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阶梯形实验教学方式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研究

2019-07-16汤慧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15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

汤慧

摘要: 针对非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际情况,如何通过学校实验类课程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应用型财经类高校大学生专业技能,提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计算创新能力,有效提高财经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阶梯形;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4-0196-02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与完善。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更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必须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和需要。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实践训练。然而,目前许多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轻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和发挥。因此,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创新和服务产业发展,为区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1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存在问题分析

自从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类高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经过20年的研究与实践,各校都有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理论+实验的授课方式。如何合理的利用实验课来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认识,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已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课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非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起点参差不齐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数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但是学生入学前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其差异可能是因家庭背景、教学资源、城乡差别以及个人爱好等因素所导致的。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甚至从未接触计算机的学生不在少数,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仅限于一些粗浅的网络知识和信息。因此,很难在一个新的平台下,在同一个时间段,通过同一门基础课程实现对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任务就难以实施。反过来讲,其教学不能采取整齐划一的“一刀切”办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2)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脱节

当代本科教育都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属于通识课程,但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统一,在掌握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实践动手能力。事实上,多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产业等某一个领域的对接,缺少案例教学,缺少用现实的问题去解读计算机理论、概念等,学生在抽象的理论基础教学中死记硬背。同时,授课教师也缺乏产业行业背景,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熟练的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是形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3)教学方式过于守旧

目前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外乎有两类,要么是老师操作学生模仿,要么是老师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按照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完成。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照猫画虎”,对教学内容不会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另一方面,在许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是分时段安排的,间隔时间较长,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形成了典型的“两张皮”,甚至理论课和实践课可能会有不同的老师授课,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很难实现有机结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考核方式死板

课程考核方式基本有两种,即上机考试和纸质考试,这两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期末考试可以突击复习,甚至教师也会针对考试内容指导等,考核结果并没有体现学生的真正的水平。加之,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形式多样的过程性考核,未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3 国内外计算机信息技术现状与要求

早在2017年美国政府曾拨款几十亿美金,确立“所有人的计算机科学项目”,以全面有效促进其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领域的领先地位。印度作为世界第二的软件出口国家,政府对计算机信息技术重视程度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能够相媲美的,他们早就成立了国家IT教育委员会,专门全面负责计算机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相关项目的内容和方案,确保IT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位置。另外还有一些欧洲国家也特别重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宣传和教育,甚至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已经加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技能的普及教育。

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大多普及了计算机信息教育,甚至作为入学考试的基本技能。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育建立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同时,教育部就高等学校非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学生计算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加之,智能与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较大的改革,加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 基于阶梯形实验教学方式的计算机基础课改革

1)设置分级教学模式

因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非零起点的课程,入學新生的计算机起点知识和能力差异较大。因此,新生进入大学后进行计算机摸底测试,根据不同的分数实现分级教学,对于那些水平较好的学生,加大应用教学的深度,注重计算思维的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讲起,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就实现了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可以把课程划分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三大部分,依据每个部分内容和教学特点来确定与之相匹配的教学任务及目标,明确各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2)实现真正的案例教学

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学到的东西有什么用以及在哪里用,所以往往对自己所学的东西缺少动力,排斥教学和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所讲知识点的时候,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案例,首先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用生动案例展示,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循序渐进逐渐把知识点的讲解融入案例的制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基础,建设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使更多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可持续学习的学习习惯。

3)增加多种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完善,主要目标任务的实现必须依托相应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资源平台来支撑。同时,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加强与实践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改变以往传统的将计算机课程作为工具应用的思维方式,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梳理,使教学内容实现优化、升级和创新,最大限度地适应新时代信息化革命的新需要、新要求,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质疑能力,同时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所讲的内用,可以采用学生讲老师听,或者是分组讲,不同组之間可以采用比赛制,获胜方可以获得小礼品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针对不足进行点评,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上课的主题,也使得他们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点并客服自己的不足。

4) 实现灵活化的课后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

在每一章理论知识学习完后需要进行上机实际演练,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参差不齐。因此,必须考虑不同类型的学生的不同情况,按照难、中、易三种程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时间、不同训练方式进行上机演练,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具体讲,就是将每一章授课上机演练的内容分成三个模块,并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其中,对于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按照课本上的例题进行上机演练;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做些中度程度的典型案例进行上机演练,可以更好地提高自我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理论和实践掌握较熟练的同学则制定出创意性案例,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后,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创意作品在课堂供全体学生参考,甚至可以推荐去参加各类计算机学科大赛。

将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现在的学生往往在教学的中间不认真对待,等到考试临近突击学习以求获得好成绩,甚至不惜采用作弊方式,这样并没有真正掌握该门课程的精髓,考核可以覆盖每节实验课或者理论课,每节课都对学生做点评,使得他们真正重视每节课程,分阶段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同时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操作性强的作业,比如,Word应用学习完后制作自我介绍文档,制作班级班费使用情况表,制作介绍自己家乡的PPT,以及在学习完该门课程后给老师发一份学习心得的Email邮件。每一份作业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最后记入总成绩里。

5 结论

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类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授课对象等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清楚掌握已有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基础,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和基本技能,采用最恰当、最合适的授课方式,引导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演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更多的发挥空间,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取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并设置应用型实验教学项目,加强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应用能力,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立双,刘艳春.基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5,34(6):95-99.

[2] 徐雪峰.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构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5(2):100-104.

[4] 晏莉娟. 面向创新创业的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5.

[5] 孔德宇, 徐久成.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4(17):16-19.

[6] 孙淑霞. 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4(4):59-62.

[7] 胡倩, 面向应用的阶梯形实验在文科类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2010:330-332.

[8] Yalin Song, Dongdong Feng.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 in Universities[J]. 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2009(17).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