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教师教态的探讨
2019-07-16张琛琛
【摘要】舞蹈教学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态对教学活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态入手,分析教态变异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探讨舞蹈教师的正确教态及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
【关键词】舞蹈教学;教师教态;修养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舞蹈教学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教学活动。它与一般以板书、教科书为主的教学形式不同,在舞蹈专业课堂里,没有黑板和教科书,在装修着镜子和把杆的教室里,教师就是课堂的灵魂。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都将依赖于教师一招一式的言传身教,学生身上各种技术性的毛病,也要靠教师逐一修改、纠正。由于舞蹈教学活动中的这一特殊性,教師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对教学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试从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态入手,分析教态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探讨舞蹈教师的正确教态及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
舞蹈教师的教态,是指舞蹈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的总和。教师正确的教态,能使训练在和谐愉快、充满拼搏精神的氛围中进行;反之,教态的变异则会影响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严重者会引起不良后果。
一、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态的变异情况分析
(一)情绪化的教态
教师把课堂外的情绪带进课堂,以自己的情绪定喜怒,高兴时在课堂上眉开眼笑、忘乎所以,不高兴时往往迁怒于学生,更有甚者还向学生宣布“今天没心情,你们自己练吧。”这种情绪化的教态,破坏了课堂的学术气氛,使学生容易产生“舞蹈课堂是随意的”的错觉,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笔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民间舞课上,一个平时面部表情做得很好的学生,那天突然板着脸做动作,训练中不论如何启发都无济于事。课后将其留下询问原因,其答复令人吃惊:“没心情!”经过耐心开导,她告诉笔者她是从启蒙老师学来的。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变异的教态对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影响有多大。
(二)语言粗俗,打人骂人
在课堂中教师使用粗俗不堪的语言,说话随便,毫无约束,在学生完成不好动作时破口大骂、粗口连篇,更有甚者对学生大打出手,课堂气氛令人烦感。从客观上分析,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在于教师急于求成,而学生的能力又无法马上达到。一方面,违反了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礼貌相处的道德准则。老师自身的素质修养低下,是这种变异教态发生的根本原因。
(三)任意延长说话时间中断训练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运动训练都具有它的连贯性,舞蹈训练也不例外。在课堂上任意延长说话时间中断训练,打断了学生运动生理的连贯性,使学生本来汗流浃背的身体突然冷却,极易诱发感冒、关节炎等病症,而处于兴奋状态的肌肉,长时间静止后回到松懈、休眠状态,这时如果又接着训练则更易于引发学生摔伤、损伤事故。如此任意延长说话时间中断训练,是很不科学,也是相当危险的。
另外,还有诸如课堂上教师旁若无人地与其他人高谈阔论,或衣冠不整、在教室吃东西等是极为不正确的教态。
二、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正确教态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
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包括训练开始前的集合概说、训练中语言的表述以及训练结束的小结。在进行专业课训练之前,教师往往先集合学生,简短地概说本节课的主要训练内容、训练目的。这是一种“战前动员”式的讲话,它的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当天的训练内容,了解教师的训练意图,以更好地配合教师共同完成训练计划。这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产生教学关系的第一个内容。此时,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教态信息应是亲切、严谨而又坚定、自信。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体能训练都不可避免地会使人产生疲劳或痛苦的本能感受,而随之俱来的心理反应则是对痛苦、疲劳以及对运动中完成动作的无把握性的畏惧心理。因此,把教师训练前的讲话定位在亲切、严谨上,一方面减轻学生训练前紧张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又给学生造成一种良好的、治学严谨的学术氛围。
训练中的语言,指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师的言谈话语。我们把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求概括为“准确、形象、简炼、亲切”。“准确”,即对一个动作的讲解,不论是动作的规格、要求还是节奏、表演、舞蹈感觉等,教师都应准确无误地表达给学生;“形象”,即把复杂的动作规格和要求变为形象的描述传授给学生。由于舞蹈教师面对的最初受教育者大都是10—16岁的青少年,年纪较小的孩子智力发育尚未完善,理解能力亦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把一个动作的要求形象地描述或比喻为他所熟悉的东西,更能收到预期效果。“简炼”,即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简单、凝炼。舞蹈教学活动,有一个体能训练的运动连贯问题,教师在课堂切忌长篇大论,应以最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要求。“亲切”,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上课,可以减少运动强度给学生带来的各种不适,避免逆反心理的出现。
