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7-17陈丽文罗思妮陈明宇
陈丽文,罗思妮,陈明宇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80)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摄入过多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吸烟等。WHO指出预防冠心病的最好措施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能够预防心血管病的疫苗[1]。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能够减少药物使用量、增加疗效,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胆固醇、血压及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冠心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同时予以行为护理干预,能够转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其健康行为,是当今护理的新课题。本研究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心血管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出现胸闷、气促、心前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均经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排除智力障碍者。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4~75岁,平均(60.1±5.8)岁。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60.2±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同组护理人员,均行用药监督,给予患者治疗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病房整洁[2]。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1)行为干预:为消除危险因素,实现对患者不良行为干预,嘱患者饮食清淡且以低脂为主,告知患者忌烟忌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并监督患者实施饮食控制计划,制定超重患者的运动计划。(2)饮食护理:给予患者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饮食上忌食油腻、辛辣。保证每日饮水1 500 mL以上,多食用葡萄、橙子、牛奶、鸡蛋等食物,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做到三餐规律[3]。(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日常多与患者交谈,多鼓励及关心患者,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多陪伴性格内向的患者,当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开导;病房中配备报纸、电视、书籍等,鼓励家属与患者多交流,消除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4)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对患者行冠心病健康知识宣教,讲解烟酒对病情的影响及危害等相关危险因素,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4]。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按余一知等[5]的报道进行SDS评分,包括20个项目,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按苏严琳等[6]的报道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包含症状、体力活动、社会限制、情绪控制共4个方面21个问题,生活质量越好则得分越低、功能损害程度更轻。
1.4 统计学处理
经Epidata进行数据处理,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标准取α=0.05。
2 结 果
2.1 SDS评分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评分分别为(43.5±4.2)分、(62.5±4.6)分,观察组的SDS评分优于对照组(t=18.30,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力活动、社会限制、情绪控制等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组别症状体力活动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观察组 护理前11.65±1.6120.52±2.4211.52±1.4214.42±1.60 护理后7.20±1.52∗#13.62±1.41∗#6.63±1.51∗#8.62±1.92∗#对照组 护理前12.36±1.4321.10±2.5211.74±1.5115.12±1.22 护理后10.14±1.24∗18.06±1.90∗10.34±1.25∗13.54±1.61∗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36)、16.7%(6/3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5),见表2。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4%(34/36)、72.2%(26/3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00,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冠心病患者因心肌缺血导致胸痛、气促、心悸、乏力等,患者易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加上住院治疗、症状反复,易造成身体健康及社会功能状态下降。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可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健康的行为方式,同时树立健康意识,提升生活质量。心理紧张情况下,可促进血栓形成、脂肪及糖代谢紊乱、血脂上升、血液凝固增加,易发生冠心病。此外冠心病作为负性生活事件,会引起患者复杂的心理反应,严重情况下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均极为不利,所以需培养患者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实施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行为护理干预包括饮食、用药、生活习惯及心理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从多方面对患者开展细致化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7]。本研究显示,行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显示75%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能与对治疗失去信心、治疗周期时间长等有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产生不利影响。行为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避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显示经专业化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行为护理更注重于选择人性化的方式,把握患者心理感受,提升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不仅如此,患者积极参与社交、娱乐及社会活动,有利于心脏功能恢复,同时增加生活乐趣,获得良好预后。
综上述,冠心病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降低SD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