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元青白瓷堆塑瓶人物塑像研究

2019-07-17赵兰涛毛青

陶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青白龙虎宋元

赵兰涛 毛青

(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市, 333403)

1 堆塑瓶名称的流变及其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概况

1.1 堆塑瓶的名称流变

堆塑瓶源于东汉时期“五联罐”,也作“谷仓罐”、“魂瓶”等不同名称。堆塑瓶是我国南方古墓中常见的明器,由于历来外观变化较多,所以名称繁杂,它与我国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有关①。魏晋时期越窑兴盛,厚葬之风流行,因此大量青瓷堆塑瓶也随之产出。早期出土的堆塑瓶中有五谷②装于其中,所以也称“谷仓罐”(图1)。此类谷仓罐形体饱满,极尽繁复得表现了墓主人生前或来世向往中的生活状态,颈部为亭台仙阁、仙人灵兽、人物家畜等装饰,具有为死者祈福灵魂、引领升天的作用。罐上的建筑堆塑物精致,人物和动物形象生动,制作精巧,神态微妙。宋元时期,堆塑瓶上的盖顶处常见有站立姿态的鸟或龙虎为装饰,因此,也被称为“立鸟瓶”或“龙虎瓶”。此外还有“皈依瓶”之说,因“皈依”二字在《辞海》中解释为“佛教名词,一作‘归依’,信仰佛教者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故亦称三‘皈依’。根据佛教文化“皈依”意为灵魂升天,也有认为是亡灵的归依。可见,从“堆塑瓶”丰富的名称由来和演变过程来看,它是一件集使用功能、艺术表现力和承载多种文化内涵为一体的瓷塑器物。

1.2 宋元时期堆塑瓶的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之后,青白瓷堆塑瓶在宋元时期取得了发展高峰,并形成独特风貌。宋元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受异族入侵与统治,政治中心开始南移,也使南方商品经济贸易日趋频繁,同时,战乱的出现也使得北方熟练窑工向南迁移,在南北制瓷技术的融合之下,南方的窑口逐渐增多,瓷业发展开始走向兴盛。

民族矛盾与战乱,社会苦难不堪,流离颠沛和死亡使得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寄托于来世,引领墓主人灵魂升天成为堆塑瓶(魂瓶)的重要功能,该时期糅合了佛教与道教的宗教文化在南方地区流行,因此,宋元时期青白瓷堆塑瓶大多来自于江西景德镇窑、南丰窑及金溪里窑等南方窑口。

图1 西晋.青釉堆塑谷仓罐 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2 宋.影青釉堆塑瓶

图3 唐.龙耳瓶

图4 元.青白釉堆塑人物魂瓶 中国陶瓷博物

图5 宋.大皈瓶 抚州市博物馆藏

图6 宋.大皈瓶人物局部图,抚州市博物馆藏

图7 宋.陶俑 抚州市博物馆藏

宋元早期青白釉堆塑瓶(图2)与隋唐的龙耳瓶(图3)相似,两者器身均有两耳,且都有龙作为装饰。但堆塑瓶耳部位置下移,颈部加高,龙不再作为把手,而是缠绕在瓶颈部,据此推断其造型应为龙耳瓶的继承。此类瓶装饰简单,一般塑龙或虎,缠绕于颈;而后期青白釉堆塑瓶中较为常见的特征为:瓶身修长挺拔,釉色饱满,瓶颈细长,瓶颈接近三分之二处皆为瓷塑装饰,十分繁复,有日月云纹、人物立像俑、仰俯俑、生肖人俑、四灵、道教仙人、龙虎神兽及莲瓣等不同堆塑造像,瓶盖顶端多以立鸟瓷塑装饰;此外堆塑瓶中也有瓶身不高,瓶腹饱满,饰瓷塑人物生肖、灵兽等。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瓶盖与前者相比更为细高,成长锥形并有螺旋纹移至瓶盖,有的瓶盖顶端立一鹤鸟,引领升天。

