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保护传承与旅游复兴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对策
——第十六届“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南浔古镇论坛成功召开
2019-07-17邹统钎王国权
邹统钎 王 欣 王国权
10月19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南浔古镇论坛在湖州市南浔区顺利召开。来自原国土资源部、原国家旅游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州市人民政府、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等政府机构的多位领导和专家,来自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国际组织,来自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和来自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高校的学者共计300 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一、古镇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复兴路径
近年来古镇旅游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出现倒退。吴文学指出,古镇旅游已开始由“观光旅游”过渡为文化沉浸与休闲旅居。张捷指出,古镇是遗产重要的赋存地方场所,但古镇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往往难以协调。
1.形成差异化的保护体系是古镇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
吴文学强调,维护古镇历史风貌与活力生机是保护传承的重中之重,要注重整体保护与细节保护、静态保护与活态保护。张捷指出,要以古镇景观意象为规划基点,作为古镇开发和保护的契合点;在古镇传统街巷和重点地段的保护方面,要在兼顾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原有街巷地段的肌理和景观连续性。吴文学指出,“文脉”是古镇留存发展的根基,要注意历史文化的传统表达与现代文化的时尚表达,注重对古镇地方文脉的梳理。
2.市场对接和资源转化是古镇旅游复兴的重要路径
在古镇复兴路径方面,张捷表示,发掘最典型的古镇景观意象并形成标志性的旅游IP 是实现古镇旅游复兴的有效路径。李嘉珊指出,激发文化价值,重视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交易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以及占据的文化市场的份额,是古镇突破旅游发展瓶颈的重要引擎。陈洲其表示,古镇旅游复兴有赖于管理、品牌、信誉、服务理念等多方面的软实力的提升,应在发展旅游的基础上扩大产业链,构建古镇旅游经济圈。黄远水指出,应分类管理古镇现有的商业业态,对适合古镇发展的业态给予鼓励与扶持,对不适合古镇发展和不受市场欢迎的业态予以限制和禁止。
二、古镇旅游差异化发展与可持续管理
近年来,许多古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形成同质化的发展格局。对此,张朝枝表示,许多古镇已变质为商业地产,即包装成古镇外壳的、靠商铺出租来获取盈利的旅游消费空间。
1.古镇旅游发展要以差异化的个性取代同质化的共性
陈伟表示,古镇同质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商业业态的同质化,要着重打造彰显古镇传统特色与文化传承印记的商业业态。高辉娜表示,古镇旅游同质化发展的本质是旅游产品的同质化,要打造个性化的产品,逐步引导古镇商业业态向创意化、人文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张宏梅指出,古镇只有解决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明确其自身定位,注重打造游客体验的差异化。凌芬表示,破解古镇同质化发展困境可以从商业业态的差异化做起:一是要充分做精做细本土文化,把当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转化为旅游商品;二是适时引入新兴文化并与古镇商业相结合,营造新的消费场景。
2.有序与适度的商业化是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吴文学表示,古镇商业化不可避免,要在相对集中的商业街区导入轻商业化、重人文化特征的业态。黄晓莉表示,发展场景化的文化体验型消费,在消费场景中融入本土特色与文化传统,是解决古镇商业化过重问题的有效路径。庄春地强调,我国古镇早期发展的表现应该是商业化,但古镇的商业化一定要有序,即要有完备的古镇保护规划与有次序的旅游开发规划。王金伟表示,古镇社区原真性的保护不仅在于保护建筑等遗产的原真性,更重要的是维持好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
三、古镇遗产活化与社区发展
遗产是古镇的文化精粹与价值内核,如何活化利用其遗产成为古镇发展的关键。卞显红指出,古镇遗产活化需“退居进文”,打造古镇博物空间,在文旅融合时代,文化博物场馆进驻古镇可以进一步丰富古镇业态,提升古镇吸引力,而现有的古镇文化博物场馆科技含量较低,对现代化的展示技术应用较少。厉新建表示,打造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与数字化的文化资源是古镇遗产活化的有效途径。李九全表示,在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下,古镇遗产的活化正当其时,在文旅融合时代进行遗产活化与利用,手法应更加多样化,要根据古镇遗产的形成类型、保护状态等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活化手段与方式。王金伟强调,古镇遗产活化可有机植入外来文化。康年表示,古镇遗产的活化要多考虑旅游者的需求和体验,不断创新活化与利用方式。
在古镇社区的发展方面,吴文学强调,活态古镇必须是有居民居住的古镇,生产区、生活区、旅游区“三位一体”的矛盾将伴随古镇生命周期全过程。王金伟表示,社区是古镇的基本社会单元,维护并保持好古镇社区的良性循环是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古镇夜间经济:概念、内涵与发展路径
夜间经济已成为向时间要效益、激发文化创造、释放消费活力的重要手段。郑承军强调,夜间经济有其独有的业态和特色,并非是简单地将日间经济迁移到晚上。吴丽云表示,夜间经济在业态内容上主要分为4 类:夜游项目、文旅演艺、夜市街区、夜间节庆活动。刘大可表示,夜间经济改变了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时间分配,满足了旅游者消费过程中的细化需求。吕宛青分析了城市与古镇夜间经济的区别:一是空间容量不同;二是对本地居民的影响不同;三是消费主体不同,城市与古镇的消费主体分别是居民和游客。
在发展模式方面,吴丽云强调,夜间经济的核心是业态的打造,要形成不同于日间经济的差异化业态以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刘岩表示,夜间经济是多维感受的叠加与多元文化的交融,要设置多类别、差异化的夜间体验项目,营造综合性的旅游氛围。吴巧红强调,千禧一代现已成为夜间经济消费的主力军,古镇要打造小而美的夜间业态形式。刘大可指出,古镇夜间经济在市场基础和经济水平上与一、二线城市差距较大,要保障好日间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巩固游客基础。
通过学术机构、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对话,此次会议为古镇保护传承与旅游复兴带来了新理念,设计了新思路,提出了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