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国体操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2019-07-16訾卫东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体操学者

訾卫东

摘 要:中国体操研究历经六十年的发展,逐步从辉煌跌入低谷。如何突破现有研究困境,不仅需要回顾其发展历程,还需要分析困境背后的原因,从而为后续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出路。研究表明:中国体操研究现阶段科研学者梯队断层,研究合作团体之间各自为战,研究内容与项目需求相脱离。这主要是因为体操项目中各种操类的快速发展与分化导致学者分流,各层次人才储备培养出现萎缩,研究主题落后于项目发展。所以必须加大体操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引入高水平运动员。各级科研课题引导学者研究方向,学者转换研究视角与方向,高校与科研所展开合作共赢模式。

关键词:中国体操;困境;出路

中国体操研究的发展伴随着国家体育战略的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的飞速发展,逐步从辉煌跌入低谷。现阶段学者梯队的断层,研究主题的偏离,使其相关研究陷入困境。如何摆脱当前研究的低迷状态,为其项目发展提供科研保障?这是当前体操研究学者们需要深思的问题。本研究从其六十年发展历程展开分析,探寻其困境与原因,希望为中国体操的研究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

一、概念界定

体操:指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表现人的控制能力,并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体育项目。在中国体操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存在定义及分类上的争议。部分研究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竞技体操”一词来统称体操竞赛中的男子体操六项与女子体操四项。由于我国体操项目的早期发展过于偏重竞技化发展,导致了大众对于体操的理解等同于“竞技体操”。国际体操联合会与国内正式比赛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中,从未出现“竞技体操”一词。根据以上定义及梳理,本研究中的体操代指“竞技体操”,研究主要涉及男子六项、女子四项及其相关内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体育核心期刊中的关于体操相关研究的文章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s等数据库为资料来源,进行有关体操研究的书籍与文献查阅、整理、归纳。

2.专家访谈法。本研究涉及的名称、定义、分类上有所差异,需要在前期向相关体操专家进行请教,以确定研究范围及内容。后期的研究结果分析上需要向专家验证分析的可信度与合理性。

3.词频分析法。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词频进行分析,通过网络图谱的形式来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科研学者、机构分布。以此来展示其研究历程及困境。

4.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对CiteSpace相关数据进行导出,进行各指标统计,并制作相关表格。

(三)数据选取

为了尽可能地收集到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数据,经过前期的专家访谈与数据收集经验的积累。数据收集策略以中国知网体育核心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主题OR关键词OR篇名=竞技体操、男子竞技体操、女子竞技体操、自由体操、单杠、鞍马、双杠、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吊环为检索词。由于中国知网中收录的体操研究最早为1959年,故文献时间跨度:1959—2018。对数据处理后共得到1417篇体操相关研究文献。

三、中国体操研究发展历程回顾

六十年来中国体操的研究从缓慢到飞速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其发展历程主要从时空分布、科研学者、研究机构、研究主题四个方面进行回顾。

(一)时空分布

中国体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其研究的高产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上看,与我国体操三大赛的成绩密切相关。近几年的研究发文量持续下降。

(二)科研学者与机构

从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体操学者就开始投入其研究。六十年的研究不仅形成了一个基数众多、高产作者核心引领、团体相互合作的研究网络,而且拥有着一大批经验丰富、呈梯队分布的学术群体。合作团体各核心及主要高产作者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合作关系。其团体分布呈正金字塔型。研究机构形成了体育院校为主、综合类/师范类院校为辅、各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為补充的研究机构主体。

(三)研究主题

不同时期国家体育战略的侧重点无形中影响着体操研究的趋势发展。从其研究主题的梳理中发现。60年代主要以教学、训练研究为主。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研侧重点是竞技性体操。进入21世纪体操研究由竞赛转向理论分析、整体发展为主。整体研究重点主要围绕五大方面展开。一:体操训练理论与方法。二:优势项目技术分析与创新。三:竞赛理论分析。四:体操整体发展。五:体操运动损伤。

四、中国体操研究发展困境与原因

(一)中国体操研究发展困境

1.科研学者梯队断层、研究团体各自为战。近年来体操研究关注度持续下降,正在逐步陷入低谷中。发文量不断下降及研究学者关注度的持续下降,背后是其科研学者群体的萎缩与断层。老一批体操研究学者的退出科研一线的同时,并未有相当数量青年学者的新兴力量补充。这也使得其整体学者规模不断萎缩。合作团体之间各自为战,犹如一盘散沙。