宋初到元代青白瓷堆塑瓶造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为修长型,高度几乎均在40 厘米以上,最高可达90厘米,堆塑的装饰物集中于颈部。另一种为矮胖型(图10),圆腹,高度均在40 厘米以下,堆塑的装饰物在腹部居多。两者塑饰形态各异,多种多样,装饰的题材主要为人物俑、家禽灵兽、日月流云等堆塑形象,瓶上塑饰则由简单向繁再到简发展。

2 宋元时期青白瓷堆塑瓶中人物塑像的题材及组

合形式

人物塑像是宋元时期堆塑瓶是最精彩的部分,其组合方式为人物俑与灵兽组合、生肖人物俑与四灵组合及独立的“人物俑”塑像三大类。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时神俑与龙虎、蛇龟等灵兽的组合;生肖人俑与四灵的结合中生肖人俑主要为人身捧兽首、冠带生肖和兽首人身三种形式;独立的“人物俑”塑像中则有时神像、佛像、妇人等形象,三个类别共同构建了堆塑瓶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2.1 人物俑与灵兽组合

宋元时期青白瓷堆塑瓶中数量最多、最为常见的就是人物立像俑与灵兽组合装饰的形式。人物立像俑多见于瓶腹间围绕一圈的陈列方式,人物数量分别为6 人、9 人、11 人、12 人及13 人不等,均背向贴于瓶身颈部与肩部的交界处,不同堆塑瓶上的人物立俑或双手相握,或双手下垂,或手持节,其中以十二人物俑最为普遍,这很可能与十二时神像有一定关联。此外,还有持节乘龙仙人,双手交叠,衣袖落地,反映了羽人升天,去世而仙的思想;有与立俑相对应的自由端坐云间的武士俑(图5),正襟危坐,神情严肃,手执武械,应该是陵地的守护者;有立于云间、双手合十的菩萨俑为死者祈求平安;舞蹈人物塑像等则表现的是生前日常愉悦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堆塑瓶中仰俯俑(图6)包括俯首跪地俑和抬头仰观俑,与同时期墓葬俑的形态特征几乎相似,其中抚州市博物馆藏宋代跪地俑(图7)双手合十匍匐跪地,面部朝前,表情凝重,仿佛侧耳倾听。据出土的“仰俯俑”题记表示:这类俑应为祈求灵魂升天的作用 。③

从堆塑的灵兽内容来看:一类灵兽在历史上被视为能祈福攘灾的圣明和保佑平安的神灵,如龙虎、仙鹤、奔鹿、田螺、蛇龟等形象。另一类为立鸟、马、鸡、犬等家畜,多与人相伴,生前为墓主人守护家园,看守谷仓粮食等寓意。

笔者分析了25 件堆塑瓶的造型以及堆塑装饰内容。首先,当时神俑与龙虎装饰(图8)数量最多,组合形式也为瓶颈底部装饰一圈时神俑,数量一般为8 人或12 人围绕瓶颈一圈,两堆塑瓶的时神俑上部分别饰一龙一虎缠绕,或两瓶均为龙,一般龙身为刻划鳞片装饰,而虎身则以压印圈点装饰,龙虎头部昂扬向上,四肢健将有力,腾飞而去,气宇轩昂。其次,时神俑与灵兽,时神俑与灵兽及镇墓神煞这两类次之,这两类组合形式一般为时神俑围绕瓶身颈腹间,上部塑龙虎,其间穿插灵兽及镇墓神煞(图4)。再次,为时神俑与其他人物及神兽及镇墓神煞形象组合,装饰在前者基础之上龙虎周围还增加了其他人俑。此外,比较特殊的还有一人与一龙组合:一龙缠绕瓶腹至瓶颈,头部面向一尊立于莲瓣之上的佛像站立俑图;舞女与灵兽中的凤凰组合:一圈舞女围绕瓶颈,上部堆塑一体型极大的凤凰。

通过对瓶中人物数量的统计发现,此类青白瓷堆塑瓶中人物最少有1 人,最多有14 人,其中还有8 人、12 人的数量居多,此外还有6 人、9 人、11 人、13 人不等。

2.2 生肖人俑与四灵组合

宋元时期生肖人俑与四灵为装饰题材的青白瓷堆塑瓶也较为常见。生肖人俑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戴冠着袍人身捧兽首、兽首人身、冠带生肖三种形式,一般塑于瓶腹最大直径处,有部分堆塑瓶中生肖人俑下还标有月份字样,生肖俑上方的颈部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贴塑装饰一周。瓶腹下部多伴有刻花装饰,刻花基本为莲花或莲花花瓣的交叉排列组合。