训练中的结束语,是整堂训练课的总结。教师可以在此时讲评当天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提出表扬、批评或希望以及布置课后训练作业等。从以上分析中可见,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气氛和训练效果。
(二)教师的课堂示范
舞蹈教师的课堂示范,是“由教师亲自塑造为学生效仿的形象”。[1]舞蹈教师的训练对象在入校前大部分从未接受过专门训练,因此,教师们必须从简单到复杂、逐个动作进行示范。学生要从教师身上看到他(她)所要学的动作形象,并经过模仿变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舞蹈教师的课堂示范就是舞蹈教学活动的教科书。要求教师的课堂示范动作必须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完美性,而这种准确性和完美性来自于教师对每一个动作清晰的概念和自身功底的磨炼。
做课堂示范,首先必须对该动作的规格、要求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表述。如“一位擦地”,教师必须把一位的站立、抬头、脖子上立、挺胸、肩胛骨夹紧、收腹、腿的收紧和外开、直立等要领向学生一一表述,然后准确地做出主力腿直立、收紧、外开支撑人体的动作,并把动力腿收紧外开、延伸、绷脚的动作要求清楚地展示给学生。学生接受了这样的概念,再经过示范动作,便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
要做到课堂示范的准确性和完美性,除了有清晰的动作规格概念外,教师自身对动作的驾御能力也非常重要。因为清楚的概念要通过教师的动作外化展示出来,这就对教师提出一个自身功底的保持和磨炼的要求。
(三)教师的课堂分析
教师的课堂分析,包括教师对每个动作的规格要求的分析,也包括教师对学生所完成动作的分析。其作用主要在于让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以帮助学生对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以主力腿的重心为例,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的是主力腿在单腿重心舞姿中的“支撑”作用,它就如房屋的顶梁柱一般,顶梁柱的倾斜和倒塌,便会导致房屋倒塌。分析主力腿在转、跳、舞姿等具体动作中的作用,使学生对主力腿重心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训练中引起重视,达到教师的训练要求。
教师的课堂分析,很大一部分是对学生动作完成情况的分析,尤其是对训练过程中学生身上所出现的各种毛病,先请一个动作毛病最突出的学生做一遍动作,然后先听其他学生对的分析,引导他们分辨动作规格的对错,最后指出其动作的毛病所在,分析引起此种毛病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尽快纠正动作的毛病。
(四)教师的课堂仪表及对人的态度
舞蹈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大都是一群刚刚离开父母亲呵护、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少年。这一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好奇心与求知欲往往使他们良莠不分,从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到学习舞蹈的专业院校,教师取而代之成为如同在家时父母一样的、最亲近的、天天都见面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的榜样。课堂中的教师,应该有一个端庄的仪表,穿着的服装应是适于运动的、美观大方的;对人的态度是平易近人、谦逊和蔼的。
舞蹈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面对学生,还有一个与伴奏教师的合作问题,在教师与伴奏老师的交谈中,尤其在谈及对音乐伴奏的要求,或动作当中中斷伴奏时,应该注意到对伴奏老师的尊重,注意到对他人的态度,这样做无形中为学生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严厉而又温和,是舞蹈教师在课堂中对待学生应有的态度。舞蹈训练存在着一定的强制性,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达到训练目的,不得不严厉地迫使其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同一个动作。如压胯,是大部分初学舞蹈的学生谈而生畏的动作。压胯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有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往往会痛得流泪。这时如果老师走近她,跟她说:“你做得对,痛得哭了还坚持。”一句简单的话,传递给她的信息是教师对她的理解和希望她坚持下去的信念,这比训斥她“不许哭,就你最娇气”效果要好得多。
三、舞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一)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思想素质
由于舞蹈是人体的动态艺术,许多舞蹈教师往往只注重自身的业务实践而忽视了专业理论的学习,会导致对许多业务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对民族民间舞的鉴赏,普通人说不出来是可以原谅的,但对于一个舞蹈教师来说则是不能原谅的。只有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素质,才能做到表演才能与内在修养的融合,才能称得上一名名副其实的舞蹈教师。
(二)加强文化学习,提高知识修养
由于舞蹈行业的特殊性,众多的舞蹈工作者在十二、三岁便离开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普通学校,走进了专业训练的课堂,因此,文化课的学习较之同龄人就自然有所不及。“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往往成为人们看艺术、体育圈中人的思维定式。舞蹈教育工作者是老师,老师是做学问的人,仅有发达的四肢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加强文化学习,提高知识修养,才能增强综合素质,才能谈得上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肖川著.教育的方向与方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6.
作者简介:张琛琛(1980—),女,瑶族,广西恭城人,本科,广西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师,国家一级演员,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