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夜曲》中的和声手法分析

2019-07-16廉花

北方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夜曲和声肖邦

廉花

【摘要】本文试图分析肖邦《夜曲》所运用的和声语汇,归纳肖邦在和声手法运用上的特征。通过谱例分析,将肖邦《夜曲》中的和声手法归纳为以下四类:辅助与经过和弦的运用、变和弦的运用、连锁进行和远关系转调,并对肖邦夜曲中和聲手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梳理。

【关键词】肖邦;夜曲;和声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通过笔者对肖邦夜曲集的分析,渐渐发觉肖邦在创作夜曲中所偏爱的和声织体,最终将特征概括为四点:辅助与经过和弦的运用、变和弦的运用、连锁进行、远关系转调。

首先让我们了解夜曲这一题材。19世纪初,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了小型抒情钢琴夜曲,使之成为浪漫主义时期器乐作品的一种体裁。肖邦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并在其基础上更加具有民俗性、趣味性,在和声上更加大胆地运用和弦外音、变音以及半音级进的和声语汇来抒发情感。

尽管肖邦的每首夜曲都给人以焕然一新的听觉盛宴,但这些作品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共性,例如大部分作品标有相对慢速的速度术语,这样的速度更加展现了肖邦夜曲的抒情性与幻想性。在音乐织体上运用丰富多彩的半音阶音乐线条,流动、连贯的节奏以及典雅、忧郁、极具色彩的和声语汇,并将下属变格功能运用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增加了许多键盘的炫技因素。现根据乐谱及和声分析对肖邦的和声进行创作特征加以分析与论述:

一、辅助与经过和弦的运用

肖邦作品中常常运用辅助与经过和弦作为一种推动乐曲发展的音乐进行,隐蔽和声的功能特性。笔者选取肖邦夜曲的片段进行举例。

根据肖邦《夜曲集》op.15no.1 a乐段第二句(第5-8小节),此处调性为F大调,和声进行由D34/D—b5SII34—D7—T,此处由D34/D—b5SII34各音之间的进行为级进或保留,所以,在听觉上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在此处的b5SII34像D34/D与D7之间的经过和弦,同时,利用SII级和弦的下属色彩性和声创作出此处的和声进行,此处低音线条由“D—bD—C”给人非常舒适的听觉感受,并将D34/D的三音和五音向下方级进了半音至b5SII34。

根据肖邦《夜曲集》op.15no.1 a乐段第二乐句(第13-16小节),此处调性为F大调,和声进行为DVII7—D56—D56/SII—D34—T,低音级进“E—#F—G—F”最终解决到F大调的主和弦,D56/SII在此处为D56与D34的辅助和弦,这里引发我们思考的是为何选择D56/SII作为辅助和弦,首先,D56/SII与前后和弦均为级进,而且D56/SII处于弱拍位置,其次,II级的根音G,刚好为D34的五音,由此D56/SII解决至根音,肖邦将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紧缩,由D/SII—SII—D缩减为D/SII—D34。

通过对以上谱例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肖邦的音乐给人更多的遐想空间,游离在个人无限遐想的思绪中,使创作洒脱自由,从属功能性和声发展到下属功能性和声,这种和声进行给人焕然一新的听觉盛宴。

二、变和弦的运用

肖邦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那不勒斯和弦。在作品op.27no.1第一部分的a乐段第二乐句(第7-10小节)在#c小调D34/S—S6—b1SII—DVII,a乐段并没有完满终止,和声停在DVII和弦,此处旋律声部的“#C”为倚音,“#B”为和弦音。肖邦运用DVII的分解织体形成左手的伴奏,增强了音乐本体的色彩性,削减了音乐的功能性,并将完满终止设计在b乐段的开头(第11-12小节)K46—D7—t,这才发展至#c小调的完满终止。

除了对于下属功能变音的运用,肖邦还常用属功能中的变音,例如b5D7、b3DVII7、b5D7/D等。根据谱例4中的第13-14小节,肖邦用b5D7作辅助和弦,既能达到推动音乐发展的功能,又能将古典主义时期非常典型的属主进行的音响加以变化,从而达到以和声进行推动音乐发展的目的。同时,谱例4第17-18小节是第二乐句的结束处运用变和弦来丰富扩充音响效果,此处采用了t—b1SII—b3DVII7—t,既能满足乐句的需求,又能增强音乐本身的和声色彩。

通过对以上谱例的分析,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肖邦对变和弦的偏爱,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更加向往在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们很少使用的新颖的音响。对于这些变和弦有时用在音乐发展的连接中,有时用在补充终止中,变和弦的听觉给人一种神秘有温柔静雅的感觉。

