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07-16季芳

医疗装备 2019年13期
关键词:硝苯地平缬沙坦原发性

季芳

天津市河西区康复医院内科 (天津 300000)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研究报道,原发性高血压呈逐年上升及低龄化趋势[1]。该病临床上常见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面潮红、视物不清、鼻出血等症状,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极易造成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功能不全,发生高血压心脏病,还会累及脑血管和肾血管,发生高血压脑卒中和高血压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制定有效且安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市河西区康复医院就诊的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42~65岁,平均(57.83±4.36)岁;病程5个月至7年,平均(3.86±1.18)年。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3~67岁,平均(58.07±4.41)岁;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3.91±1.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确诊入选后,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031,30 mg/片)治疗,每天早餐前服用1片,1次/d,治疗2周后,若血压仍较高,则调整用药,60 mg/次,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试验组给予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80 mg/粒)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每天早餐前,一起服用缬沙坦1粒和硝苯地平控释片1片,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临床评价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等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测量,均采用核准的水银柱血压计,静息坐位上臂血压,临床疗效评定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治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级别,显效:较治疗前DBP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或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水平;有效:较治疗前DBP下降10~19 mmHg,或未下降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无效,较治疗前DBP未出现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DBP、S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BP、SBP、HR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两组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变化,试验组出现1例下肢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出现3例发热,2例头痛,3例下肢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8,P=0.014)。

表1 两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DBP(mmHg) SBP(mmHg) HR(min)试验组 42治疗前 106.32±5.16 154.27±9.18 106.28±6.47治疗后 81.17±2.18ab 131.26±6.51ab 72.61±3.58ab对照组 42治疗前 104.87±4.69 152.68±9.36 105.87±6.54治疗后 87.36±3.27a 143.64±7.36a 81.15±5.61a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肥胖、食盐过多、长期大量吸烟、中等以上饮酒、体力活动较少、生活节奏紧张等危险因素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发病初期临床症状较少,缺乏特异性,导致延误,仅在体检时发现或看其他疾病时无意被发现。待患者意识到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后,很可能出现易激动、头胀、头晕、健忘、多梦、失眠、耳鸣、乏力等神经症状[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若不能及时就诊,长期血压控制不达标,则会出现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及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死亡患者中77.3%死于脑血管意外,21.2%死于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1.5%死于肾功能衰竭[4]。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目的为减少心、脑、肾等并发症,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造成的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当前,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上,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案,辅助于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体重、多运动等。临床上常用的5种降压药物分别为Ca2+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药原则为小剂量、安全平稳、联合降压。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将每种药物用到最小量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硝苯地平是较常见的一种Ca2+拮抗剂,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等患者,作用机制为在不改变血浆Ca2+浓度的情况下,通过抑制Ca2+释放到细胞外,促进机体血管舒张,有效降低外周阻力,同时增加狭窄血管的血流量,增加供氧量,以达到降压的效果[5]。有研究证实,少数患者长期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会增加机体水和Na+的排出,导致机体出现电解质紊乱[6]。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可选择性地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相结合,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平滑肌、肾上腺等组织细胞中受体相结合,抑制机体分泌醛固酮和血管收缩,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缬沙坦除了降压外,还能保护心、脑、肾,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本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联合用药能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8]。研究报道,联合用药作用时间更长,已经逐渐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发展趋势[9]。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硝苯地平缬沙坦原发性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冠心病的应用效果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