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SS分析的大学生熬夜现状调查

2019-07-16李欢洪静仪黄雅雯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大学生

李欢 洪静仪 黄雅雯

摘 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的加大,熬夜、睡眠不足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成为普遍现象。近年来,大学生熬夜猝死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尽管如此,还是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不以为意。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重要支柱,大学生有必要重视身体的健康,减少熬夜行为。因此文章旨在通过以广东海洋大学(以下简称“广海”)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SPSS21为统计分析工具,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研究广东海洋大学学生熬夜现状以及与相关原因,并根据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来改善大学生的熬夜现象。

关键词:SPSS分析;大学生;熬夜;问卷调查法

根据《2019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统计:70后最喜欢睡前阅读,80后最容易失眠,而与前两者相比,90后睡得最晚。与此同时,中国医师协会发布报告显示:90后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60%以上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只有17.5%的90后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方式。作为95后的大学生一代,已成为晚睡和熬夜的主要力量。熬夜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等。大学生本应朝气蓬勃、气质昂扬地走进课堂,可随着大学生熬夜现象的越来越严峻,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利用上课时间来补觉,这不但造成学生上课效率低,还会对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一定影响[1]。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广海在校本科生,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回收13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6.67%[2]。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的近50个专业。样本特征包括:专业、年级、性别。专业比例为理科类49.78%,文科类32.64%,艺术类17.58%,年级比例为:大一6.15%,大二35.38%,大三35.38%,大四23.08%;性别比例为:男26.92%,女73.08%。

(二)问卷设计

问卷共设置了19道题。其中单选题一共有9题,多选题一共有8题,填空题2题。问卷结构如下:(1)单选题:年级、性别、专业、晚上睡觉时间、熬夜频率、熬夜与专业相关性、熬夜的主观因素和外观因素、对自身熬夜的态度、熬夜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想过改掉熬夜的习惯、改掉熬夜习惯的最大阻碍共计9题。(2)多选题:熬夜的原因、熬夜对自身第二天早上的生活的影响、减少熬夜对生活的影响的措施、熬夜的危害、熬夜的好处、改变熬夜现状的措施、从自身角度有效减少熬夜现象的办法共计8题。(3)填空题:专业以及对当今大学生熬夜、睡眠不足的看法共计2题。

二、问卷调研结果

(一)广海学生熬夜状况的描述统计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海学生的熬夜现状和分布特征,我们采用了频数描述性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显示,广海学生的熬夜的频数分布基本上呈现正态分布的趋势,临近考试或者作业过多的时候熬夜频率趋向最高,达到了32.8%,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考试周更容易熬夜来提高学习成绩以及作业量多会导致许多学生熬夜;其次在周末或者休息日的熬夜频率达到27%,与天天熬夜的频率25.4%相差甚小,而几乎不熬夜的频率只有14.8%,与天天熬夜的频率相比低了10.6%,这显示出大部分学生都会熬夜,大学生熬夜的现状比较严重。

图1 大学生熬夜频率频数分布

(二)广海学生熬夜原因统计分析

通过对熬夜原因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熬夜刷淘宝、微信、微博等娱乐产品的频率高达17.85%,其次有16.4%的学生由于受到宿舍環境的影响致使无法入眠而不得不熬夜,而熬夜看剧、看电影的比例与习惯性晚睡的比例趋向一致,这表明一部分学生熬夜是习惯性使然,而熬夜打游戏的占比仅有5.8%,这说明因为打游戏而熬夜的现状还是比较少的。

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学生熬夜原因,我们采取了独立性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与熬夜的对比进行剖析。

(1)不同性别与熬夜缘由的关系分析。就“社团、学生会或者其他工作任务未完成的”而言,女生的均值(M=0.51)高于男生(M=0.34),就“因看电视剧、看电影而熬夜”、“习惯性晚睡”“玩淘宝、微信、微博等娱乐产品”情况来看,女生的平均数仍比男生要高,而“受宿舍环境影响”而言,男生的均值(M=0.66)要比女生(M=0.51)要高出许多。考虑到组别统计量对显著水平的差异会受到抽样误差或者偶然影响,因此我们进一步采取独立样本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就“社团、学生会或其他工作未完成”的差异比较,“方差相等的Levene检验”的F值达到显著差异(F=10.195,p=0.002<0.05),表示两组样本方差不同质,进而查看“假设方差不相等”的t值,t=-1.685,df=63.089,p=0.097>0.05,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表明熬夜缘由中工作任务的繁多不会因为性别而有显著差异。就“看电视剧、看电影”组别差异,F值未达到显著差异(F=0.043,p=0.0836>0.05),表示两组样本方差同质,但是其差异值95%的置信区间为(-0.209,0.185)包含0,表明由于看电视剧、看电影熬夜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通过组别统计量和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熬夜缘由的差异与性别并没有很大的关联,男生或者女生熬夜的原因都相差较小。

