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打造科技出版特色品牌的思考
2019-07-16韩颖
韩颖
摘 要:文章从新时代对科技出版的紧迫性和导向性需求分析入手,指出了新一轮出版工作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并从强化出版特色与独立性、重视出版规划与管理、以重大出版项目为抓手、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四方面,具体回应了新时代如何打造科技出版特色品牌这一主题。
关键词:科技出版;特色;品牌;内容主导
一、新时代对科技出版的紧迫性和导向性需求
(一)科技创新的紧迫性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发表了许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2016年5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间表,吹响了前进的号角。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出版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一方面,科技发展为科技出版提供了支撑,是科技出版能够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源动力;另一方面,科技出版被赋予了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科技发展的责任,有助于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时期,科技出版单位更要牢记科技出版初心,深刻认识科技出版的使命和发展机遇,尤其是促进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在努力服务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推动科技出版自身的发展与转型。
(二)科技出版精品的导向性需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并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2018年12月底,中宣部印发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指出“建立健全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着力推出更多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优秀出版产品”;同时强调“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聚焦内容生产,鼓励多出精品,提高出版质量……统筹当前和长远,推动图书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出版工作来说,上述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在传递和释放这样一个信息,即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承与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下的出版工作要回归出版价值本质,要坚持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内容生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具体到出版物和产品,关键就是要以内容价值为主导,以内容升级回应时代要求,不断增强供给侧驱动,做好内容,做好产品。话句话说,就是策划优秀选题、鼓励打造精品。
二、打造科技出版特色品牌,回应新时代科技出版需求
(一)强化出版特色与独立性
2017年全国生产科技类书籍6.6万种,科学技术类书籍品种增速(7.8%)高于其他类别图书。但相比于国际大型科技出版机构(如Springer、Elservier),國内科技出版产品还存在专业不纯粹、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突出问题。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各出版单位对自身的出版特色认识不足、产品缺乏专注力和独立性。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指出,“企业只有从自身能力出发持续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得到社会认同,才能实现基业长青。”这意味着科技出版企业若要占据、保持自身在科技出版领域的优势地位,除了资源、资金等基础支持外,还必须深刻认识并挖掘出有别于同行企业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隐性知识,突出自身在科技出版领域的专注力,强化出版内容和产品的独立性,打造有别于其他出版单位的鲜明产品,形成具有高识别率、高认可度的出版特色。
(二)重视出版规划与管理
一个出版单位要想在出版领域夯实优势、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可持续的顶层设计和发展理念的传承。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就是要重视和加强出版规划。一是科技出版单位要以服务国家科技战略、服务科技创新为引领,指导、统筹出版规划制定工作,这也是科技出版服务科技发展的责任所在。二是聚焦国家文化产业有关政策、中长期规划和重大工程,注重项目谋划与选题积累,提前布局出版规划。三是重点抓好中长期出版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通过明确出版工作的方向、重点和任务,把图书出版工作落实到长期和年度规划中,凝聚出版力量、发挥合力。四是适时对年度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针对实际情况,对先前制定的有关规划内容及时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指导当前工作,保持出版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
(三)以重大出版项目为抓手
在科技出版尤其是学术出版领域,重大出版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一直是打造科技精品、树立出版特色与品牌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重大出版项目一般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投入与支持,且前期经过较为严谨的论证,项目设计、出版组织更为成熟,有利于形成内容价值较高的出版物、产生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为确保重大出版项目的顺利实施,出版单位都会选定有经验的团队全程负责,以项目带团队,有助于项目人员的培养和专业团队的建设。而以上两方面的提升,又可以为重大出版项目的选题策划质量的提升和专业化管理提供正向反馈,从而带动出版单位自身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主题出版物近年成为出版市场强劲的新经济增长点和文化增长点。各科技出版单位围绕主题出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策划出版了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优秀出版物。为此,科技出版单位要强化主动策划对接意识,努力打造特色化科技精品力作。
(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科技图书编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科技图书的质量。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科技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图书编辑队伍刻不容缓。相比于其他类图书,科技图书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相应地,科技图书对编辑的科学素养与专业水平的要求更高。面对新时代出版产业的转型与变革,除去基本的编辑加工责任,如文法修辞与规范化加工、发现并修正作者在学术层面的疏失,编辑的策划能力,即内容选择和处理信息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科技图书编辑不仅要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科技前沿动态,还要善于挖掘分析国内重大科研需求信息,努力提升采集出版要素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和服务科技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出版工作中凸显编辑的选择能力、判断能力和表现专业内容的能力。科技出版单位也要适时制订人才机制,鼓励编辑加快成长,策划优质选题,出版精品图书。
参考文献:
[1]刘华.原创为主引进为辅 做好出版服务科技工作[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0-15.
[2]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使命篇)[A].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73.
[3]中宣部.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N].
[4]国家新闻出版署.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