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加码中国化纤工业

2019-07-17崔书健

纺织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化纤纤维素纤维

文/本刊记者 崔书健

纺织化纤领域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进步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上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化纤工业该如何把握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该如何顺应大趋势,实现行业上下游联动融合?该如何保持人才、企业、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而突破化纤工业的发展瓶颈?

一场以“科技驱动、融合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化纤科技大会(泉州2019)于6月21日-22日在福建泉州召开。本届大会由“先进复合材料及轻量化材料应用高层论坛”“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主论坛”及诸多平行论坛组成。来自中国工程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嘉宾以及来自纺织化纤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骨干、企业代表及业界同仁共5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中国化纤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及分会承办。

如何支撑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以“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化纤工业”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行业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背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创新、智能制造、塑料微粒及解决方案、材料科技与绿色发展、人才与研发等和嘉宾进行现场交流。

“化纤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可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同时需不断提高生存和竞争能力,以避免被市场淘汰。要把两者兼顾好是对我们智慧的考验,适者才能生存。”端小平从行业可持续发展谈起,指出纺织化纤领域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进步。结合化学纤维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端小平谈到了当今全球关注的新焦点:海洋垃圾——塑料微粒。国际第三方研究机构认为,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大多来自于纺织品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合成纤维的可持续发展。在端小平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在生物来源、循环再利用、生物降解、绿色制造4个方面下功夫。

在研发和人才方面,端小平呼吁:企业要对人才、对研发给予更多的重视。“产品是可以复制的,但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产品研发体系和模式是很难复制的。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创新研发中心,但不少企业只给研发部门制定短期研发目标是不可取的,研发不能急功近利,同时企业要注重储备人才并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免被新技术、新进入者颠覆。”端小平表示。

从源头加快行业脚步

科技创新是引领化纤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第一生产力。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往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奖成立之初即聚焦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原创技术发展,鼓励行业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从而推动行业进步。奖励那些在全国化纤行业基础研究、管理创新、成果推广中做出突出成就的人。

2019年中国化纤科技大会现场。

会上对2019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恒逸基金”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其中不乏包含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纤维材料的应用研究、企业管理等诸多行业热点。同时部分获奖者也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打造智能装备

“我国化纤行业正处于机器换人、自动化装备升级并逐步引入人工智能阶段。但在智能制造推进过程中,存在数字化程度不足,智能化建设缺乏数据基础,缺乏对原料配比、工艺、设备与产品性能等参数的数据收集分析及反馈等问题。”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郝矿荣从纤维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入手,通过构建分布式控制系统、非接触检测系统以及机理模型等多源异构的多模态高维数据流的大数据云平台,实现纤维生产过程的深度感知学习,建立闭环反馈,为开发满足纤维材料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测、故障预警等各环节的智能化要求奠定了基础。

纤维基材料具有优异的灵活性、可编织性、形状结构可控性等众多优点,为柔性驱动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智能化应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王栋利用天然吸湿性材料自身对水以及湿气快速的感知,制得具有灵敏湿气响应性能的一维扭转纤维基驱动器和二维纳米纤维膜基驱动器,后者因纳米纤维堆叠形成的三维多孔结构具有优异的透气、透湿性,使其具有快速的湿气响应性以及大尺度弯曲变形性。此外,通过对驱动纤维基元的设计组装,制备的水力发电机、智能起重机以及智能呼吸织物,在未来的智能电子控制器以及智能服装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推陈出新

在纤维素制浆新技术及TBAH系新溶剂纺丝的报告中,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祚万介绍了一种新的纤维素浆制备方法和一种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纺丝工程化研究,提出了基于氢键竞争和屏蔽的纤维素溶解机理,研发出了以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和水为主要成分的常温高效纤维素新溶剂体系,建立了新溶剂体系中纤维素特征黏度与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纤维素在常温和大气环境下的快速和可控溶解。在此基础上,报告系统研究了棉浆、木浆、竹浆以及秸秆浆等多种植物纤维素在新溶剂中的溶解控制和纺丝工程化关键技术等。

