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东久:为祖国而歌

2019-07-16王哲

中国报道 2019年7期
关键词:战士创作时代

王哲

夕阳西斜,彩霞满天,远处农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暮色开始笼罩大地,三五成群的农夫们徐徐而归,在一处青草茂盛的地坝上,牛儿却仍在贪婪地吃草,一名清瘦的少年依然坐在一旁痴迷地读着一本已经快让他翻烂的《千家诗》。日后,正是这个放牛娃写出了《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这首歌。

许多年以后,当著名词作家贺东久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畅谈自己的创作之路,最初的开端依稀间仿佛又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童年时光。

朝阳初升

1951年出生于安徽宿松凉亭一个普通农家的贺东久,自幼酷爱读书,有书香陪伴的放牛时光正是他儿时生活的写照。

贺东久9岁已经能背前后《出师表》,古人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了他幼小的心灵。17岁参军,是贺东久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他的诗意终于找到了一片热血的土壤。他借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刻古攻读汲取养分,尝试创作现代诗歌,在那个诗歌的黄金年代,颇具才情的贺东久成了颇有名气的军旅诗人,他曾写过一首《自豪吧士兵》的小诗,被很多战士抄下来带在身上,后来甚至成了当年老山前线许多牺牲战士怀中的遗物。

贺东久有着广阔的文学视野、扎实的文学训练和基层部队生活经验,火热的军营生活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他从熟稔的军旅生活出发,逐渐把诗变成了歌,用一字一句张扬军人所应有的自豪感和无怨无悔的壮美情怀,用充满激情的作品展现着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

1977年,文化部和中国音协联合征集全国音乐界创作新国歌,全国的音乐人都在积极为此准备着,南京军区立即将部队的文艺骨干召集起来组成新国歌创作组,在基层部队的贺东久被抽调参加。

“当时全国处于‘文革结束、思想解放的欢欣鼓舞之中,打倒‘四人帮,举国上下的阴霾一扫而光,全国人民的精神都为之一振,改革开放的时代也到来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激动的、欢腾的,这是这首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贺东久回忆说,“我当时是南京军区高炮部队的战士,一天清晨,我们在海灘练习打靶的时候,远远看见东方喷薄而出的红日,心中突然想到,新中国不正像这冉冉升起的太阳嘛。这时灵感一触即发,文思泉涌,我立刻就写下了‘中国,中国,不屈的山河,巍然屹立,气势磅礴……”

歌词经过贺东久的反复推敲打磨后最终完成,在全国500多首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相关部门将《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选为新国歌备选稿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来作为优秀群众歌曲向全国推广,1978年4月在《人民日报》上首先发表,接着《人民音乐》《歌曲》《上海歌声》等报刊相继转载。总政军乐团将它改编为军乐曲,至今仍在国庆与很多重大节日里广泛演奏,成为全国群众歌咏活动中的首选曲目之一。

魂牵梦绕

“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霓虹闪闪,你不会发现我,我在高高的山上戴月披星……”这是贺东久最满意的作品《边关军魂》,1991年,他为同名电视纪录片创作主题歌,描述边防哨所战士们的戍边生活。 “相比城市里生活优越的年轻人,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真是太不容易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十几二十岁,正是青春蓬勃的年纪……”一天深夜,他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边关战士们陌生而年轻的面庞,第一句有了,其他好像早就烂熟于心的歌词就像泉水般涌出来,一气呵成。当年,很多边关战士和军人家属听过这首歌都会激动地热泪盈眶,它曲调悠扬、深情质朴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军歌的风格,温婉而深刻地表达了战士们真情实感。

“握刀剑而狂歌,捧玫瑰而低吟。”这是贺东久的创作风格, 灿烂的剑气与温暖的柔情融合,他是写作大情大爱的高手,他记录了普通人心灵中的真实、渴望、思索与追寻,他把军人的职责与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以鲜明的意象与饱满的激情,拨响新时代的琴弦。

贺东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启的创作生涯,迄今已有40余年,诗歌超过1000首,歌词作品超过500首,是什么让他保持如此持久而汹涌澎湃的创作力?是因为一直保有一颗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花飞为了谁

贺东久坦言自己作词的六字箴言是:诗意、哲理、真情。他时时捕捉着祖国大好河山每一处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美,从而找到创作灵感,把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统统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在《眷恋》中,他这样赞美祖国:“描绣你的模样,不知该用什么丝线,红色太淡,绿色太浅,金黄色也不够鲜艳;挑遍人间所有的色彩,也绣不出你的容颜。”

《芦花》是贺东久新世纪的作品,它以贺东久熟悉的苏北农村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里悄无声息、漫天飞舞的芦花意象作为开篇,优美恬静,浪漫欢畅,“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芦花鲜活的生命力和缠绵的人间真情相互融合,体现了淳朴渔家姑娘远在他乡保家卫国的心上人的思念和牵挂,这首歌曲颇受80后青年人的喜爱。

作为安徽游子,他深刻感受到家乡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黄山的松、池州的花、淮北的香梨、皖南的茶”,“九华的云、天柱的霞、巢湖的月色水笼纱”,“宾朋八方来,举杯话桑麻”,“黄梅一曲心陶醉,大美故乡爱,伴我走天涯”……一首《徽风皖韵》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贺东久对故乡的热爱,家乡是他的创作源泉,也是他永远放不下的牵挂。

“我家两堵墙 ,前后百米长 ,德义中间走 ,礼让站两旁……” 在2016年春晚演唱而广泛流传的《六尺巷》就是他对于新时代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感而发的结果。“歌写得很快,思考酝酿的时间很长。”这是他生活的沉淀,阅历的累积,人生深切的体味。

贺东久是时代的倾听者、沉思者、记录者、呼唤者,他细腻记录了每个时代人们心灵中的真实、渴望、思索与追寻,用作品传达着亘古不变的人间至情真爱。

“儿时的一幕幕美好的意象现在还时常在我梦里出现,成为我创作的灵感源泉,比如此前我梦到了儿时伙伴——一个叫桃花的小姑娘,醒来就迅速写成了一首作品,我可能天生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吧!”贺东久笑着对记者说,已经年近七旬的贺东久依然保持着一颗童心。“要永远保持年轻的心,不能因为年纪大了,就脱离时代,要敏感地捕捉当下年轻人的想法。”

贺东久认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新时代风云际会,意象缤纷多元、气象万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波澜壮阔、精彩纷呈。他依然笔耕不辍,用一首首新歌,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

猜你喜欢

战士创作时代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一墙之隔》创作谈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无名战士有名剑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