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 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9-07-16杜曦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8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

杜曦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時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阵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找到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四个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判断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历史性飞跃。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是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核心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一)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2016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简而言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自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只有坚定“四个自信”,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才能毫不动摇的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微博、微信、推特等新媒介来丑化中国政府,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试图摧毁中国人民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信心,从而达到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通过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理论指引方向,以正确舆论凝聚人心,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二)有利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跟时代脉搏,立足我国国情,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而且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形势与政策”课是宣传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是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阵地。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仅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而且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定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信条。

(三)有利于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座谈会)。习近平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首先有利于指引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其次,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打牢专业基础的同时坚定政治立场,成为新时代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最后,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要体现新时代的历史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变化,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进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就是要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

“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在历史性变革方面应当突出强调“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和大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在历史性成就方面应当突出强调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迈出的重大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思想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显著等。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要体现新时代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就是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

“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要体现人民的主体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觀认为人民群众的是历史的主体,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党和政府时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要体现人民的利益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示我国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绩。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要体现新时代的世界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砥砺前行、硕果累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还要与世界人民同心协力,构建和平、安全、繁荣、包容、美丽的世界。“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就是要展现了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大国形象,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自信。

“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要通过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深刻剖析在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以及世界格局演变趋势,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捍卫国家和民族重大利益。此外,还要宣传我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决策,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

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教育部《意见》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则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指明了新方向。

(一)明确课程定位,加强教学管理

虽然“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的必修课,但是与其他课程相比,学时较少,学分不高,导致一些高校忽视了“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出现了课程定位模糊,教学管理失衡,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师生对该课程的认可度。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教学计划,确定教学专题,加强考核评估,保证规范开课。按照教育部《意见》的要求:“本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专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1学分。”要保证“形势与政策”课覆盖所有在校本专科生。《意见》还提出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统筹管理与教学指导。习近平在座谈会上针对思政课建设提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因此,各高校要建立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要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具体实施的教学管理机制。

(二)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虽然教育部每年春、秋两季会颁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但是由于没有全国通用的“形势与政策”教材,导致一些任课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教育部《意见》实际上已经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提出了要求:“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意见》还明确例举了“形势与政策”课要开设的四大类专题。因此,各高校应当按照教育部统一教学要求,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前提下,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空间,创新教学方法,讲好中国故事,生动展现国内外形势的最新发展变化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新成就。不断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师队伍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各高校应当把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形势与政策相关文件及时传达给“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并组织相关授课教师统一学习,集体备课。各高校还要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编写“形势与政策”课相关教辅资料。各高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形势与政策”课题研究,为教师课题申报和资料查阅提供方便。在教育部门的牵头下,各高校要加强学习交流,信息互通,建设资料丰富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资源库。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还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要建设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教育部《意见》提出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教师队伍中择优遴选“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二是要建立特聘教授专家库。聘请各级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各行业先进代表定期开展“形势与政策”讲座。三是要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各高校要创造条件开展“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安排任课教师外出考察,学习交流,不断开阔眼界,把握时政动态,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19-03-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8-04-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9-04-26.

作者简介:杜曦(1982.06- ),女,四川乐山人,成都文理学院(原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农村经济与政策。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