工业化的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绝大多数是以苯为原料,主要包含环己酮制备、环己酮肟制备、贝克曼重排等主要工艺过程。巴陵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先华通过对几种主要的生产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并以环己酮肟气相贝克曼重排技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技术为例,介绍了己内酰胺生产新技术,对比了新技术与传统生产技术在能耗物耗、三废排放及工业化转化等情况。“随着纺织、汽车、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己内酰胺需求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因此,加快推进己内酰胺生产新技术的应用,推进己内酰胺—聚酰胺一体化发展,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将是己内酰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李先华说道。

多项发布提升行业影响力

除了精彩的项目演说,第二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的颁发、《绿色纤维认证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发布环节以及2018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的排名发布也为大会增添了许多亮点。

端小平

吕刚

贺燕丽

郝矿荣

王栋

周祚万

李先华

三联华鼎卓越基金获颁

当前,正是我国从化纤大国向化纤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旨在激励技术创新,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行业氛围,其中设置“杰出工程师奖”“优秀工程师奖”“杰出技术工人奖”和“优秀技术工人奖”,用于表彰和奖励在全国化纤工业生产建设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生产工人。

经审定,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张海鸥等10人获得杰出工程师奖,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朱进梅等19人获得优秀工程师奖。北京中纺优丝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王又五等10人获得杰出技术工人奖;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王浪、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王志强等16人获得优秀技术工人奖。他们凭借自身卓越的领导力、实践力和工匠精神为企业和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为行业的蜕变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绿色纤维认证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行业企业的必然选择。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发布《绿色纤维认证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并举行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企业证书授予仪式,明确了绿色纤维认证未来3年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对GF认证的宣传推广力度,使约100家以上化纤企业达到GF认证的要求并通过认证。目前,通过GF认证的化纤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工艺、技术和品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品种日益丰富,认证的方式和规则也更加科学规范,使绿色制造和环境保护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通过引导化学纤维行业下游的纺织企业参与其中,使GF认证在纺织产业链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消费者的认知度也有较大提高。

贺燕丽表示,未来3年,化纤协会将从七个主要方面推进绿色纤维认证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核准程序;二是规范化纤企业绿色纤维认证下游企业的推广程序;三是进一步加大绿色纤维标志的宣传推广力度;四是建立和完善绿色纤维标志产品的评价体系;五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六是推动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与政府、金融界绿色发展专项相融合;七是按年度发布绿色纤维标志年度报告和绿色纤维标志产品手册。

会议还为今年上半年取得中纺标绿色纤维认证证书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色纤维标志产品证书的6家企业举行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企业授牌仪式,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位列其中。

化纤行业产量排名发布

2018年化纤行业产量排名分为化学纤维综合排名以及15个细分产品排名,涵盖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短纤、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涤纶民用长丝、涤纶POY、涤纶FDY、切片纺涤纶民用长丝、涤纶工业丝、涤纶短纤、再生涤纶长丝、再生涤纶短纤、锦纶民用长丝、锦纶工业丝、氨纶、丙纶、维纶。

在本次产量排名中,排在前十位的企业分别为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圣化纤有限公司、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赛得利集团、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此外,在2018年中国再生纤维素纤维短纤及长丝两项细分产品的产量排名中,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均名列前茅。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煤制乙二醇产品聚酯行业应用研讨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年会以及前沿制造技术与聚酯产业链创新发展科技论坛、绿色制造与生物基化学纤维科技发展论坛、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高性能纤维与先进技术纺织品发展论坛、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最新技术及应用对接论坛、煤制乙二醇聚酯行业交流论坛、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行业规范赊销总结会等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化纤纤维素纤维
仪征化纤: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开路先锋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苎麻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及Cd含量快速测定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