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探索

2019-07-16李鑫

北方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培养教学

李鑫

【摘要】在高校舞蹈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艺术表现力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演出过程中,艺术表现力是指演出者精神气质和演出动作的统一,演出者一般通过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的配合来完成对于演出情绪以及演出风格的展示。在舞蹈演出过程中,艺术表现力是体现演出者艺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当前,许多高校的舞蹈教学中片面重视演出技巧的训练,影响了学生演出能力的提升。在未來的发展中,将艺术表现力和舞蹈技巧同步进行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71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价值

舞蹈课程兼具形体课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优势和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同时就学生的身体素质、表演技术以及艺术表现能力进行培养,以提升舞蹈演出中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在舞蹈的演出过程中,学生应当结合演出中的音乐、演出编舞以及服装等因素进行合理的使用,借助演出的动作来配合音乐,提升演出内涵的展示质量。在实际演出中,影响动作展示和演出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演出者的艺术表现力,其直接影响舞蹈演出中的魅力和观赏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舞蹈的内涵以及艺术表现力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从专业演出素质培养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形体、音乐以及演出动作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演出中的艺术表现力。

在高校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学习中也应当重视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不能单纯练习舞蹈的演出动作。在学习中要培养和提升自身的艺术特性,保证在演出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等因素演出作品的艺术内涵以及角色的感情。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不仅是形体课程的考核重点,也是当前的舞蹈演出者在实际演出中体现其舞蹈实力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之上,教师应当就学生的身体动作、运动协调以及演出中的表情等因素进行训练,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提高演出艺术修养,提升演出中的艺术表现力,保证演出质量。

二、影响舞蹈表演者表现力的因素

(一)表演者自身条件

表演者自身条件对其舞蹈表现力影响很大,这里的自身条件主要指表演者的身体条件和舞蹈天赋。表演者自身的身体条件对于舞蹈艺术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体形就无法学习、表演舞蹈,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优秀的舞蹈演员特别关注日常饮食,严格控制每日的饮食,以确保优美的体形不会走样。舞蹈学习中努力固然重要,但表演者的舞蹈天赋也很重要,这决定了一个舞蹈演员能在舞蹈表演的路上走多远。我国每年培养数以万计的舞蹈学生,但最终成为优秀舞蹈家的只有几个,这大部分是由天赋所决定的。

(二)表演者的舞蹈技巧

舞蹈技巧是舞蹈表演的基础,首先你要会跳舞,之后才能讨论舞蹈表现力。如果一个舞蹈演员连舞蹈基本动作都不熟悉甚至不会,那么培养舞蹈表现力就无从谈起。舞蹈技巧是培养表现力的基础,只有在相当熟悉舞蹈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表演者才会有感而发,在表演中融入情感并展现情感,舞蹈才拥有生命力,其表现力才会不断增强。

(三)表演者对舞蹈的热爱

表演者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是其舞蹈展现出表现力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都知道只有热爱与兴趣才会最大程度地推动我们进行探索与学习,舞蹈学习也不例外。对舞蹈强烈的热爱可以推动我们主动去孜孜不倦地学习舞蹈,学习更加高难度动作,学习更加多样化的技巧,深入了解一个舞蹈剧目的内涵和故事,由此表演者与舞蹈产生共鸣,舞蹈表现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了。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一)通过合适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舞蹈演出中,学生的身体柔韧性以及灵活性会直接影响舞蹈演出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教师应当在课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强化对学生身体柔韧性的训练,常用的几种训练方式包括动力拉伸以及静力拉伸等手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身体柔韧性,使学生在演出中可以更为高质量地演出舞蹈的艺术内涵,表现舞蹈的艺术魅力;其次,舞蹈演出演出过程对于学生的体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耐力训练。在实际的课程中,常用的训练学生耐力的方式包括持续性的联系以及训练,在课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体力的培养;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力量的训练。在舞蹈演出中,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肌肉伸展力度才能保证舞蹈演出中的动感,进而提升演出的观感。在课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演出中的不足来设计合适的力量素质训练,针对肩部力量、手臂力量以及腿部力量的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练习方式,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力量可以得到正确的提升。

(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性较强的演出形式,学生的艺术素养对于演出质量有着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出中的舞蹈功底。第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教师应当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提高学生对舞蹈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来鉴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音乐,并记录自身对于音乐的感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鉴赏能力;第二,提升学生的舞蹈基础。在舞蹈片的演出中,舞蹈基本功对于演出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扎实的舞蹈演出基础,并通过训练过程来完成舞蹈演出能力的提升。在舞蹈演出中,舞伴之间的配合对于舞蹈基本功有着较高的要求,舞伴还需要对舞蹈的基本技术有着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演出的正常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舞伴之间的默契和演出技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磨合来提升舞蹈演出过程的协调性,从而实现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艺术鉴赏能力也会影响舞蹈演出中对作品文化内涵以及感情的表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提升舞蹈演出过程的表现能力。首先,教师应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在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学生在演出过程中才能更高地把握演出中不同舞蹈作品和种类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针对舞蹈专业的学生,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和提升自身舞蹈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在了解和掌握舞蹈风格以及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提升演出中的艺术表现力;其次,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加强对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培养与教学,进而满足在舞蹈演出过程中的美学分析,提升学生对于舞蹈内容和情感内涵的了解和分析质量,形成具备特色的舞蹈演出风格。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前,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资源不足,由于这一课程在我国许多高校属于新兴课程,许多舞蹈教师的专业性不足,进而影响了课程中对于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想提升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首先高校应当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在招聘中选择具备教学经验的专业舞蹈人员,通过专业的能力培养以及技术训练来提升学生对于艺术表现力的练习要求;其次,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优化课程的设计质量,采取合适的教学实践和课程方式来提升舞蹈演出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彭涛.关于高校舞蹈教学的思考——谈舞蹈表现力[J].才智,2018(19).

[2]降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8(3).

[3]公兰荚,洛毛措.影响中国舞蹈演员表现力的自身因素研究[J].2018(9).

猜你喜欢

培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