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9-07-16王小英刘冬军李筱红

医疗装备 2019年13期
关键词:阿托内皮心绞痛

王小英,刘冬军,李筱红

1 江西省永丰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分泌科 (江西吉安 331500);2 江西省永丰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江西吉安 331500);3 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西吉安 343000)

冠心病心绞痛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前区阵发性心绞痛及胸骨后闷胀感、压榨感等,可引发心脏功能及内皮功能等一系列改变。吸烟、血脂及血压水平异常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其中血脂水平异常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因素[1]。他汀类药物是临床用于调脂治疗的常用药物,在增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效果确切;曲美他嗪是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常用药物[2]。本研究给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旨在观察该种用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试验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5~73岁,平均(51.82±6.30)岁;病程0.4~5.0年,平均(2.35±0.70)年。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37~76岁,平均(52.04±6.23)岁;病程0.5~5.0年,平均(2.40±0.7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力衰竭、肿瘤及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行吸氧,给予钙拮抗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5167)口服,20 mg/次,3次/d。试验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21)治疗,曲美他嗪用药情况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d,口服。两组均持续用药30 d。

1.3 临床评价

(1)临床疗效。显效:相同劳累程度所引发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降低≥80%或不引发心绞痛,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有效:硝酸甘油用量与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79%;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降低<50%;加重: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发作次数及药物用量增加。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内皮功能:取患者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NO、ET-1,试剂盒由上海诺泰中国生物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3)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NO、E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O均高于治疗前,ET-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O高于对照组,ET-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NO(μmol/L) ET-1(μg/L)试验组 43治疗前 218.42±44.97 120.10±27.96治疗后 380.76±67.60ab 61.32±13.49ab对照组 43治疗前 217.05±45.38 118.86±28.19治疗后 329.82±56.47a 70.25±15.53a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未对治疗进程造成影响。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管腔痉挛、阻塞、狭窄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影响心肌的血氧供给,从而引发心悸、胸闷、胸痛及乏力等临床症状,严重患者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4]。扩血管药、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药物,但在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面的效果不够理想。

曲美他嗪是哌嗪类衍生物,可通过如下机制抗心绞痛:抑制长链脂肪酸和线粒体3-酮酰肌辅酶A硫解酶氧化,进而提升心肌葡萄糖氧化率,改善心肌功能,保证心肌功能的正常发挥;可通过提高磷脂合成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左心室功能。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关系密切,且内皮功能受损持续加重会导致动脉弹性下降以及动脉粥样硬化[5]。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及曲美他嗪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阿托伐他汀治疗30 d后,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O、ET-1优于对照组,表明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分析原因在于,阿托伐他汀能够较好地保护心肌结构与功能,对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增加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目,从而抑制肝内胆固醇的合成,达到减轻心肌细胞纤维化,降低心肌肥厚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孟辉和王宇平[6]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伴有混合型高脂血症及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效果更佳。此外,阿托伐他汀能够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利于降低斑块破裂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曲美他嗪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猜你喜欢

阿托内皮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