图8 宋.影青龙虎局部图堆塑罐

图9 宋. 青白釉十二生肖四灵纹皈依瓶,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

图10 元. 青白釉十二生肖魂瓶 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图11 北宋.《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中附图

图12 宋.湖田窑青白釉皈依瓶

图13 宋.湖田窑影青妇人头像

图14 宋.生肖人俑

图15 元 青白釉堆塑人物魂瓶局部图

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宋青白釉十二生肖四灵纹皈依瓶(图9),该瓶塑像装饰构图丰满,其中生肖人俑兽首人身,头部动物塑像逼真,身着长衣,双手交叉,立于螺旋绳纹之上。上方四灵形体饱满,分布于瓶颈的四个方位。瓶身下部饰有莲瓣刻花装饰,花瓣饱满。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元代青白釉十二生肖魂瓶(图10),生肖俑形式为人身捧兽首,十二人身着长袍头戴冠,两袖各捧一兽首于胸前,均围绕瓶肩装饰,一字排开,高低与间隔均等,整齐而利落。两者相较,相同之处体现为堆塑瓶外形基本相同,鼓腹短颈,瓶盖呈倒锥形,饰有弦纹,人物生肖俑装饰位于腹部最大直径处,四灵位于瓶颈,瓶腹均刻有影青荷花纹样,说明元代的青白瓷堆塑瓶是在宋代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同之处为,该瓶釉色更加青透莹润,较好的说明了元代制瓷烧造工艺的成熟。生肖人俑的装饰更为立体突出,说明元代塑像的技术进一步精进。 堆塑瓶中十二生肖俑及月份字样的排列方式与《十二缘生祥瑞经》中附图④(图11)完全契合,以示年月、象征时辰轮回交替,墓主灵魂生生不息。因此生肖人俑的形象也为时神俑中的一类,较前类时神俑的基础上增加了动物生肖形象,使得时神俑形象更为丰富,人物数量固定为12 人。有趣的是该类堆塑瓶已形成一个程式化的装饰手法:装饰题材固定为生肖人俑与四灵和荷花刻花装饰,其目的主要是守护四方与时辰,为亡灵辟邪驱灾,守护墓主的作用。

2.3 独立的“人物俑”塑像

除此前两类之外,还有以独立的“人物俑”塑像装饰题材,其构图形式独特,且有不同数量及不同形态,其中分为:一瓶一人物俑,一瓶二人背立,有人俑塑于颈腹(两瓶人物多达30 人),有人物俑与日月文字、朵云及花卉组合形式。独立的“人物俑”塑像较第一类时神俑在布局位置、数量、形态特征上十分相似,应该为同一类型,都站立环绕排列在瓶颈与瓶腹间排,不同的是这类人物也在堆塑瓶中有上下两组围绕的排列方式。人俑中还有有明显的莲座佛像、妇人等形象。宋代湖田窑青白釉皈依瓶人物图(图12),颈部上塑一人物俑,人物双袖相合,袖口相接,人物俑两侧围绕瓶颈堆塑花朵。瓶中人物形象极具真实感与同时期湖田窑出土的妇人头像(图13)极为相像,面部表情祥和,很可能为墓主人或侍女。该时期堆塑瓶上的瓷塑人物,均以写实的手法塑造,注重细节的刻画,与同时代现实社会相结合,人物体态修长,面部淡然,广袖落地,衣带飘摇,具有典雅秀丽的精神内涵。

通过对人物与灵兽,生肖人物与四神,独立“人物俑”的塑像三类组合形式的比较分析,可见,人物俑在堆塑瓶中数量有1-14 人不等,甚至有的人物数量高达30 人(对瓶),可见宋元时期堆塑瓶中人物塑像的重要性。人物的形象多种多样,有乘龙虎之上的仙人,双手合十的菩萨,文官站立,武俑端坐,站立的侍女及十二生肖人俑,举手投足的舞蹈人物。在构图布局上:有时神俑位于颈腹间,排列站立,仰俯俑一瓶一匍匐跪地俑,另一瓶为仰听俑均穿插在时神俑中间,龙虎上下有穿插各种飞禽走兽及人物,有十二生肖俑与四灵排列在瓶腹上下,还有单独“人物俑”塑像站立在瓶腹之上。

