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教学与文化传承
2019-07-16魏晓琪
【摘要】近年来,厦门地区对于南音的关注和保护度日渐提高,各大中小学积极开展南音兴趣活动,高校内积极响应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等,都对于传承南音艺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不专业、不系统的漏洞,尤其是南音在厦门高校中的校园传承还不够普遍。南音在高校传承中有何意义?传承现状及效果又是如何?集美大学从保护非遗文化和建立自己特色学科教育的角度出发,在南音高校传承中做了一些努力。鉴于此,笔者以集美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查法、个例访谈等方法进行整理分析,思考高校南音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健全传承体系等问题,提出民族器乐教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关键词】民族器樂教学;文化传承;高校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国古乐之一的南音,作为人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厦门是重要的一种宝贵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传承这样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心和思考的问题。从目前厦门的南音传承情况来看,虽然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活动也不断增加,但实质上传承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如何在民族器乐教学中进行文化传承,这么做是否有利于南音在厦门更好地传承,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集美大学音乐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个例访谈等去分析其传承现状,对之前教学工作开展效果做一个总结的同时,探索在民族器乐教学建立健全传承体系的具体举措。
一、民族器乐教学中进行本土文化传承的意义
福建南音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传承中,经过时间的沉淀慢慢分流成了同根同源但又各具特色的两大流派——泉州南音和厦门南音。而厦门南音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取得了可观的发展,并借助本地区的发展优势,在海内外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从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来看,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都采用西方的教育模式,许多专业音乐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对南音里的一些乐器一无所知,更无法演奏。其实,南音本身就可以是一种专业音乐教育,南音里包括了很多不同于西方音乐的元素,比如说工尺谱、特殊乐器、特殊奏法、特色唱法等,它可以弥补大家现有的专业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学习南音,也会加强对闽南地域文化的理解。正如周景春老师所说:“培养大学生对于闽南文化的自知、自觉、自信和自豪感,使其具备欣赏或实践演唱(演奏)的习惯,才能使高校逐步承担起传承闽南音乐文化的重任。”集美大学作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其音乐学院前身是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在1925年开办的集美师范高师艺术科,是福建音乐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师资摇篮之一,拥有着优厚的教学条件,若能将厦门南音作为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去挖掘、开发、研究与利用,也许可以成为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专业形成学科特色的一个有效途径。换言之,地方高校在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的同时,也有义务尽上自己作为地域水土所滋润的“一方人”的这份力。同样,厦门南音艺术也需要有这样一方人,通过薪火相传,让厦门南音艺术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集美大学音乐学院能够在资源丰富的厦门进行音乐专业特色学科建设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责任与义务。
二、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融入南音艺术的意义及传承效果
厦门南音在一代代老艺人们的坚守下渐渐走向更大的舞台,不知不觉中,校园里的南音氛围也开始增强。厦门许多地方的中小学开设了南音兴趣小组,有的学校把南音的普及教育做成了学校特色。在这样的校园传播中,南音文化在一群群焕发生命力的孩子身上得到普及、得以传播。而通过高校校园传承的案例还是相对较少,南音在高校传承中有多方面的意义。
其一,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都采用西方的教育模式,许多专业音乐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对南音里的一些乐器一无所知,更无法演奏。南音本身就可以是一种专业音乐教育,包括了很多不同于西方音乐的元素,比如说工尺谱、特殊乐器、特殊奏法、特色唱法等,它可以弥补大家现有的专业知识体系;其二,南音艺术与闽南文化息息相关,它是一种地域特有的文化,与地方的经济、文化、生活紧紧相连,学生通过学习南音,也可以加强对闽南地域文化的理解;其三,南音不仅是地方艺术,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人类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它是世界文化瑰宝中重要的一部分,青年学子更应该对身边的文化有所了解、有所掌握。