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士题材在陶瓷绘画上的演变

2019-07-17邹展

陶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人雅士高士隐士

邹展

(展晖堂,景德镇,333000)

1 概念的界定

在我们华夏民族的古代社会中,有着一群特殊的文化群体,称之为高士,又称为隐士。这一帮文人雅士不爱与世俗社会接触,不原与污浊的风气同流合污,为了保持一贯的清高品格和不羁的天性,他们选择归隐山林,与自然作伴。

《辞海》中解释道“隐士”就是“隐居不仕的人”,从此可得出结论所谓“隐士”首先就是“士”,“士”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知识分子。“不仕”就是指不做官,要不就归隐相间劈柴务农,要不就混迹江湖买卖经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写道“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说到高士通常人们能想到“隐士”,这类人一般都学识渊博,品行高洁。但却清高,且喜爱隐居山林田野。《南史•隐逸》中有提到:隐士“须含贞养素, 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士”光靠其隐居还不足够称之为“隐士”,必须是成名的“士”,叫做“高士”才能称之为隐士。所以,我们华夏民族历史中的隐士文化,准确的将应该是叫做“高士文化”。

高士自古以来崇尚自由,喜爱自然,其摒弃浮躁不愿与统治者合流的基本性格,通常称之为高士文化,历史上对这类文化也是褒贬不一。由于这类文化极具故事性,所以这类文化也是题诗作赋以及绘画的最佳题材之一,这类题材也逐渐形成了以“柔”、“淡”、“远”为核心基调的隐逸艺术。但负面的声音也指向这类隐逸者逃避现实,推卸责任。

但无论如何,这类高士文化极具故事性,给我们古代平民百姓带来了无限想象的空间。高士生活俭朴,却追求高雅,在平淡生活中挣扎,却也无比逍遥。魏晋时期的皇甫谧《高士传》中写道“采古今八代之士,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始终,自尧至魏,凡九十余人”,这正是给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高士隐士的形象。但这类看似清高的生活,恰恰是历代文人雅士所羡慕的生活,因此这类“高士图”正是历代画家所热衷的题材。而陶瓷上的高士基本上是从国画的基础上延伸出来,早期的国画高士图有《竹林七贤》、《东坡夜游》、《采薇图》(如图1)等作品。《采薇图》这幅作品讲的是商末伯夷、叔齐不吃周粟,在首阳饿死的故事。这幅作品极力刻画这两位高士的不屈精神。图中的伯夷、叔齐对坐于悬崖峭壁之间的一块坡地,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奕坚定而沉着,而叔齐则身子前倾表示追随。伯夷与叔齐皆面容憔悴身形消瘦,在肉体上承受着饥饿的折磨,而精神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垮。图中石壁题有两行字:“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图画中人物刻画极具传神(如图2《采薇图》局部),衣服纹饰则简洁爽利,虽用墨不多,但将人物刚直不阿的品行展现的淋漓精致。随着时代的进步,像《携琴访友》、《四爱图》等也相继出现在了陶瓷之上。

图1 采薇图

2 传统陶瓷绘画中的高士题材

而除了中国传统国画上有高士题材作品外,陶瓷作品也开始学习国画出现了高士题材。不同时期的人物,所表现的故事内容也不会相同。这类“高士图”所表现的是文人士大夫超凡的气质以及高雅的生活情趣。这恰恰迎合了世人对古代高士的倾慕,也表现出了那时文人的审美趋向以及精神追求,在陶瓷绘画题材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类题材主要分成三类:

2.1 烘托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操

这类题材有《对弈图》、《四爱图》、《醉酒图》、《米芾拜石图》等。其中《四爱图》描绘的是王羲之爱兰(鹅)、周茂叔爱莲、陶渊明爱菊以及林和靖爱梅(鹤)。而关于王羲之的题材则描绘的是一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喜爱鹅的故事,明青花就有一件《羲之爱鹅图》(如图3),其中一高士端坐一隅,一童子抱着鹅前来,用笔手法简练,构图舒朗。而关于周敦颐的则是,其在莲塘边沉思,就好似其在品读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特品质。明代时期就有许多关于爱莲的图画,多绘以高士静坐于莲塘堤岸或是俯瞰塘中莲花。这类题材纷纷体现出文人雅士都以莲花自化,爱莲则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关于陶渊明爱菊的题材,则体现的是晋代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于山林,淡泊名利不受世俗干扰的品质一直受后世推崇。而林和靖喜爱梅花与仙鹤,其隐居孤山,一生未娶,驯养仙鹤种植梅花为乐,有着“梅妻鹤子”之雅称。明代瓷器上所绘制的爱鹤图多以卷云以及庭院为背景,点缀的好似人间仙境。呈现出的是一幅神仙般快活的生活。《四爱图》多以鹅、莲、菊、鹤等象征着四位古人高士的不凡品质,利用图案与画面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的表现,纹饰与故事相结合的手法。