三、连锁进行

连锁进行也是肖邦《夜曲集》中常用的和声手法,在作品op.15no.1第18-20小节中和声为:b5D34/TSVI—D7/SII—D34/D—D—D7—T。

根据肖邦《夜曲集》op.15no.1第17-20小节和声由b5D34/TSVI应解决到TSVI,然而,肖邦仅出现TSVI的根音“D”,并在“D”音上方构成了D7/SII和弦继续离调,紧接着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对解决至SII是更加向往的,可是肖邦依然将这样的音乐发展紧缩,D7/SII—D34/D的过程中,将D7/SII的低音“D”保留,将原本应该出现在D7/SII之后的SII7升高三音变成了D7/D。纵向上看,此用三连音的节奏型形成半分解织体;横向上看,各声部音与音之间的连接都采用了级进的发展方式。此处紧缩进行形成了和声上的连续离调,这种发展音乐的手段也是肖邦创作夜曲中常常可见的现象。

作品op.15no.2中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连接段(第17-24小节),将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形成了连接段,用相同的节奏材料展开,并起到连接乐段的作用,第17-20小节形成以#F为主音的D—T—t进行低音属持续一直延续;第21小节低音级进下行从“C—B—#A”将此处的调性模糊,和声为D2/b1SII—b3DVII56/DTIII—DTIII—b5D7/DTIII—DTIII—TSVI—#3DTIII,由此该和声走向为低音下行级进,最后连接停在大三级和线上接入新的乐段,右手旋律由十六分音符“A—B”进入该乐曲的第二部分#F大调的D7和声,新的段落运用离调模进手段由I—II—III的方向发展音乐。

分析了肖邦的夜曲集,我们常常会遇到连锁进行的情况,给一人种紧张感,使音乐发展更加迅猛,往往都是将不稳定的离调属功能和弦解决到主音,但同时主和弦不出现,并在主音上构成新的不稳定的离调属和弦,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了连锁进行。

四、远关系转调

肖邦对于远关系转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等音转换两个不同的和弦。例如,将前调降三音的导七和弦与后调属七和弦作共同和弦,突破了以往传统转调手法,这样的现象多次出现。

根据作品op.9no.1第二乐段的第23小节,由降D大调的b3DVII34/D与G大调的D56/D作共同和弦,随后解决到G大调的属和弦,音乐进行又通过G大调的DVII34/D与降D大调的D56/D作共同和弦,该段落以“D56/D—D7—T”完满终止。

作品op.15no.3 b乐段为G大调,共同和弦为该段的前一小节(第50小节),首先通过第一乐段d小调的主和弦与G大调的小属和弦作为共同和弦进行转调,转调后并没有出现完满的终止式,而是通过DVII7/TSVI—b1TSVI—K46—D9,在DVII7/TSVI—b1TSVI的连接中,通过等音“#D=bE”连接,“#F”解决到“G”,“C”解决到“B”,每个音都作级进解决;再由b1TSVI—K46—D9,“bE”解决到“D”,“G”与“B”保持,进行到D9,通常作曲家会以T直接结束形成完满终止,然后肖邦在该乐曲的第二乐段想作展开,就运用既具备主功能又具备属功能的G大调的DTIII与F大调的b3S6作共同和弦进入F大调,在F大调中完满终止。

作品op.27no.1第71小节处于该乐段的第二句开头,该乐段第一句为降G大调,第二句通过降G大调的T与C大调的b1SII作为共同和弦,进行到D34—T—S,该乐句以下属和弦结束,随后进入连接句运用下属功能变和弦扩充乐曲。在新的乐段进入#c小调,用C大调的DVII/D与#c小调的DVII56作共同和弦,最后接入DVII—D—t的和声,在属功能上采用炫技华彩句连接再现部,直到再现的引子出现,属和声才真正得以解决。

最后,通过大量地分析谱例发现,在调性轉换方面,肖邦除了运用基本的大小调交替、同主音大小调交替、近关系转调之外,常会使用远关系转调,例如三全音转调等。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肖邦是一个热爱创新和探索的人,他的音乐让人们在这个共性写作的时代中感受到了和声语言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参考文献

[1](俄罗斯)斯波索宾等人合著,陈敏译.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

[2](波)肖邦作曲,(波)帕德雷夫斯基编.肖邦夜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订正版[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夜曲和声肖邦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月夜曲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肖邦的魔法
快乐新年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快乐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