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模式对棉花农艺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9-07-17马锦颖王方永韩焕勇

中国棉花 2019年6期
关键词:机采籽棉农艺

马锦颖,王方永,韩焕勇*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新疆 呼图壁831200;2.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 石河子832000)

棉花是新疆兵团的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机采棉的迅速发展,常规高密度机采棉模式机采籽棉含杂高,加工清理工序相对较多,对棉纤维的长度和比强度均造成了一定损伤,并且导致短纤维指数升高,影响了兵团机采棉的原棉品质和品级[1-3]。调整株行距配置是实现作物合理密植,并使其与机械采收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手段[4]。鉴于这种情况,在芳草湖农场开展了早熟陆地棉等行距(76 cm)密植机采棉模式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扩大行距,缩小株距,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实现机采棉高效优质的生产目标。同时,该试验的开展也可为芳草湖垦区机采棉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6年在新疆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四场3 连居民点门前地进行。试验设置常规模式[(66+10)cm 宽窄行配置,株距9.0 cm,理论密度29.2 万株·hm-2)]和等行密植模式(76 cm 等行距,株距5.7 cm,理论密度23.1 万株·hm-2)2 种种植模式。2 种模式的试验面积均为4.67 hm2,且均采用一膜三管的毛管布置方式。供试品种为新陆早72 号,4月12日播种,4月15日滴出苗水,7月5日打顶,9月5日喷施脱叶剂。其他水肥管理措施同当地高产田。

1.2 方法

棉花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对棉株进行调查记载。选择长势一致的样点,于盛花期定点调查农艺性状,中间行选择10 株,边行选择10 株。并在吐絮期调查产量构成因子,每处理选择3 个样点,每个样点中行取连续5 株,边行取连续5 株采摘全部棉铃,带回实验室测定铃重、衣分。机采结束后,分别取机采籽棉(一部分测定杂质含量,一部分经轧花后测定纤维品质。)和轧花厂分轧的皮棉样品,送新疆石河子纤维检验所(纤维品质用HVI900)测定籽棉、皮棉品质和杂质含量。以实收产量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从不同种植模式棉花的生育期来看,在同时滴出苗水的情况下,等行密植模式的出苗期为4月25日,早于常规模式3 d(表1)。这可能是由于等行密植模式边行地膜曝光面优于常规模式。从总的生育期来看,等行密植模式棉花生育期比常规模式少了3 d,略有提前。这可能是由于等行密植模式冠层通风透光优于常规模式造成的。

2.2 不同处理盛花期农艺性状

从盛花期的农艺性状来看,等行密植模式的株高、叶铃、始果枝节位高度、单株果枝数和单株开花果枝数分别比常规模式多了2.7 cm、0.5 片、2.3 cm、0.5 个和1 个(表2)。这表明,同等水肥条件下,等行密植模式棉花的生长势要强于常规模式。为保证该模式棉花的稳健生长,在田间管理方面特别是缩节胺的应用上,同常规模式应该有所区别。针对2 种模式棉花水肥投入的具体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表1 不同处理生育期进程

表2 盛花期农艺性状调查情况

2.3 不同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由表3可见,2 个处理的收获密度分别为15.8万、14.2 万株·hm-2,保苗率分别为54.1%、61.5%,表明等行密植模式在保苗率方面要优于常规模式。等行密植模式,由于通风透光好,单株结铃和铃重分别比常规模式多了0.4 个和0.1 g。籽棉产量比常规模式多了55.5 kg·hm-2,增幅为0.99%,产量差异不明显。

2.4 不同处理的纤维品质及含杂情况

从纤维品质表现(表4)来看,等行密植模式机采籽棉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分别比常规模式提升了0.4 mm 和0.4 cN·tex-1,加工皮棉分别提升了0.2 mm 和0.3 cN·tex-1,具有一定的优势。2 个处理的长度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差异不大。等行密植模式的短纤维指数比常规模式低1.2 百分点,这可能跟该模式通风透光好,中下部棉铃纤维发育充分有关。从杂质含量来看,等行密植模式机采棉籽棉比常规模式低了0.4 百分点,加工皮棉低了0.3 百分点。综合来看,等行密植模式在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短纤维指数和含杂率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表3 不同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比较

表4 不同处理纤维品质及含杂率比较

3 讨论

新疆机采棉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目前,在品种和配套技术的双重促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单产水平从当时的1 077.2 kg·hm-2发展到2014年的1 862.6 kg·hm-2[5]。随着棉花机械采收面积的逐年扩大,籽棉含杂率高成为后期加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试验结果表明,等行密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籽棉含杂率,为后期加工优化、提升品级提供了可能,这与魏鑫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从产量构成和纤维品质来看,等行密植模式的产量与常规模式基本持平,并且纤维品质还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与魏鑫等[6]的研究结果相近,与李建峰等[5]的结果有差异,原因可能是品种或密度不同。

猜你喜欢

机采籽棉农艺
新疆机采棉花和手摘棉花公证检验质量分析
新型籽棉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原理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2021 年度新疆兵团一师阿拉尔市籽棉收购相关数据分析
国内外籽棉加湿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5份果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