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策略分析
2019-07-16潘澔
潘澔
摘要: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先进理念形态,智慧教育当前已经实现了广泛应用,备受全球化教育积极关注。而国内很多高校也开始着手建设指挥校园,在智慧校園建设中,智慧学习环境是其关键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在产业变革与人才建设标准不断提升的趋势下,面对自身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教学模式变革为核心,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多元化服务等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策略,以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实用性,实现高职院校智慧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慧学习;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5-0083-02
1新技术对高职院校教育的推动作用
1.1 实现了规模化与现代化发展
新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将其切实应用到高职院校教育中去,有助于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与质量,而新型技术的有效应用,进一步优化更新了高职院校教育规模与模式、发展方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等,促使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精细,专业方向也愈发清晰化和精确化,尤其是在高职教育科目与教学课程设置上,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评估等都出现了很大变革。
1.2 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实践发展
教育新型技术的理论在高职教育中实现了广泛应用,直接改变了人们的高职教育理念,创新改革了传统教育思想,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行为与习惯,以此实现了创新教育体系的稳定发展,推动了高职教育体系的变革,也就渐渐为构成新型职业教育体系与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1.3 推动了学生对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认识
新型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直接强化了学生劳动技能与职业素养,其素质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教育质量,以此推动了高职教育的稳定长远发展。
2 高职院校智慧学习环境的要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相对较高,比较热衷于参加校园科技竞赛与交流文化活动,对各种社会热点与网络文化等兴趣浓厚。在具体教学中,如果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新型科技与知识相融合,势必会在很大程度推动学生学习态度与积极性的转变。
2.1 基础性专业知识水平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个体间的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教学组织难度比较大。而且学生对于基础性专业知识的兴趣不足,甚至出现了一定的厌学情绪,以及屏蔽隔离状态。
2.2 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
其中一些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并不是自身意愿,在入学之后,对于地域文化、学校环境、学习氛围等各种客观现状并不满意。再加上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专业的了解不到位,职业前景没有充分合理规划,缺乏明确目标,以及对于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2.3 集体团队合作观念淡薄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其中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在成长中备受宠爱。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开始体验集体生活,太过以自我为中心,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障碍,不能基于集体维护角度进行问题综合考虑。在团队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对于其中出现的分歧,无法及时有效通过加以解决。
2.4 创新创业意识相对较差
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不足,在学习时,习惯被动接受安排,满足于基础性学习任务,逃避拓展性学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主动分析和解决,太过依赖同学和教学,极易受到各种消极情绪的严重,从而对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造成了严重阻碍。
3 高职院校教育中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方案的设计
3.1 新技术对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支持
高职院校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可以划分三个层次开展,即环境基础层、环境业务层、环境应用层,在不同层次所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与教学活动不同。其一,环境基础层,主要是进行高职院校管理活动。其二,环境业务层,主要是基于创新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其三,环境应用层,主要是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高职教育智慧学习环境不同层次及相应活动都需要新型技术作为支持。在环境基础层,则需要基础设施类型技术与情境感知类型技术作为有力支持,即以云计算框架为载体的教育云平台、移动设备、自适应与个性化学习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等。而在环境业务层,则需要学习资源类技术、模拟类技术、制造类技术、操作类技术等作为有力基础,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电子出版、增强现实、多屏互动、计算机仿真、3D打印等技术,这些技术同时支持实现创新课程。在环境应用层,需要决策技术作为重要支持,即通过学习分析与学术分析方式,挖掘学生数据,以此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作出正确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教育新型技术主要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各层次与活动支持,实现智慧学习环境系统的环境感知、情境感知、连接社群等相关功能,以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认知目标的目的。
3.2 新技术对智慧学习环境设计方案的支持
由于高职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建设不只是高职院校自身的事情,还需从区域层次进行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科学合理规划。整体而言,应该严格遵守从上到下规划与实现的原则,通过文献查阅方法查找和智慧学习环境、教育新型技术、高职教育对新型技术的需要等文献调查研究,对高职教育学生与智慧学习环境内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方法获得高职教育学生对智慧学习环境的实际需要。并且,就高职教育主管部门所布置的区域云职业教育框架为依据,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合理布置高职院校网络基础设施,构建与高职院校相适应的智慧学习环境所需网络拓扑,通过物联网技术等进一步实现智慧学习环境的客观物理环境感知与学生所处特定主观情景识别。然后,对高职教育智慧学习环境软件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即职业教育智慧学习云平台与管理教学应用软件,通过软件工程方式进行智慧学习平台设计,管理应用软件相关联的决策分析,教学应用软件主要与模拟类技术、操作类技术等密切相连。然后把所构建高职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实现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个人自学、顶岗实习等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在应用中逐渐健全。
4 高职院校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策略
4.1 注重顶层设计
在云计算与移动应用浪潮快速兴趣的趋势下,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其是一项技术复杂,涉猎范围广泛的系统工程。智慧学习环境建设不只是建设类似于指挥课堂、云桌面、就业在线服务平台等多层次智慧学习服务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基于学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全局,以战略性站位为载体进行严谨论证与合理规划,以就业创业作为基础,制定有效的、可行的智慧校园发展战略。其一,构建完善的组织框架,保证智慧学习环境建设能够稳定顺利进行。其二,有机结合院校实际情况进行顶层设计,基于全面系统角度充分考虑,有效配置智慧学习环境的技术要素,创造智能化、系统化教育特色。其三,着力于高性能与扩展性要求,构建具备创新性与兼容性的智慧学习技术环境。其四,构建健全的智慧学习环境创新应用机制,突出个性化定制,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应用的整体效能。
4.2 加强教学模式变革的核心要求
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智慧学习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习特性,能够推动学生把智慧技术终端与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全面结合,广泛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沟通方式。在基于信息技术引导的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为了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其核心在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支持学生学习方式实时转变,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智慧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明确建设核心并非技术装备的先进性,而是以高效配置并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实现创新型智慧教学。
4.3 提供多元化服務实现创新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应着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基于智慧化学习行动推动个性化发展,培养互联网+时代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高职院校,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网络时代数字素质,最关键的是应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良好素养。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应重视两大层面构建,其一,知识与技能的记忆理解与分析应用层面,其二,学生在学习时的评价与创新高智力层面。通过系统科学完善的高效智慧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以便于支持教师和学生充分合理利用多元化智能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4.4 重视社交性以强化协作与交流互动
基于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引发了知识的快速增长。智慧化校园学习环境建设不仅提供了具备丰富技术的仿真实训环境与教学资源,最关键的是十分重视技术环境中学生的社会性网络连接,从而为其提供了互动与共享的学习空间。所以,高职院校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必须重视社交学习网络构建与联通,为学生提供在关系中学习的良好机会,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智慧学习环境下,通过互动共享,实现从数字学习环境资源联通到智慧学习环境的智慧联通。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属于系统性功能,是通过智慧教育理念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智慧教学生态的关键所在。智慧学习环境是进一步实现高效学习服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学习环境,也是贯彻落实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层结合的主要方式。现阶段,在高职教育领域,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依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案例并不常见,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自我探索研究,以期能够寻求更多有助于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鲁彦平.以智慧学习环境建设促进自主性学习的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1(19):10-11.
[2] 陈伟光.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3).
[3] 朱轩,崔晓慧.智慧教学环境下高职院校精准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87(03):37-40.
[4] 赵光霞.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应用情景研究[J].职教通讯,2017(23):29-31.
[5] 李华平,许鹏,胡晓明.基于物联网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设计与实现——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6):58-63.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