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攻击行为的强制性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的调查研究
2019-07-17郝军锋王美
郝军锋,王美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 广州 510430)
精神患者的攻击行为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的后果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近年来,因其严重危害性及逐年增多趋势,对该类人群的强制治疗和社区管控日益受到重视。同时许多学者开展了对患者攻击行为的一系列研究,包括心理、生物、社会等相关因素的探讨,以及评定、预测工具的制作和应用等,但是目前该类人群的临床特征研究及报道主要集中在精神分裂症[1-5],疾病谱较窄,对涉及攻击行为的所有精神病患者的相关调查研究鲜有报道。本次调查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具有攻击行为并肇事肇祸的强性制治疗精神病患者及无攻击行为的普通住院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入院治疗的具有攻击行为并肇事肇祸、需要强制性入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等数量无攻击行为的普通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脑、肺、肝、肾等躯体疾病。本次研究共选取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
攻击行为的判定按照目前比较公认的由Baron 于1977年提出的定义及标准:攻击行为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有以下四个特征:①攻击是一种行为,而非情绪 、需要或动机;②是有意的伤害行为;③仅限于对生物体的伤害,而对非生物体的伤害仅是一种发泄行为;④被伤害者不愿意接受。攻击的极端形式称为暴力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暴力有时与危险行为等术语相等同,精神卫生法把自杀或自伤行为及企图也纳入其中[6]。
1.2 方法
1.2.1研究工具 采用自制基础问卷收集一般资料,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我院自制风险评估表等对两组进行病情及风险评估并比较分析。
1.2.1.1自制基础问卷 主要包括项目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诊断、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婚姻状况、吸烟状况、家族史;既往攻击行为史、既往治疗情况等。
1.2.1.2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PANSS)[7]该量表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主要适用于成年人,评定的时间范围通常为入院前一周内,需时约30~50 min。采用7级评分:1-无;2-很轻;3-轻度;4-中度;5-偏重;6-重度;7-极重度。
1.2.1.3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8]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 (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 MOAS)用于评估患者入院前1周内的攻击行为,由4 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语言攻击、物体攻击、自身攻击、对他人攻击4个方面,每项0-4共5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示该类攻击行为越强;总分为各分量表加权分之和,每项加权系数分别为1-4,总分越高表示总体攻击性越强。
1.2.1.4我院自制风险评估表 该评估表主要包括冲动行为风险、自杀风险、出走风险、健康风险等四项。本次研究主要选用冲动行为风险、自杀风险等两项。该量表由取得精神卫生专业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进行评定。
1.2.2评定方法 患者入院后征得家属或患者知情同意;由取得精神卫生专业执业资格的临床医生负责量表评分,评分前对临床医生进行相关量表的培训,并做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5)。
1.2.3统计学处理 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诊断、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婚姻状况、吸烟情况、精神疾病家族史、既往攻击行为史、既往治疗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在PANSS方面的比较
两组在阳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及总分、攻击性症状群等四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阴性量表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人口学方面的比较
表2 两组在PANSS方面的比较
2.3 两组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方面的比较
两组在言语攻击、财物攻击、身体攻击及总加权分等四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身攻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险方面的比较
注:aP<0.05
2.4 我院自制风险评估表的比较
两组在冲动行为风险、自杀风险等两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在住院风险评估方面的比较
3 讨 论
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或者是由于受到因病情影响而产生妄想、幻觉、易激惹等异常精神心理的影响,或者是为了防卫,或者根本没有目的、只是一种突然产生的冲动攻击他人的行为[9-13]。该类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尤其是患者在精神症状支下的肇事行为更为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这已受到精神医学界和法律界的关注。目前对该类人群的研究及报道主要集中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的共识包括: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比例较高,受教育程度较低,初发年龄较早,精神病家族史阳性率较高,既往多有攻击行为史等。但是疾病谱较窄,覆盖面不够,对涉及攻击行为的所有精神病患者的相关调查研究鲜有报道,故进行此次调查研究。
本研究结果发现:(1)一般资料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男性[14]、无业、低文化程度[14]、精神分裂症患者[15-16]、存在吸烟行为[17-18]、阳性精神病家族史、存在攻击行为史[19-21]等比例偏高,并且年轻患者多见[22]、既往治疗不规律[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相关研究结果类似。原因可能是青壮年本身是攻击性较高的年龄阶段,此年龄段的患者体力相对较强壮,其危害性及破坏性较强;患者的文化及社会教育的缺失使他们心理发展停滞在准社会或更其下的水平;无正当职业、不在婚姻状态、烟草等成瘾物质的使用使得该类人群缺乏相应的心理关爱及约束或游走在社会边缘;阳性精神病家族史提供的家庭及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精神疾病的影响等综合作用,导致该类人群更倾向于出现攻击行为。
(2)研究组在PANSS阳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及总分、攻击性症状群等四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21,24]。外显攻击行为量表方面研究组在在言语攻击、财产的攻击、身体攻击及总加权分等四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的类似研究结果相似[25-26]。我院住院风险评估量表显示研究组患者冲动行为风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AS评估结果一致。提示患者的精神症状尤其是阳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与攻击行为有明显的相关性,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至少部分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完全的治疗[27]。
(3)本研究结果显示,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自身攻击评分与我院自制险评估量表中自杀风险评估结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为:(1)样本量偏少;(2)我院自制的住院风险评估量表信度及效度没有经过检验,准确性有待提高和进一步检验。
综上,具有攻击行为并肇事肇祸需要强制性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在该类人群的临床治疗及管理等方面需要加以关注。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相对偏少。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还需继续实践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