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香四溢,鸟鸣悠扬
——论“果熟来禽图”的艺术文化特征

2019-07-17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果香手工艺品笔筒

张 裕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疆域辽阔,地形多样的古老中国大地养育了各族中华儿女,在山河土地的滋养下,各族人民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因此打造出丰富且多样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不仅凝结了人们的智慧与心血,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包含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工艺品也由此具有灵魂,得以源远流长。

烧制陶器在中国拥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原始时期,先民们就已经探索出烧制的方法来制作容器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精美的陶器出现了,人们选择一件陶器也不仅仅考虑其实用性,也是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陶器的素雅和精致,在古朴之中见大气,在优雅之中见自然,人与陶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这样双向的沟通之中,中国人的性格融入陶器之中,陶器又体现出中国人的性格,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典范。

这件“果熟来禽图”以简约优雅的基础造型搭配清新自然的画作,既将陶器工艺品的质感与特色体现出来,又使得一种古朴沉潜的古典气质融汇于其中,将“东方美”的气质完美体现出来。此件笔筒外形呈中正圆润的椭圆形设计,表面光滑细腻,具有光泽。笔筒整体呈优雅温暖的淡黄色,体现出原材料及其烧制过程的特色。从外形上看,淡黄色的筒身明亮而温柔,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种怡然自得与超脱的思想有相通之处,手工艺人无意设计繁琐的造型,而是最大限度的还原出原材料的特性并考虑其使用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在这种简洁的设计之中其实是包含了手工艺人丰富的思考与对个人审美观、价值观的呈现。

此件笔筒最为亮眼的部分就在于其筒身的那幅《果熟来禽图》了,这也是承载整件笔筒艺术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果熟来禽图》是南宋时期林椿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后世的画家多有临摹演绎,以各自不同的理解描绘着一枝果实累累的树枝上栖息着一只小鸟。仿若是秋天寂静的山林,树叶已经变黄,果树上果子成熟了,沉甸甸的结了一树却无人来摘,任由虫儿噬蚀。这时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鸟儿,蓦然停在了枝头上,打破了山林的宁静,鸟儿挺起毛茸茸的胸脯,翘起尾巴,转颈回眸,在这即将觅食的一瞬,自然界的造化之功清晰可辩。

《果熟来禽图》

眼前这件作品,将这幅有名的画作搬到了圆弧形的笔筒之上,以刀代笔,以刻代绘,以极其活泼写实的方式表现了树枝、果实和小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最为本真的情态,笔筒虽然狭小,却尽现生动活泼,仿佛即将跃然而出,情趣画意,令人赏心。

所谓自然,一方面它是所有生命体的“母亲”,自然哺育了万物,是万物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人类从自然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学到了关于人生与生活的哲理。在如今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下,人类不再一味的开发、利用自然,而是学会了珍惜自然。自然之中的美是永恒的,正如画中所描绘的一样。

手工艺人将这幅画作刻于笔筒之上,体现出手工艺人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向往,或许手工艺人也曾醉心于画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景象,或许也是他曾就在那果香鸟鸣之中接受过熏陶,体悟过人生,无论哪种,都体现出自然对人的治愈,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中那种朴素自然美学,人类与自然,艺术与文化就这样融合起来,打破了彼此的界限,在这种结合之中展现出更为强大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文化力量。

结 语

通过分析这件名为“果熟来禽图”的笔筒艺术作品,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陶器制品的那种朴素自然的美,通过欣赏其表面所刻的画作,我们宛如置身于果香鸟鸣之中,宛如与自然亲密接触,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那种包容、优雅且超脱的美感特色。尤其是在世界一体化的浪潮之中,这种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将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果香手工艺品笔筒
熟香新酿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自制笔筒
“鼠来宝”笔筒
做一只怪魚笔筒
柔和淡彩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卖手工艺品
果香满夏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