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产妇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2019-07-16徐晶

医疗装备 2019年13期
关键词:顺产盆底盆腔

徐晶

江西省广昌县人民医院 (江西抚州 344900)

盆底肌是骨盆底封闭的肌肉群,支持直肠、膀胱、子宫等重要盆腔脏器,初产妇妊娠后由于盆底肌承托胎儿压力日益增大,盆底肌易受损伤,造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女性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影响女性日后正常生活[1]。盆底肌功能训练即提肛运动,国外学者发现盆底肌功能训练能够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及盆底功能的恢复,而国内目前关于盆底肌功能训练鲜有报道[2-3]。本研究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产妇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22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名。对照组年龄20~32岁,平均(25.45±4.62)岁;孕期体重变化7.96~18.03 kg,平均(13.04±1.95)kg。观察组年龄20~32岁,平均(26.10±4.57)岁;孕期体重变化7.98~19.98 kg,平均(12.96±1.87)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产前无盆底肌功能障碍;(2)均为初中以上学历;(3)无盆腔疾病病史;(4)初产妇且单胎妊娠。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大脏器功能障碍产妇;(2)性功能障碍产妇;(3)存在精神疾病、意识障碍产妇;(4)产前有尿失禁症状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给予产妇健康教育,向其讲解妊娠以及分娩时的注意事项。

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从妊娠16~27周至分娩后8周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进行凯格尔运动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对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健康指导,介绍导致盆底肌群受损的主要因素以及盆底肌功能障碍的症状,增强产妇保护盆底肌的意识,教会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法。(2)凯格尔训练:排空膀胱,训练开始时产妇保持平稳的呼吸,指导其进行肛门收缩,收紧时间维持约3 s后放松,休息3 s再收紧,持续25 min,3次/d。(3)生物反馈:利用电刺激生物反馈仪,针对不同产妇耐受情况调节电刺激强度,持续时间约为20 min,3 次/周,产妇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掌握正确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法。(4)进行电话随访(1次/周)、家庭随访(1次/月):纠正锻炼方法,督促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分娩方式。(2)比较两组顺产者产程时间。(3)比较两组盆底功能,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等指标进行评价,性功能满意度采用《女性性功能国际化量表》[4]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对照组顺产58名,剖宫产52名,顺产率为52.73%;观察组顺产83名,剖宫产27名,顺产率为75.45%。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有统计学意义(χ2=5.417,P<0.05)。

2.2 两组顺产者产程时间比较

两组顺产者第一产程与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者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顺产者产程时间比较(h,±s)

表1 两组顺产者产程时间比较(h,±s)

组别 人数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对照组 58 7.96±2.03 0.85±0.38 0.09±0.06观察组 83 7.92±1.89 0.46±0.21 0.07±0.04 t 0.232 6.375 1.437 P>0.05 <0.05 >0.05

2.3 两组盆底功能比较

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性功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功能比较

3 讨论

盆底肌由筋膜韧带和肌肉群组成,位于下肢与骨盆之间,支撑盆腔脏器,可参与排尿,维持女性性生活等正常生理功能[5]。产妇妊娠期间随着胎儿体重逐渐增加,盆底肌所需承受的力量随之增大,盆底肌弹性降低,最终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出现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等一系列盆腔疾病[6]。盆底肌功能生物反馈训练是在阴道内安置探头,与外界显示器相连,测定尿道收缩压,产妇可以通过声音及显示器的提示,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的盆底肌肉收缩情况,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7]。盆底肌功能训练即训练提肛肌收缩,通过正规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耐力与弹性,妊娠期间为产妇讲解盆底肌的功能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可加强产妇对盆底肌功能训练的重视,并通过生物反馈使盆底肌肉得到有效训练,指导产妇学会盆底肌功能训练方法,坚持产前产后训练,从而减少产后盆腔疾病的发生[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表明盆底肌功能训练能增强盆底肌收缩力,有助于产妇自然分娩。观察组顺产者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指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分娩出的时间,此过程需要盆底肌肉协调有力收缩与舒张,通常不超过2 h,经过盆底肌功能训练的产妇盆底肌肉耐力增强,且能够很好地协调肌肉群,顺利分娩,缩短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盆底肌可以固定尿道、膀胱、子宫等盆腔脏器,具有维持排尿排便、缩紧阴道、增加性生活快感等功能,产后盆底肌肉易松弛,盆底功能下降,产前通过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收缩能力,减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综上所述,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缩短顺产产程,改善盆底功能,提高女性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顺产盆底盆腔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顺产分娩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