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群体的社会态度与认知研究

2019-07-16赖国毅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8期

赖国毅

摘 要:老年人的思想意识、社会认知关系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文章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截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老年人的社会态度与社会认知,并提出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和建立起完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机制、宣泄机制、帮助机制和心理辅导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龄群体;社会态度;社会认知

老龄社会认知与参与是“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下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对策。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思想状况也会受此影响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老年人的思想意识、社会认知关系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状况。因而,老年人的思想状态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研究设计

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截面数据,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60岁(含)以上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和城镇居民户口三类,共有1335个样本数据。实证分析采用分层研究,按照社会经济地位将老年群体分为不同组别,分别考察不同组别老年人社会认知水平与参与态度。

二、实证结果

(一)整体状况分析

在“近10年来,获得利益最多的群体”中,受访者中有超过4成(40.6%)的人认为国家干部获益最多,超过2成(21.8%)的人认为私营企业家获益最多,超过1成(11.9%)的人认为是外商、境外投资者获益最多。对比陆学艺[1]关于社会阶层的划分,受访者认为获益最多的群体属于典型的中上层以上的群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年群体对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不满。

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穷人与富人、工人阶级与白领阶层、干部与群众、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资方与劳方以及社会上层与下层等6个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在这六个矛盾与冲突的严重程度判断上,受访老年人不具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总的来看是认知偏中性。

在穷人与富人的矛盾冲突中,39.3%的人认为比较严重,28.1%的人认为不太严重。在工人阶级与白领阶层的矛盾冲突中,28.7%的人认为比较严重,39.4%的人认为不太严重。在干部与群众的冲突中,认为比较严重和不太严重的各占37.5%和35.6%,平分秋色。在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的矛盾冲突中,41.1%的人认为不太严重,32.8%的人认为比较严重。在资方与劳方的矛盾冲突中,39%的认为比较严重,30.2%的人认为不太严重。在社会上层与下层的矛盾冲突中,认为比较严重和不太严重的相差无几(32.54%V.S.34.3%),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二)不同收入群体分析

对上述六个社会矛盾冲突的认知,我们从经济收入方面进行结构分析。总的来看,贫困组和中低收入组认为比较严重的冲突是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矛盾;中等收入组认为比较严重的冲突是穷人与富人、工人阶级与白领阶层的矛盾和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矛盾;中高收入组认为比较严重的冲突是穷人与富人、工人阶级与白领阶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干部与群众以及社会上层与下层的矛盾。具体见表3、表4。

(1)穷人与富人的矛盾冲突

除开高收入组,其余组别中近4成的受访者都认为该矛盾冲突比较严重,其比例分别是:贫困组,39.62%;中低收入组,37.5%;中等收入组,40.87%;中高收入组,40.74%。同時,也有近3成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严重,其比例分别是:贫困组,28.88%;中低收入组,24.83%;中等收入组,26.44%;中高收入组,33.33%。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中低收入组。该组中有21%的受访者认为穷人与富人的矛盾冲突非常严重。

(2)工人阶级与白领阶层的矛盾冲突

在该项矛盾冲突中,各个组别的受访者认为冲突的严重程度偏向不太严重。贫困组中,39.17%的人认为不太严重,27.82%的人认为比较严重。中低收入组中,38.17%的认为不太严重,31.33%的人认为比较严重。中等收入组中,48.08%的人认为不太严重,27.88%的人认为比较严重。中高收入组中,各有40.74%的人认为比较严重和不太严重。

(3)干部与群众的矛盾冲突

在该项冲突中,受访者态度主要集中在比较严重和不太严重上,且选择比例也基本均衡。贫困组中,各有37.36%和35.36%的人选择比较严重和不太严重。中低收入组和中等收入组中,各有38.5%V.S.34.83%和38.94%V.S.37.5%的人选择比较严重和不太严重。在中高收入组中,选择不太严重的人(40.74%)略多于比较严重的人(33.33%)。

(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矛盾冲突

在该项冲突中,除开高收入组别,其余组别认为不太严重的比例最高。其比例分别是:贫困组,41.44%;中低收入组,41.67%;中等收入组,42.79%;中高收入组,40.74%。其次,认为比较严重的比例紧随其后,分别是:贫困组,32.03%;中低收入组,33.5%;中等收入组,39.9%;中高收入组,33.33%。二者差异不显著。

(5)资方与劳方的矛盾冲突

在该冲突中,认为比较严重的比例略高于认为不太严重的比例。认为比较严重的比例分别是:贫困组,39%;中低收入组,38.17%;中等收入组,39.9%;中高收入组,37.04%。认为不太严重的比例是:贫困组,31.77%;中低收入组,27%;中等收入组,28.85%;中高收入组,37.04%。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低收入组中,有22.67%的受访者认为矛盾冲突非常严重。

三、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矛盾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社会的矛盾冲突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社会矛盾数量大,种类齐全。传统社会有的问题,我们现在也有。后现代社会有的问题我们有。现代社会有的问题,我们也有。别的国家有的问题,我们大部分都有。别的国家少量突显的问题,我们也有,比如说农民工问题、拖欠工资的问题、户籍制度引发的问题、强行拆迁的问题等等。

第二,民生需求重于政治诉求。西方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政治诉求往往是排在第一位的。对于许多发达国家来说,环境生态的保护问题、如何维持较高的福利水平不下降、如何妥善处理好种族之间矛盾等排在第一位。而我国则与之相反。现阶段的社会矛盾问题主要集中在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部分。如新的 “三座大山”——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就业难的问题;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如“蒜你狠”、“豆你玩”等。

第三,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问题明显。在各个矛盾对应群体中,官民之间的矛盾始终居于主要矛盾。这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点。别的国家经济起飞的阶段,一般来说,劳方和资方的矛盾最大。它是影响一个国家是否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中国现在则是不太一样的。

第四,个案问题容易演化成整体化矛盾。现阶段的社会矛盾问题往往表现出连带性、迅速扩张的特征,也就是个案化的问题很容易演化成整体化的社会问题。卷进群体事件的人,可能很大部分是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人。这种现象也称为无直接利益冲突。如“万州事件”、“瓮安事件”、“池州事件”等都是个案化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思考

对社会矛盾的认知,老龄群体首先认为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国家干部,即体制内群体。其次,对当前社会面临的穷人与富人、工人階级与白领阶级、干部与群众、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作人员、资方与劳方和社会上层与下层等6大矛盾中,老龄群体普遍认为冲突的严重程度是偏中性的,不具有明显的趋势性意见。而且,低收入群体更关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中等收入群体更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矛盾,中高收入群体更关注社会秩序和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矛盾。

要化解这些矛盾,一是需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用发展的手段加以逐步解决。二是不能单纯的依靠发展的手段来解决。很多矛盾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或是接近爆发的临界点,直面这些矛盾是当务之急。这要求我们要建立起完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机制、宣泄机制、帮助机制和心理辅导机制,多管齐下,在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之间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矩阵防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 姜勇.浅析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政治参与[J].法制与社会,2009(13):276-277.

作者简介:赖国毅(1978-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老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