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儿遇罄,消耗干净”
2019-07-16冯菊
摘要:《金瓶梅》在明代位列“四大奇书”之首,是我国第一部市民风情小说,讲述了风流子弟西门庆的仕途与情色生活。在文中与他有过性关系的女性甚多,但涉及情爱的却极少,西门庆与李瓶儿的相处情节,是文中唯一呈现出有着家庭温馨氛围的部分。一直有学者在探讨,两人之间的情感是不是爱情,西门庆有没有爱上过谁,本文将从西门庆与李瓶儿之间的情感变化和彼此产生爱情的可能性来分析其中的情意。
关键词:西门庆 李瓶儿 爱情 性欲
一、李瓶儿人物浅析
书中前几回李瓶儿并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多次以花二娘的身份和西门庆家中结交。第一次正面描写是在第十回,李瓶儿给西门庆家中妻妾送花戴,西门庆和吴月娘谈论起她。多次给西门庆家送些不大不小的礼物,正有主动结交的意味。一来西门庆和花子虚既是邻居又结为兄弟,自然该走动一番。再者,他们家中虽有钱财,但没有西门庆有势力,还得结交好关系。李瓶儿知道那天西门庆家有活动,才去送花,让她们高兴的同时,西门庆也能直接知道花家和他们家平时有往来。由此可见,李瓶儿精明能干,社交也挺有手段的。月娘第一次描述她:“生得五短身材,团面皮,细湾湾两道眉儿,且是白净,好个温克性儿。”西门庆则着重点出“带一分好钱来”。这里对李瓶儿做了概括:性子温和,小巧玲珑,钱财甚丰,持家精干。
李瓶儿的主见是很强的,她会对自己的处境迅速评估,然后明确目标和追求,主动出击。在她看好西门庆时,就开始主动给西门庆机会,一段时间后,便直接邀请了。李瓶儿使绣梅对西门庆说话:“俺娘使我对西门爹说,少吃酒,早早回家。晚夕,娘如此这般要和西门爹说话哩。”两人相好后,又主动提出嫁给西门庆,趁着花子虚陷入纠纷,将大量财产送与西门庆,讨好西门庆和吴月娘,这也是她为了之后顺利嫁入西门家所做的考虑。西门庆家中面临危险,李瓶儿害怕自己受到牵连,直截了当主动招婿蒋竹山,也是为自己寻求保障。
她还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对于花子虚和蒋竹山,李瓶儿并不喜欢,对他们经常训骂不让他们碰自己。但对于西门庆,她从来都是笑脸相对,经常迁就他满足他。李瓶儿在书中没有特别讨厌的女性角色,但在心中应该是极其怨恨潘金莲的。
二、西门庆与李瓶儿的感情
李瓶儿与西门庆之间的爱情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才产生的,首先来看一下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
西门庆与李瓶儿的第一次相见是西门庆在远处朦朦胧胧看了一眼,虽然距离遥远,西门庆依然对李瓶儿的身姿和容貌产生了兴趣,这也正合西门庆的本性。再次正面相见,“见他生得甚是白净,五短身材,瓜子面儿,细湾湾两道眉儿,不觉魂飞天外,忙向前深深作揖。”西门庆就被李瓶儿的长相钩住了魂,此时的西门庆哪里还有“朋友妻不可欺”的想法,立马开始引诱,不仅将花子虚灌醉,还在李瓶儿面前装“正人君子”,埋怨花子虚。李瓶儿则告谢西门庆:“看奴之面,劝他早些回家。”此时的西门庆心中已经对李瓶儿起了心思,但李瓶儿这时心中大概还没有这种想法。西门庆连着几日缠着花子虚喝酒玩耍,也就和李瓶儿见了几次,这时李瓶儿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再次恳求西门庆“劝劝”不回家的丈夫,但这意味着:一是告诉他自己与丈夫不和,二是暗中透露丈夫经常不在家,三是有点邀请西门庆多多来家的意味了。