3 宋元时期堆塑瓶中人物组合成因

3.1 宗教信仰及墓葬礼仪的需求

我国的墓葬礼仪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及变化,儒家在丧葬上强调“入土为安”,《礼记•祭义》即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⑤儒学道德礼仪的继承集中表现在宋元时期丧葬的孝悌文化和土葬的丧葬礼制中。除儒家思想外,宋元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我国受异族侵略,人民不愿接受战争的苦痛,这也使得佛教道教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再次勃兴,因此青白釉堆塑瓶中多有莲花和莲座菩萨等佛教装饰题材的运用。同时,江西地区多道教名山,如三清山、龙虎山以及合皂山等,因此青白釉堆塑瓶主要出土于赣江流域的墓葬中,受道家阴阳思想的影响,堆塑瓶一般为成对出现,分别置于墓主人左右,堆塑瓶中又多出现龙虎、仙鹤、道士、仙姑等道教形象,体现的是道教文化中指引升天,对亡灵的祈祷的观念,及希望墓主人在死后能逝世而仙的美好愿望。堆塑瓶中人物的组合产生与同时代儒、佛、道三教发展密切相关。

3.2 组合式构图设计的需要

宋元堆塑瓶中人物的组合方式体现了单纯其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和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堆塑瓶中时神俑(图15)整齐一律的立于颈腹间,大小、形态一致,人物头部饰有帕结,两手相交,长袖及地,围绕瓶身一圈,高度几乎统一,整齐排列,站立于凹凸整齐的莲瓣之上,具有秩序感与节奏韵律之美。两瓶塑有的人物、动物、日月流云等均衡分布,间距相当,具有对称均衡的美感。生肖人俑的形象表明宋元时期工匠对动物和人物形象的概括重组能力极强,将人身与兽首相结合,或表现人身捧兽首形象,这些组合中每个生肖的形象都不同,但姿态与大小几乎相当,既是变化的,又是统一的,堆塑瓶生肖人俑的排布是设计构图多样统一法则的体现。

4 结语

宋元时期青白瓷堆塑瓶上的人物塑像题材多样、形态多姿,本文运用分类、对比、列表、数据统计等方式归纳了以人物与灵兽、生肖人俑与四灵组合、独立“人物俑”塑像为主的三大类别。宋元时期的泥塑水平以及瓷塑工艺为堆塑瓶上人物塑像的出现提供了较完备的技术支持。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运用使得堆塑瓶上人物与灵兽、人物与建筑楼阁等造型的组合更和谐统一,具有灵动质朴、形神兼备的美学特点。同时,南方地区青白瓷堆塑瓶产生和流行与人们的普遍认同的墓葬风俗和宗教信仰密不可分,人物塑像的象征意义更为凸显。

注释

①陈定荣.堆塑瓶论[J].江西历史文物,1986(02):91-101.

②五谷”,古人说法不一。《周礼•夭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樱、麦、豆也。”《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翟、麦、寂也。”《楚辞•大招》:“五谷六初。”王逸注:“五谷,稻、樱、麦、豆、麻也。”泛指粮食作物。陈定荣.谷仓罐概述[J].农业考古,1987(02):279-285.

③江西南丰宋政和八年墓出土了带育“仰俑”和“伏听”题记的瓷俑[4],广东海康元墓出土带青伏听”题记的阴线刻砖,这些题记有助于仰观、伏听神煞的判别。隋璐.皈依瓶堆塑来源[J].兰台世界,2016(06):132-134.

④图片来源:谷东方.山西高平清代十二辰相菩萨图像辨析[J].敦煌研究,2016(03):26-34.

⑤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第616 页。

猜你喜欢

青白龙虎宋元
泰国是拉差龙虎园宣布永久停业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流年
KING CABBAGE
章宏伟
还喧嚣都市一个“青白”
蟋蟀争霸赛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