图2 采薇图局部

2.2 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不羁性情

这类题材的代表作有《行旅观景图》、《东坡夜游赤壁图》以及《独钓图》等。《独钓图》描绘的是隐士垂钓捕鱼的一种生活方式,隐士垂钓有很多含义,或是韬光养晦,或是休闲养生,又或者是作秀。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姜子牙于渭水垂钓待文王的故事。独钓图在明中期出现的比较多,一般都是高士独自坐于堤岸旁边,画面轻松明朗,通常背后会以竹篓放于身后。

2.3 关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逸事

这类题材主要有《竹林七贤》、《携琴访友》、《文王访贤》等。《文王访贤》图讲述的是周文王礼贤下士的故事。历史背景为周文王为了消灭商,广招天下能人贤士,一天做梦有飞熊进入帐中,觉得这是得到贤臣的征兆,所以外出寻访贤臣雅士,之后号称“飞熊”的姜子牙独钓于渭水之北,随后便拜相姜子牙,之后子牙辅佐武王伐纣。明代时期的《文王访贤图》则构图繁复,绘画的十分精致,人物多以简笔的手法,线条流畅,布局开阔。

图3 羲之爱鹅图

图4 酒暖仙心

图5 三贤图

3 当代高士图在陶瓷作品中的发展

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中题材非常的广泛,花鸟、山水、图案以及人物等题材众多,而其中“高士图”也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题材。现代的陶瓷艺术家同样也有厌倦都市生活的吵杂以及污染,在忙碌工作和紧张生活的闲余也希望有时间能归隐田园享受隐逸生活。但却这种希望仅仅只能表现于画作之上,借助绘制“高士”题材的陶瓷作品来抒发自己内心当中心之向往的隐逸生活情节。因此在“高士图”这一传统的绘画题材中,加入现代的审美情趣以及全新的设计方式,创新出来了现代的高士图。(例如图4粉彩瓷板《酒暖倦心》)虽然题材还是传统的古代文人雅士,但是在创作形式上已经截然不同,开拓了全新的“高士图”文化艺术内涵。无论是场景的陪衬,还是人物造型的塑造,到最后颜色巧妙的搭配,都极具现代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代的陶瓷从艺者,不再是一味遵循传统技法。当代的陶瓷画家主要强调的是画面的意境,以及当时的情感抒发,更加遵循的是内心上的共鸣。希望通过工笔、写意抑或是攻兼写的表现方式,来传达绘画着的内心气节。作品中的高士形象也开始变得有更加生动,而画面的中心点聚焦在了高士身上,好的形象全靠艺术家的学识以及对艺术的独特理解才能塑造成功。而背景的设计则需要人物于景色相互协调统一,一处树木或是一处山石都需要设计。恰当搭配的背景以及前景都能更加完满的表达故事性,更好的体现主角人物的人格魅力,更加可以让观者身临其境,畅游在画作之中。高士图不再是普通的陶瓷装饰题材,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作者的文化精神追求。不同时代的陶瓷装饰手法,展现了不同时代陶瓷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如图5)这件瓷瓶的松树苍劲有力,人物高洁清丽,画面中的人物神情洒脱,身边人物的形态各异,在画面的宾主关系和虚实的处理上都很得当。让整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显得细致大气,而作品采用老练的书法笔法举重若轻的勾勒线条,用枯笔刻画树枝,使得景色和人物相得益彰。松树的坚贞耐寒的品质正好衬托了“高士”的气节。这幅陶瓷作品着力表现力古代文人隐士的一种豁达情怀,与自然为邻的高雅情趣,充分表现了现代陶瓷高士图的艺术魅力以及艺术意境。

4 结语

高士题材无论在传统的古代陶瓷装饰,或是现代新颖的陶瓷绘画创作中,都有着着重的艺术地位,都体现着文人雅士们的人生哲学以及对田园山间无忧无虑的生活为之向往。不同时代的陶瓷艺术作品有着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以及审美理念,而采用不同的技法以及表现方式,才能够给现代高士图注入新鲜血液,使得这个绘画题材能够持续芬芳。

猜你喜欢

文人雅士高士隐士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寻访竹林隐士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古代文人雅士的合称
闲心
闲情
高 士
溥仪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