西门庆果然是一点就通,自然十分高兴,两个人没多久就暗通私会。不过两个人之间这时只有性关系,不过很快,只是云雨一番后,李瓶儿的情感就对西门庆产生了依赖,主动问吴月娘的年纪,想与之以姐妹相称。李瓶儿心思灵透,这时已经有了讨好西门庆后院人的心思,首先便是正妻吴月娘,因为平时就有来往,所以比较简单。听到西门庆提起潘金莲后,她知道他们俩偷情可能会被住得最近的潘金莲知晓,平时李瓶儿必然也听说过西门庆宠爱潘金莲,所以也要认潘金莲为姐姐。一来,怕潘金莲将此事闹开,弄得西门庆不敢再来。二来,李瓶儿在心中竟然已经有了将自己纳进西门庆后院的想法,自然可以看出李瓶儿此时已经对西门庆在心理上有了依赖。但西门庆只当一场平常的艳遇罢了,没有想过其他。
两个人私会已久,李瓶儿对西门庆的感情也日益深厚。恰逢遇到花家争财产之事,李瓶儿趁机将财产转移到西门庆家中,可见她想利用财产讨好西门庆家,而且也有嫁入西门庆家中的打算,这一份先到的“嫁妆”也可以给吴月娘留下好感,并且也是她嫁进来的雄厚资本。但此时的西门庆心中对财产的热爱比李瓶儿更重。李瓶儿此时再去西门庆家中游玩,姿态比平时要低,出手大方,讨众妻妾的喜欢。李瓶儿愿意从妻降为妾,嫁给西门庆。后来西门庆家中出事,李瓶儿夜夜梦见狐狸与其相好,可见她对西門庆的思念。不过没多久李瓶儿害怕西门庆的事牵连到自己,便立马做出嫁给蒋竹山的决定。而后来西门庆生气也是因为李瓶儿嫁给了一个“矮王八”,不是她另嫁了。所以此时两个人各自情分不深,主要是靠“性”来维系。
李瓶儿嫁给西门庆之后,他逼着李瓶儿上吊,这也是他对李瓶儿做过的最粗鲁的行为,此时的西门庆对李瓶儿没有爱情,只是觉得李瓶儿欺辱了自己的颜面。李瓶儿嫁给西门庆后,觉得有了归属感,对西门庆更加上心。婚后的西门庆多次宿在李瓶儿房中,可见对其的喜欢。
在第二十七回中,西门庆故意戏耍潘金莲,为李瓶儿“报仇”。 官哥儿到来的同时西门庆又升官,两大幸事让他更加宠爱李瓶儿。两个人一起逗孩子、聊日常,与妻妾格外不同。在这种氛围下,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而且李瓶儿在家中的地位也直线上升,仅次于吴月娘。西门庆求福只写了吴月娘和李瓶儿两个人,吴银儿因为李桂姐认吴月娘为干娘,则认李瓶儿为干娘,当下可看出其地位仅次于吴月娘。官哥儿死后,李瓶儿伤心欲绝,西门庆倒是劝慰她,此时可以看出西门庆对李瓶儿的情感已经十分深厚。因为西门庆的亲情观念很淡薄,他和西门大姐基本零交流,虽然喜欢官哥儿,但也不是特别重视。全书中李瓶儿之死最为伤感,西门庆之死最为悲凉。李瓶儿的死是西门家走向衰落前最后的高峰,西门庆死后直接被瓜分家产,甚是凄凉。李瓶儿病重,西门庆每天来看她,守在房中哭泣。李瓶儿这时也不愿西门庆太过伤心,劝慰他不要守在自己跟前,这时的李瓶儿性格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我的哥,你还往衙门中去,只怕误了你公事。我不妨事,只吃下边流的亏,若得止住了,再把口里放开,吃些饮食儿,就好了。你男子汉,常绊在我房中做甚么!”这时的李瓶儿有种吴月娘的正妻感,可见是真的深爱西门庆,不希望他因自己太过悲伤。在李瓶儿弥留之际,两个人一口一个“我的哥哥”“我的姐姐”甚是感人。后来他一直供奉着李瓶儿,连听曲子都立马想到李瓶儿而落泪。后来还将丫鬟当作李瓶儿的替身,格外宠爱,可见爱之深切。
三、两个人之间产生爱情的原因分析
(一)李瓶儿为什么会喜欢上西门庆
