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离子对混凝土力学及声学性能的影响

2019-07-16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波速氯离子微观

2

(1.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2.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1 引 言

混凝土已经发展成为目前用途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但面对某些极端的自然环境,其耐久性受到了严重的考验之一。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建筑与设施,由于常年经受海水的浸泡和冲刷,尤其受到Cl-的侵蚀,其耐久性受到严重削弱,引起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加速内部钢筋锈蚀等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承载结构的重要材料,混凝土受腐蚀后承载能力的变化规律,关系到结构设计和建筑安全。

国内外众多学者就氯盐对混凝土的影响进行了诸多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Jarrah等[1],Kuosa等[2],Puatatsananon等[3]对氯离子腐蚀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Ababneh等[4],Yu等[5],Safehian等[6]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行为,建立了扩散模型,并对实际扩散情况进行了预测;王元战等[7]建立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模型;郭伟等[8],胡瑾等[9]研究了水胶比、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因素对混凝土抗氯渗透性能的影响。目前关于混凝土受Cl-腐蚀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Cl-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规律,建立扩散模型和传输模型,并预测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浓度;二是研究Cl-腐蚀机理,建立钢筋混凝土的损伤模型并预测寿命。而对混凝土本身受腐蚀后承载能力的退化研究较少,没有明确腐蚀作用与承载能力退化之间的关系,且在微观层面的分析也有所欠缺。

本研究选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浸泡腐蚀,以静态力学性能试验及超声检测为手段,探究了Cl-对混凝土性能的削弱作用,综合分析了试件受腐蚀后抗压强度与超声波速间的关系,并且结合微观观察,深入分析了弱化机理。

2 实 验

2.1 实验材料

试件制作所用材料为:胶凝材料:P.O 42.5 R水泥,初凝时间为130min,细度模数为1.6;粗骨料:石灰岩碎石,粒径为5~20mm,容重为2700kg/m3,堆积密度为1.62kg/L,含泥量为0.2%;细骨料:灞河中砂,细度模数2.8;水:自来水;粉煤灰,细度模数2。基体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配合比Table 1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kg·m-3

试验依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以下称标准)进行,混凝土静态抗压试验所用试件为100×100×100mm的立方体,按照表1配合比,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拌合物装入模具,经振动密实后置于室内静置,1 d后拆模,随即移入养护箱进行标准养护。

养护28 d后,将试件从养护箱中取出进行腐蚀试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对照试验,设置一组空白对照组,该组试件与实验组试件同时浇筑,同时养护,除腐蚀期间不浸泡任何溶液之外,外部条件完全一样。将浸泡于NaCl溶液中的试件标为S组,空白对照组标为N组。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2.1静力试验 采用HYY型电液伺服材料试验系统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试验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两组试件静态抗压强度fc,s与腐蚀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混凝土静态抗压强度与腐蚀时间关系曲线图Fig.1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concrete static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corrosion time

由图1可知,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N组试件fc,s持续上升,上升速率逐渐减小,60d增长率为30.31%;S组试件fc,s随着腐蚀时间先升后降,15d左右达到最大值,为7.52%,之后逐渐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渐减小,至第60d,fc,s较养护刚结束时略有降低,且仅为相同条件下N组试件的76.23%。分析可知,N组试件由于内部水泥持续发生水化反应,fc,s随时间逐渐增加;S组试件在腐蚀初始阶段,水泥水化反应和腐蚀作用同时进行,由于内部Cl-浓度较低,水泥水化反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作用大于Cl-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所以fc,s呈上升趋势。随腐蚀时间不断增大,S组试件内部Cl-浓度不断提高,当腐蚀时间超过某个时刻后,试件内Cl-浓度超过某一值,Cl-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大于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的作用,这时试件的fc,s逐渐下降,并最终低于腐蚀未开始的水平。

2.2.2声学测试 采用NM-4A型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对试件进行声学损伤特性研究,根据超声波特性,若两种介质的特性阻抗相差很大(如固体和气体界面),超声在二者界面上几乎全反射,即声波既不能从固体进入气体,亦不能从气体进入固体。因此试验时,使用黄油作为耦合剂[10-11]。

本研究分析混凝土试件受腐蚀期间的纵波波速VP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混凝土纵波波速与腐蚀时间关系曲线图Fig.2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concrete longitudinal wave velocity and corrosion time

由图2可知,VP随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与fc,s随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相似,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N组试件VP显著上升,且上升速率逐渐减小,60d后增长率为16.20%,而S组试件VP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5d左右达最大,增幅为3.20%,之后VP逐渐下降,45d时VP开始低于未腐蚀水平,至第60d时,VP仅为相同条件下N组的84.68%。

由声学测试与静力试验的结果可知,两类测试的结果具有相似性。这是因为N组试件只发生水泥水化反应,S组试件同时发生水泥水化反应和Cl-腐蚀作用,水泥水化反应能够使试件抗压强度提高,纵波波速增加,而Cl-腐蚀作用使试件抗压强度降低,纵波波速减小。腐蚀初始阶段,试件内Cl-浓度较低,腐蚀作用较小,水泥水化反应对fc,s和VP影响更大,随着腐蚀时间增加,试件内Cl-浓度升高,在某一时刻之后,试件内Cl-浓度超过某一阈值,Cl-腐蚀作用对试件的影响超过水泥水化作用,此时S组试件fc,s和VP均减小。