因此,组织学生去学习和了解南音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自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高校的民族器乐教学中融入南音艺术,一方面可以在高校中普及南音艺术,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南音师资,他们走上岗位后,南音艺术可以得以更大面积、更加专业的普及。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通过一系列的南音传承活动,在学生中起到了一定效果。例如,通过与南音艺人们共同合作排演音乐会的过程潜移默代地激发学生对于南音的学习兴趣。文化传承的系列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有这样一些毕业生,在校时接触到南音产生了兴趣,毕业后分散在厦门各地的中小学中,在日常教学中继续着南音传承,有的则进入了厦门市的各个南音乐团。例如,96届毕业生吴玉叶在集美小学组办南音兴趣小组、97届毕业生吴宝雅是厦门市国祺中学南音特色教育带头人,并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等。据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器乐教研室主任陈萍老师回忆,她于1989年7月毕业后便一直在集美大学艺术学院任教,至今已有29年,问及为何主张将南音引进高校教学,陈萍老师从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从传承使命上看,厦门市还没有高校有这样一个规范的南音学科,出于保护南音艺术的意识,也为了将南音更专业、系统地传承下来,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如果能够将南音引进教学,给热爱南音的学生提供夯实的音乐基础,对未来厦门南音的传承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教学角度来说,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生们在学院里封闭的学习模式,日常的排演中不仅拓宽了她们的音乐认知,对于闽南音乐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多场大型演出更是让她们踏出校园,通过走上大舞台积累了艺术实践经验。
三、民族器乐教学课程改革新思考
强化民族器乐教学、实施特色艺术教育,创建特色高校并非易事,虽然在近几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我们需要引进专业教师队伍,并指导组建专业的南音乐团,并组织乐团成员定期到民间的南音专业乐团进行采风调研,开展成果汇报音乐会、参加专业南音比赛等。除此之外,联系厦门市优秀的南音团体单位进行交流演出,也可以引进高端人才定期举办南音研修班。从教学模式上看,可以将南音引进到日常的民乐教学中,例如学琵琶的同学在专业课上除了学习琵琶的演奏,也可以有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对南音中的南琶进行了解学习,将课堂中零散、碎片的时间利用好,一个学期结束后展示学习成果,不仅演奏琵琶曲目,也可以同时用南琶也演奏一首简单一些的南音曲目。以此为例,学二胡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二弦的演奏等。学院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着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的人才输送关系,缓解了南音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使南音艺术人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让南音一代又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
四、结语
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值得我们一代代地坚守和传承,作为地方高校,不仅要建立起自己的办学特色,更是要担负起守护本土艺术的责任。本文以集美大学为例整理分析发现,对于弘扬和保护厦门南音的观念整体呈现了稳步积极的状态——学院近年来不断开展南音相关活动,引进南乐团的专家、优秀艺人进校园和院内师生近距离交流、合作,所培养的毕业生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并成为了传承南音的主力军。但是当前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学院对于保护南音的意识有所增强,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南音传承体系,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对于南音也还停留在有所了解的程度,缺乏专业的训练。本文对于之前的南音传承概况做了一些总结,希望能为之后继续进行南音传承提供一定参考,最终达到保护本土艺术、传承发展南音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 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王珊.古乐回声[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冰机.福建南音及其指谱[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
[4]张映兰,刘振俅,柳青,等.音乐教育本土化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特色研究[J].学术论坛艺术教育,2011(12):50-51.
[5]龚佳阳.闽南民间南音乐社的人类学研究——以锦华阁和御宾社为例[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11.
[6]张金基.南音——厦门流派的形成及其艺术特点[J].文艺生活,2012(2):198-199.
[7]史一丰.对普通高等院校本土音乐教育的思考——以黄山学院音乐专业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4):102-105.
[8]陈云珍.县级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和作用发挥[J].中文信息,2015(4):38.
[9]颜妍.南音传承模式与传承现状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6.
[10]周景春.文化自觉视野下闽南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J].集美大学学报,2018(7):38-41.
作者簡介:魏晓琪(1996—),女,汉族,在读研究生,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