2.研究内容与体操发展需求相脱离。现阶段的研究主题以竞赛理论分析、体操发展为主。过度关注理论分析,忽视了竞技发展的需求,导致了研究内容开始滞后于项目需求。研究方向的延续上出现了偏差。如果体操研究不能为项目发展提供技术咨询、损伤诊断、训练创新、理论指导等服务。只是进行理论分析,那么体操又如何更好地开展研究呢?

(二)原因分析

1.操类项目的分化。中国体操的发展逐渐延伸出众多分支项目。随着全民健身的实施与休闲娱乐的兴起,快速发展成为全民普及项目。如健美操、啦啦操、排舞等。操类项目的分化及飞速发展不仅分流了体操研究学者的关注度,也引发了学者研究方向的转变。虽然给操类项目的发展带来了科研保障,但是也为体操研究低迷埋下了隐患。

2.中高端研究人才储备不足。通过对部分高校(除部分体育院校外)现阶段体操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结合体操专家的访谈,了解到近几年其体操竞技类研究生的录取在不断减少。伴随的是操类研究生录取的不断攀升。研究生导师数量在不断下降,导致了体操研究生的指导面临无人来教(特别是博士)。中高端人才不断萎缩,也无法为科研的持续发展提供足够动力。

3.本科后备人才逐渐凋零。近些年高校教学改革一直进行。体育专业项目的设置与调整也严重影响到了体操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一方面由于我国体操专业的教学内容一直偏于竞技化,另一方面体操类项目的兴起吸引了更多学生对其进行选择。体操专选科目也开始在部分综合类师范类院校停办或撤销。这也导致了本科层次后备人才的凋零,无法为体操科研中高端人才培养进行有效人才输送。

4.研究主题落后于体操发展。现阶段研究不论是技术分析上还是理论研究上。其研究内容相对单一,方法较为老套。许多研究并未与时俱进地贴合项目发展需求。国外体操研究的重点已经更多的关注于运动员心理、生理深层次方面。关注群体也由优秀高水平运动员转向青少年,采用生化指标对其训练、负荷、营养、损伤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与科研仪器上也更多借助于医学领域与运动人体方面,如核磁共振等。

五、中国体操研究出路

(一)加大体操本科层次人才培养

现阶段体操项目的分化固然分流了专选资源,但是更深层次的是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完善。在加大本科层次体操人才培养上,可以借鉴广东、武汉体育学院举办的省级/全国高校体操锦标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同时借鉴体育院校对体操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与培养,以此来提高体操科研后备人才的技术水平。

(二)科研课题引导研究方向

科研竞争与评价压力会导致学者研究的分流。相关课题的设立,可以激励体操研究学者对其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以专项课题或基金为形式,来保障学者研究与项目需求的衔接。

(三)转换研究视角与方向

通过转换研究视角与方向,关注运动员更深层次的心理、生化、康复方面。侧重青少年训练、损伤、负荷、发育,以此来完善整个人才培养科研体系。

(四)高校与科研所合作模式

高校不仅有完善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也积累了大量的体操人才资源。体育科学研究所依靠其先进的科研仪器及丰富的合作经验,为各级体操队提供大量的科研指导。高校人才资源与科研所展开合作,对其各省市体操队进行相关研究,以此来达到科研合作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涵劲.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

[2]黄汉升.体育教育訓练学高级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38.

[3]陈林会,刘青.美国竞技体操发展经验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8(07):72-76+116.

[4]王文生,王伊佳,赵艺杰.第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比赛竞技实力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04):362-365.

[5]吕万刚.试论竞技体操训练方法手段创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1):37-38.

[6]翟庆元.日本竞技体操及其科研发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02):93-95.

[7]聂应军,吕万刚,王健.我国9~10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与诊断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04):86-93.

[8]广东省体操技巧协会网.关于选派2018年广东省首届院校体操锦标赛裁判员的通知:[EB/OL].2018-11-20:http://www.gdga-gym.org/f/view-e22038273fd34c.html.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体操学者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体操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