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0岁高龄的“OK”

2019-07-17杨培成

英语学习(上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里德手势含义

∷杨培成

词语“OK”今年已经180岁了。在这180年里,“OK”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目前它已成为人们用语中的“常客”和风靡全球的文化符号。可以说,“OK”是世界上使用频率最高和使用范围最广的一个英语词语,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发明出来的最奇特和最有趣的一种表达方式。

关于“OK”的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据美国著名学者艾伦·里德在20世纪60年代的考证,“OK”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1839年3月23日出版的《波士顿早报》第二版的一段长话的中间。他猜测,这很可能是该报的编辑查尔斯·格林把“all correct”(完全正确)故意误拼成滑稽形式“ollkorrect”并缩写成“OK”的缘故。这一重要发现获得了美国著名诗人及文学评论家埃兹拉·庞德的称赞,并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公众的接受。里德也因此当选为美国符号学会会长和法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并被人们戏称为“Mr. OK”。

里德还发现,1840年3月11日,由坦慕尼协会主办的《纽约纪元》杂志登出广告,宣布成立一个名为“OK”的俱乐部。该俱乐部的成员都是美国第八任总统马丁·范布伦的追随者;他们为了支持范布伦竞选连任,便以他老家的地名“Old Kinderhook”的缩写“OK”作为自己俱乐部的名字,其用意是为了使范布伦叫得响,并借此为他作广告式宣传。“OK”不久便在美国广为流传,后来还成了范布伦的绰号,一语双关。当选民询问OK这人怎么样时,范布伦的追随者们都答道:“OK is f ine.”(OK很好。)如此这般,随着时间的流逝,OK便渐渐失却其原意,而变成“好”这个新的意思。

此后,“OK”这个词语日渐深入到英语人士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在电报或家书中用它表示平安、健康等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OK”渗透到许多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推广的国家的日常用语中,而且含义不断扩大。除了表示褒义外,“OK”还可作为中性词“那么”用于话语的开头,例如《OK:美国最伟大词语不可思议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美国著名学者艾伦·梅特卡夫就表示,1969年美国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OK. Engine stop.”(那么,发动机停止。)

如今,“OK”已成为一个国际通用词语;不懂英语的人一般都知道它的含义(表示“好、对、行、不错、可以、同意、批准、正确、平安、健康等”之意)。而使用六种语言的联合国每天都在使用“OK”,译员们不必将它翻译成外交官的母语,因为每个人都懂得它的意思。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皮特·康纳所言:“这是一个不用翻译的词语。”顺带提一件趣事:2015年春节期间,笔者曾在上海的凌浦菜市场买大龙虾时和小贩讨价还价,没想到他突然冒出一句:“OK,卖给你。”我于是说道:“你真OK!”

改革开放以来,“OK”在中国十分流行,成了时尚用语。但由于用得太滥,也存在不少误用现象,甚至还出现了超出汉语规范的乱用。对此,著名学者周海中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OK”》一文中就认为,这种乱用“OK”的现象应引起语言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他建议,中文报刊图书中,最好将“OK”的含义用汉字书写;如果喜欢使用“OK”以显洋气,应持慎重态度,做到正确、规范,以免出洋相。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人们常用拇指与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的手势来表示“OK”的意思。但并不是在所有国家这个手势都代表“OK”的意思,例如在日本、缅甸和韩国,这个手势就表示金钱;在巴西、希腊和意大利的部分地区,这个手势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手势。

A recently published study from researchers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suggests the collective global attention span is narrowing due to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at is presented to the public. This study shows people now have more things to focus on—but often focus on things for short periods of time.

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摄入。我们关注的新鲜事物似乎越来越多,但其中能够引起我们长期兴趣的又有多少呢?针对这一点,不久前的一项研究得出了结论:人们的注意力时长(attention span)在信息时代大大缩短了。研究者采集并分析了大量数据,包括几十年来的电影票房、书籍销量和各大社交平台及新闻网站的热点,结果发现近几年大量的热点话题都会在发布后迅速捕获广大民众的注意力,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人们遗忘。例如在2013年,推特(Twitter)上全球焦点话题的热度平均能够持续17.5小时,而到了2016年,这一数值则降低为11.9小时。这一趋势意味着人们越来越追求“新鲜”和“热度”,却忽略了热点的深度和后续发展。长此以往,信息的质量便会不断下降,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也会更加零碎和肤浅。

猜你喜欢

里德手势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挑战!神秘手势
V字手势的由来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胜利的手势
“港乐”第三只“指环”《齐格弗里德》再攀高峰
收藏球鞋的当铺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
“野兔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