首先西门庆长相英俊,家财颇丰。她是花子虚的妻子时便想要和西门庆一家交好。其次西门庆虽然多情,但他对女人比较温柔,对李瓶儿也柔情蜜意。李瓶儿最早做小妾被正室赶出来,后来嫁给花子虚,从文中可以看出她和花太监也有不明朗的关系,太监折磨女性的花样颇多,从她和西门庆交合时展现出的颇多花样可见其经历丰富。后来又嫁给了蒋竹山,也是不满意。从她和西门庆私会,后来夜梦与狐狸相好,大骂蒋竹山性无能可以看出,她对性也有强烈的追求,说西门庆是“医奴的药”。李瓶儿原来的经历使得她缺乏安全感,花太监是个太监,花子虚和蒋竹山都是草包,需要李瓶儿强势起来,为自己做打算。但她在西门庆面前可以展现自己心中小女人的温婉,不需要那么强势。再次就是两个人之间有了孩子。李瓶儿怀孕之后,自然情感上更依赖孩子的父亲。
(二)西门庆对李瓶儿产生爱情的原因
美色和性的满足。李瓶儿生得白净又美丽,自然讨得西门庆的欢心。李瓶儿从花太监那里还留下了宫中的春宫图等物件,又常与西门庆颠鸾倒凤,在床上尽得西门庆满意。
财和运的积累。李瓶儿的到来给西门庆带来一大笔钱财,使得他的产业扩大。官哥儿的出生和西门庆升官同时发生,更是使西门庆得意。
真心真情相待。西门庆的女人众多,基本上都是因为钱财或者床事才和他欢好,这点以王六儿和如意为典型。妻子吴月娘对他只有夫妻之情;潘金莲对其只有性欲所求;孟玉楼一开始还有点情意,后来两个人没什么交流,也淡薄了;李娇儿和孙雪娥是基本没感情;只有李瓶儿对他最为真心,给他钱财,给他生孩子,满足他的性欲,献出真心对他好。西门庆当然可以感觉出来众人的态度,所以对吴月娘和孟玉楼都很尊重,对潘金莲和其他女人便只是性欲和金钱,只有对李瓶儿有温情。而且他们两之间有玩耍的兴味,不同和潘金莲只有性和钱财。“西门庆过去睡了来,就告妇人说:‘李瓶儿怎的生得白净,身软如绵花,好风月,又善饮。俺两个帐子里放着果盒,看牌饮酒,常玩耍半夜不睡。”
可见李瓶儿对西门庆来说,满足了性、财、情、亲四样,爱情的构成要素基本都具备了,两个人之间自然会产生爱情。
四、结语
西门庆是个极为自私之人,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李瓶儿、吴月娘、潘金莲,分别代表他的爱情、婚姻和性。他爱着李瓶儿,但远远不及爱他自己,爱着性的刺激,西门庆实际上多情而又无情。但是爱情是真实存在的。吴月娘扫雪烹茶众人玩耍后,西门庆留宿孟玉楼房间,李瓶儿被地滑倒了,潘金莲却怪李瓶儿连累自己泥了鞋。西门庆则一眼看出,是潘金莲绊倒了李瓶儿,并且也是她故意叫丫头唱“佳期重会”暗讽吴月娘。这时候的西门庆还没有爱上李瓶儿,但可以看出西门庆是个“老油条”,对每个人的性格和所作所为都心里有数,所以他后来也定然知道雪狮子背后是潘金莲做了手脚,可他却忍下来,并且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在死前还嘱咐吴月娘照顾潘金莲。最后性欲强势压倒爱情,潘金莲已经成为西门庆性追求的化生了。潘金莲被武松杀死,也是作者对这种性追求的批判。
参考文献:
[1]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新加坡:南洋出版社,2003.
[2]韓进廉.中国小说美学史[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3]冯文楼.四大奇书的文本文化学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冯菊,女,西北大学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