(2)不同年级与熬夜缘由的关系分析。就“社团、学生会或者其他工作任务未完成的”、“因看电视剧、看电影而熬夜”而言,大二学生的均值(M=0.61、M=0.59)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的均值。就“玩淘宝、微信、微博、QQ、知乎等”而言,大四学生的均值(M=0.73)要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的均值。就 “习惯性晚睡”情况来看,大三学生的均值(M=0.63)比其他年级学生的均值要高,但相对大四学生(M=0.57)而言差别不大。而“受宿舍环境影响”而言,大一学生的均值(M=0.75)要比其他年级学生的均值要高许多,尤其是大二学生的均值。考虑到描述对显著水平的差异会受到抽样误差或者偶然影响,我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从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知悉,就“社团、学生会或者其他工作未完成”而言,整体检验F= 2.129(p=0.1>0.05)、“看电视剧、看电影”F=0.393(p=0.759>0.05)、“受宿舍环境影响”F=1.053(p=0.372>0.05),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均应接受虚无假设,表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团、学生会等工作未完成”“看电视剧、看电影”“受宿舍环境影响”间没有显著差异。就“玩淘宝、微信、微博等娱乐产品”而言F=4.013(p=0.009<0.05)、“习惯性晚睡”F=2.716(p=0.0480<.05)达到显著水平,这表示不同年级的学生熬夜刷淘宝、玩微信、微博以及习惯性晚睡熬夜的差异较大。

(三)广海学生对减少熬夜行为的意向措施

(1)学校方面

从表1可以看出来,在130个样本中,个案百分比高达75.4%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宿舍在晚上熄灯过后保持安静;其次是55.4%的大学生认为限制熄灯后断网的措施有利于改变当下大学生熬夜的现状;52.3%的大学生觉得学校要多开设养生课程,以增加同学们的养生知识和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2)学生自身方面。经过统计分析,个案百分比高达83.1%的大学生倾向于为自己设定时间表,合理利用时间来按时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其次是76.9%的大学生认为加强自己的意志力有利于改变熬夜的现状;63.1%的大学生觉得戒掉玩游戏或煲剧的习惯对于熬夜的现状会有所改善。

三、改善措施

通过调查,我们分别总结了从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来改善大学生熬夜现象的方法。

从社会出发。有关当局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学生熬夜的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压力太大,以致通过熬夜来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以適应当今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

从学校出发。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一个严格的熄灯、断网系统,因为在大学靠宿舍成员直接协商早点熄灯还是很困难的,有时反而会加剧学生之间的矛盾;其次学校应该多开设养生课程,提高学生的养生和健康生活意识,单纯用强制措施要求学生不熬夜是治标不治本的。

从个人出发。首先,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熬夜的行为,要从学生个人思想上改善,大学生要增强拒绝熬夜的意志力,提高熬夜有害于健康的意识。其次,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表,有效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四、结语

只有我们精力充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虽然“时时想到会被别人超越,才会用双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超越别人”、”当你停下休息的时候不要忘了别人还在奔跑”等告诉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奋斗,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但别忘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用健康去换取”权钱名利”也好,换取成绩又或许他人的认可也罢,这未免有点本末倒置。因此,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我们大学生应该从拒绝熬夜开始,重视自身健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林海峰.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9):30+52.

[2] 张静. 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

[3] 王昶.试述艺术院校大学生生活习惯的健康教育现状[J].教育观察,2018,7(03):13-15.

[4] 孙海建,周跃涛,杜斌,等.生理学混合教学之健康校园行的初步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1):1396-1397.

[5] 岳得志.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J].品牌(下半月),2013(Z4):86-87.

[6] 张秀雷.影响吉林市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18-119.

[7] 傅上之.浅谈大学生的健康[J].防灾博览,2010(01):70-71.

作者简介:李欢(1998- ),女,广东梅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学;洪静仪(1997- ),女,广东汕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学;黄雅雯(1998- ),女,广东阳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学。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