为、乱作为等滥用权力行为的监督。
医共体数字化转型的工程实施
医共体的数字化转型是医共体数字化供应方式的一场变革,是靠数字化工程的建设、改造与实施来实现的。医共体的数字化工程的建设、改造与实施,不同于过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亦不同过去医疗过程中的部分自动化。它具有自身特定的内在要求:
承担单位要具有医共体数字化的全面整体设计能力。与过去碎片化的信息化、部分环节的自动化或单个医疗机构(单个医院)的信息化不同,它要求承担单位具有顶级的、对整个医共体全面数字化跨界融合工程的整体设计能力、预算编制能力、方案优化比选能力。最根本的要求有三条:一是要知晓医疗、健康服务的知识,知晓医疗机构与医共体管理知识,知晓医共体改革与运作的机制,还要知晓医共体全面数字化的知识,有医健服务与数字化“跨界融合”的人才团队。“跨界融合”的人才团队是其必备的条件。二是要有“数字化工程与管理”的实践经验。三是要有对整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经济性的比选与优化的能力。
承担单位要具有“系统解决问题的工程总包”或“牵头总包”的能力。数字化医共体建设的成败检验只有一個标准,就是“系统解决问题”。因为只有系统解决问题,才能打通数据,不让医共体内留有数据孤岛;只有系统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数字化工程的改造、破除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网络不能联通的难题;只有系统解决问题,才能改造过去遗留在医共体内的不适配不协同的服务软件。所以,医共体数字化工程宜采用“整体总承包、交钥匙、全面承担责任”的模式,并通过“签订合同落实责任、过程考核、依约履责、违约中止”的方式来实施。
要有医共体大数据服务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持续开发的能力。医共体大数据服务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的持续开发,关系到医护与健康的大数据服务产品升级、大数据服务品种的增加、大数据服务产品的协同优化,是一项需下力气抓好的工作。首先,要成立专门的医健大数据服务产品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服务产品的研发机构,有专业的团队来进行。要坚持问题导向,选准医疗与健康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产品的开发选项,不断吸收各项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各类应用服务产品的更新开发、创新开发与引领开发。其次,要以医共体平台、医共体数据大脑等为依托,建设开放创新的平台,抓好人工智能AI2.0应用的开发与合作开发。要把有志于参与AI2.0开发的医护人员、关键技术研发人员、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人员都发动起来,动员他们加强合作开发,不断开发出更好更多款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产品。第三,要有鼓励开发数字化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服务产品的政策举措。包括实施鼓励研发创新政策,鼓励医共体平台多采购多应用优质服务产品的政策,鼓励以新版优质的服务产品更换落后版服务产品的政策。
积极探索医共体云平台及智联体运维的服务外包、商业模式创新。要致力于培育医共体数字化的大集团大企业。目的是以减轻县(市、区)医共体数字化转型一次性投资的压力,发挥医共体数字化复制“边际成本趋减”的效应,培植在各县(市、区)之间可移植、可复制的医共体“数字化智联体”模式,加快“医共体数字化工程总包与运维总包”的大企业成长,创建滨江等医疗与健康的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促进我省医疗健康产业的加快发展。
(作者系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人工智能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本文原载于“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官微,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