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

2019-07-16刘芳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高职高专中国

【摘要】在中國—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为培养适应东盟地区的商务英语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调整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育,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芳,广西财经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学科建设项目成果。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为区域各类行业,尤其是外贸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区域人才提出了更明显、更高的要求。但从近几年的情形来看,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外贸人才缺口仍然较大,作为与东盟国家进行商务活动的共通语言,商务英语专业仍需进一步完善对人才的培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需要各层次人才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包括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人才,还有一批不可忽视的人才,即高职高专人才。为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也随之增加,而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高职高专更重视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这也是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高职高专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应根据需求分析对人才培养进行适应性更新与调整。

一、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

然而,目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之间的桥梁出现了断层现象,不少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由于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在对口就业市场屡屡求职被拒,另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实现对口就业后,因知识储备与工作要求相距较远而选择从事其他行业,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只有少部分毕业生留在外贸行业发展,以致就业市场对专业商贸人才缺口仍然较大。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落成,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在及时更新以适应区域经济的需求,试图通过校企合作、“2+1”办学模式等方法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收效不佳。究其原因,可从三个不同身份的角度入手,从教师教学过程中来看,学生对语言和专业的特性了解不够深入,对于商务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两者之间结合学习的理解不够透彻,商务英语知识宽度与厚度需进一步提升;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来看,课程设置枯燥,英语基础课程占比仍然较大,实操性课程较少,吸引度不高;从用人单位反馈来看,高职高专毕业生商务英语技能掌握不够熟练,基础功不够扎实,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可提升的空间较大。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亟须深层次地探讨和研究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当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实践课程不达标。为响应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普遍设有实践课程,如商务英语听说实训、外贸制单模拟实训、进出口业务综合模拟等实训课,学分和学时合计起来的确符合教育部对于高职院校实践课程的设定与要求,但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实训条件并不符合标准,实训设备较简单或简陋,学生不能在模拟商务环境中实践实训课的内容和项目,且多数企业比较欢迎大学生到企业长期实习,却并不欢迎短期的课程实训活动,课程依旧设在平时上理论课的多媒体教室,并非在专业教学的实训室或与企业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导致人才培养的实践目的不达标。

2.双师型队伍欠缺。目前大多数任教教师本身所学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且毕业后就任职于高校,并没有外贸企业或商务部门工作经历,对商务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不深,课堂教学以理论为主,不能加以生动的商务案例为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降低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当前已有不少院校意识到双师型队伍培养力度需增强,与当地外贸企业或相关商务部门联系加大双师型队伍的培训或利用寒暑假到岗实岗挂职,然而,因人力、物力、时间、保密等多方面限制,多数教师只能涉及不甚紧要的资料,大型的商务活动也并不能参与其中,双师型培养存在停滞不前的问题。

3.辅助基础课程设计太少。高职院校学生语言基本功普遍不扎实,在进行商务写作和翻译的过程中,均遇到了词义选择困难,词语搭配错误等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虽重视并开设了较多英语基础课程,但忽略了更为基础的汉语语言课程,尽管英语和汉语同属于语言类,但是英语和汉语的省略、替代等方法用法截然不同,有些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几乎只有个别高职高专院校有开设汉语语言课程,这与用人单位要求不符。

4.缺乏新的评判体系。当前全国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认可还停留在是否通过四六级或商务英语考试,用这些考试证书衡量所有的大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不论本科或是专科生,这对专科的人才培养不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我国没有形成一套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评判体系,社会、用人单位、任课教师对于这类人才的评价标准不统一,造成人才培养和就业之间的不对称,只知要技能型的人才,但不知培养达到何种程度的技能才算达标。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分析,为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可从以下几个建议着手。

1.调整课程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各国企业或个人之间的日常交流与合作条款制定等,都需要专业性的英语人员进行互译与交流才能实现。而精准的翻译和通畅的交流不仅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也需要扎实的汉语基础,因为语言信息输入头脑,被头脑吸收理解的过程中,是以汉语作为基础语言再进行转译,尤其面对复杂句、难句时体现得更为明显。虽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设定有限,但笔者建议应该将汉语列入辅助课程首选,如商务汉语词语赏析等课程,约占3-5分,可以从课程设置上提醒学生重视汉语,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汉语并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同时提升学生对英汉双语的鉴赏力,从而达到用人单位对于基本功的要求。

2.注重实践教学,加大职业化培养。高职院校应注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化技能。通常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会延续高中生涯的学习方式,专注学习商务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效果较明显,第一个寒假过后,学生对大学的新鲜感逐渐褪去,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个时机,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设计集中实训课程“走出去”到共建实习基地单位开展实践教学,可每月安排一天到具体的岗位体验相关工作,形成惯例,方便学校和共建基地统筹安排工作,或者通过聘请符合教学资质的行业精英“请进来”参与教学的方式加大职业化技能的培养,讲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商贸环境和应对技能,带入“实战”式模拟课堂,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紧迫感,任课教师全程陪同,可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在主观上更加透彻地理解商务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结合。

3.引进创新教学形式,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为教师改革传统讲授课堂转变为新型互动课堂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较多高职院校关于新教学形式的推广并未普及,多数教师仍以讲授为主,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如开展新教学形式培训或者参加人才培养计划等,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培育。考虑到因实岗锻炼时间短而造成双师型培育停滞不前的局面,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充分调动教师自行寻找外出长期(半年或一年)实岗挂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推荐英语文学专业教师前往东盟对口外贸实习基地开展为期一年的实岗锻炼,学习外贸实战知识和技能,返校后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分享经验等,弥补商务和英语的脱节,培养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人才。

4.结合东盟实际,探索建立较全面的评判体系。高职高专强调技能的培养,而现有的大学四六级考试和商务英语考试更重视应试的技巧,忽略了技能的考核。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可加强校际间的联系,成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规划小组,共同探索建立东盟区域内专门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评判体系,从源头摸索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标准。规划小组可从技能大赛中吸取人才培养的新思路,目前考核专业技能较全面的方式就是技能大赛,因职业技能大赛规模和资金的有限性,一般高职院校只有几个名额可参赛,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参赛的经验,缺乏技能的锻炼,规划小组可将新的评判体系增加“大力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技能大赛,尽量做到各专业、全体学生技能培训全覆盖”等新的规定,促进高职院校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推动高职院校向政府部门争取财政补贴或以冠名的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加大举办技能大赛的力度,扩大学生参与的覆盖面,以达到深化技能培训的目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要把握人才紧缺的机会,认清自身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探索东盟地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具体来说,要调整课程设计,提升学生对英汉双语的基础,注重实践教学,加大职业化培养,透彻地理解商务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结合,引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形式,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育,弥补商务和英语的脱节,在这些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建立较全面的評判体系,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培养符合需求的高质量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建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6):67-70.

[2]董月琳.应用技术型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J].广西社会科学,2016(6):58-61.

[3]吴定敏.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J].东南亚纵横,2012(8):76-79.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高职高专中国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