3 分 析

3.1 强度损伤

3.1.1水的作用 试件在腐蚀期间,持续吸收水分直至饱和,而自由水对于混凝土强度有十分重要影响,不仅影响试件体积变形,同时还影响混凝土受荷时内部裂纹的萌生及扩展[12]。

试件受荷载作用时,由于应变率较小,试件内部能量积累过程较长,裂纹的产生及扩展比较缓慢,由于外力的作用,混凝土经历短暂的压密阶段,此时,试件体积减小,孔隙缩小,内部自由水产生不可忽视的孔隙水压力Pd,Pd的产生及不断增大,导致混凝土内部Ⅰ型裂纹的加速扩张,同时自由水向裂缝的尖端区域移动,对该区域产生一定的劈拉作用。综上所述,由于内部自由水的存在,混凝土内部缺陷加速扩展,从而降低了混凝土承受静压力荷载的能力[13]。

3.1.2腐蚀介质的作用 混凝土内部自由水的存在,对混凝土静态抗压强度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与此同时,浸泡于腐蚀溶液中的各组试件,除受水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受溶液中腐蚀离子的影响。

氯盐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腐蚀期间,NaCl溶液对混凝土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反应和两个阶段。两个反应分别是水泥的水化反应和Cl-的腐蚀反应,两个阶段分别是腐蚀前期和腐蚀后期,其分界点由两种反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程度决定。腐蚀前期,混凝土内部Cl-浓度较低,氯盐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不明显,相反由于浸泡在溶液中,试件内部水泥的水化反应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与声学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在腐蚀后期,Cl-已经充分渗透至混凝土内部结构,试件内部Cl-浓度较高,此时氯盐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更强,混凝土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强度和声学性能明显下降。

混凝土受腐蚀的本质是内部结构发生反应的过程,致其宏观及微观特征发生改变。Cl-侵入混凝土后首先与Ca(OH)2发生反应,生成CaCl2,继而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体积较大、强度较低的3CaO·Al2O3·3CaCl2·31H2O,破坏了混凝土内部物质组成及结构,改变了原有水化产物的性质,导致水化硅酸钙胶凝体与水泥石的粘结性能下降,致使混凝土强度降低[14-15]。

3.2 微观形貌分析

图3、图4分别为浸泡60d后N组与S组的微观形态及微观裂缝,由图可知,N组试件由于未受任何腐蚀,微观表现为致密性较大,微观缺陷和损伤较小,试件结构较为密实,裂缝尺寸较小、数量亦较少;S组试件表面絮状结晶体较多,且排列紧密,形成一层致密的晶体层,使裂缝内部产生一定挤压应力,受拉后裂缝尺寸变大,致使试件抗压强度性能较之N组试件均有所下降。

图3 N组与S组的微观形态照片 (a)group N;(b)group SFig.3 Microstructure of specimen (a)group N;(b)group S

图4 N组与S组的微观裂缝照片 (a)group N;(b)group SFig.4 Micro-crack of specimen (a)group N;(b)group S

3.3 声学损伤分析

混凝土试件受NaCl溶液腐蚀后,一般可将其内部结构划分为三个区域[16-17]:密实基体区、裂纹孔隙区和液体填充区。由于三个区域的特性差异,超声波在三个区域内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所测波速应表示为三个区域内的波速组合:

(1)

其中:VP为测得的纵波波速;i1、i2、i3分别表示试件内部密实基体区、裂纹孔隙区和液体填充区所占体积分数;v1、v2、v3分别为超声在密实基体区、裂纹孔隙区和液体填充区的传播速度。

根据超声传播特点,波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内的传播速度相差很大,且依次减小,即v1≫v3≫v2,且i1远大于i2和i3,因此v1决定着波速VP,即试件密实基体区体积率越大,相应波速越大。试件波速变化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试件浸泡于NaCl溶液时,溶液不断侵入试件内部,致使试件i3不断增大,i2不断减少,根据式(1)可知,波速VP会有一定的增加;二是试件内发生水泥水化反应,水泥水化增大了密实基体区的体积i1,致使VP上升;三是氯离子腐蚀试件,根据3.1.2节所述,基体密实区的混凝土由于受腐蚀后强度显著降低,致使VP明显下降。

4 结 论

1.Cl-对混凝土有明显弱化作用,经氯盐腐蚀后,混凝土的fc,s和VP均有明显下降,且都随腐蚀时间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二者的变化趋势十分相似。

2.腐蚀期间,混凝土fc,s和VP的变化是多种反应共同作用的效果,腐蚀刚开始时,水泥水化反应更加剧烈,混凝土fc,s和VP略有上升;腐蚀一段时间之后,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腐蚀作用更加剧烈,混凝土fc,s和VP明显下降。

3.混凝土内部的Cl-通过与水化产物发生反应,生成体积较大,强度较小的产物,从微观上看为絮状物,破坏混凝土原有内部结构,加速裂缝扩展,从而降低混凝土抗压性能。

猜你喜欢

波速氯离子微观
2013-12-16巴东MS5.1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特征
不同氯盐溶液中钙矾石与氯离子结合的研究
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统计关系研究
基于实测波速探讨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报解译标志
灰岩声波波速和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海洋水下区纤维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性能
超高性能混凝土基体中氯离子结合特性的研究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微观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