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川县冬种马铃薯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7温柱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家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冬种晚稻马铃薯

温柱(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陆川县近三年冬种马铃薯现状

1.1 种植面积、产量及收益

据统计,2015年~2017年我县冬种马铃薯面积10.3万亩。其中稻草覆盖面积2.2万亩,占21.36%;地膜覆盖面积1.76万亩,占17.09%。总产12.145万吨,产值17506万元,平均亩产值1699.6元。

陆川县2015~2017年冬种马铃薯情况统计表

1.2 发展措施

冬种马铃薯的推广品种:主推品种为费乌瑞它、大西洋;试验品种为雪川3号、雪川8号、雪川9号。

冬种马铃薯的农业新技术主要有:马铃薯全层覆盖稻草免耕技术、机械整地地膜覆盖技术。

1.3 培育合作社,建设产业链。通过三年冬种马铃薯种植,全县分别在滩面、温泉、马坡、乌石、良田、古城、米场等7个镇建立11个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促进了马铃薯的产、销、加产业链形成。

1.4开展冬种马铃薯高产示范,推广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机械整地栽培技术。2017年陆川县在温泉、乌石、滩面3个镇建立县级百亩连片地膜覆盖机械整地栽培技术示范点各1个,示范面积1768.8亩,推广应用双行高垄机械化生产模式,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田间科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田间病虫防治、统一市场联网销售。示范片主要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参与。通过示范片的建立,带动陆川县马铃薯生产的发展。

1.5 连续三年对冬种马铃薯示范给予资金物资扶持,包括种薯、机耕、地膜、肥料等方面的扶持。

陆川县冬种马铃薯存在的问题

2.1 单产低,经济效益不高。陆川县三年冬种马铃薯表明,尽管三年累计面积10.3万亩,总产12.145万吨,产值达17506万元,但亩产值只有1699.6元,主要是单产低,平均亩产1179.1公斤,每公斤价格1.44元,是导致马铃薯经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2 轮作安排不协调。晚稻收获季节迟,种植季节不理想。根据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表明,陆川冬种马铃薯最佳播种季节是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迟不超过11月中旬。而陆川县粮食生产以双季稻为主,晚稻收获季节为11月上旬。因此冬种马铃薯的时间要在晚稻收割之后,收获时间在次年的早稻插秧之前。而我县近三年晚稻收获季节均在11月上旬。2015年11月份持续阴雨,致使刚刚种下的马铃薯出现烂种,2016年11月14日气温达到30多度,11月20日下午又下了一场特大暴雨,下雨持续16小时,结果种下的薯种腐烂或薯芽死亡,加上部分田块排水困难。有的田块烂种烂芽死亡率高达80%左右;2017年11月中旬又是遇到阴雨天气影响,11月29日前种植的1.3万亩马铃薯遇到高温和暴雨影响,烂种烂芽死亡率达30%左右,导致马铃薯种植季节推迟到12月中下旬才完成种植,缩短了马铃薯的全生育期。冬种马铃薯遇上恶劣天气是造成马铃薯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农村劳动力缺乏。工业化社会发展,大量的年青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留守农村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且种马铃薯的效益远不如外出务工来得快,当马铃薯收获时,强壮劳动力已外出务工,找不到劳动力收获马铃薯,农田播种灌水,未收的马铃薯在田里大量吸水,影响马铃薯的商品质量。

2.4种薯质量不高。田间检查陆川县近三年冬种马铃薯情况表明,陆川县冬种马铃薯都有不同程度生长矮小的病毒株,病株率在10%~35%之间,说明马铃薯种薯脱毒不彻底,甚至是非脱毒种薯,种苗质量不高,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提高。

2.5市场不规范,收购价格低。由于马铃薯收获期集中,蜂拥上市,没有加工、贮藏,一些农户种植的马铃薯没有订单,加上收购商压价、提高标准,导致马铃薯的收购价格偏低。单薯重100g以上的每公斤1.6元;单薯重100g以下,有虫口或泛青的马铃薯单个重即使超过100g都是按次品薯收购每公斤0.4元。

对策措施

3.1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产。从陆川县近三年来马铃薯收获的情况看,次品薯比例多,是马铃薯二次膨大结薯及病虫为害造成的。因此必须从田间管理入手,施足基肥,实行“一次性”施足肥,满足马铃薯一次膨大的需要,从而减少二次膨大结薯。

3.2 合理安排轮作。晚稻收割期安排在10月下旬,确保冬种马铃薯在11月上旬种植。适合薯稻轮作的晚稻主要品种有:五优华占、五优61、五优308、甬优1540、桂华占,这些品种晚稻在陆川种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才有利于冬种马铃薯播种抢上季节。为了防止冬季干旱和雨水浸田,必须选择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稻田。

3.3加强种苗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采购合格的脱毒马铃薯种苗,可以有效地防治病毒病和早疫病、晚疫病等。在病虫防治上,一是要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尤其是窄缘施夜蛾的预报;二是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加强田间管理,缺水干旱时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遇雨时要及时排水防涝,适当施用磷钾肥或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三是化学防治,防治晚疫病可选用甲霜灵、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氟啶胺等;防治软腐病、黑胫病可选用噻菌铜或噻霉酮药剂灌根处理,每隔7~10天施一次,连施2~3次,同时注意不同的药剂轮换使用;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或吡蚜酮。

3.4 实行机械化生产,推广应用双行机械化生产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马铃薯地膜覆盖机械整地栽培技术的示范典型,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示范片带动马铃薯生产发展。

3.5 搞好农产品流通,发展订单农业。一是收集全国各地生产情况,做好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规律安排生产;二是马铃薯作为商品粮食生产,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如何发展,不能盲目生产,否则产品无销路,就会薯贱伤农;三是发展订单农业,以销定产,保价收购,积极抓好市场开发和产后加工贮藏处理,通过加工贮藏实现加工贮藏增值;避过蜂拥上市,切实解决马铃薯销售难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马铃薯生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冬种晚稻马铃薯
冬种绿肥对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马铃薯有功劳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广西贺州市冬种马铃薯灾害性天气气候分析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常德市冬种马铃薯品种适应性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